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英根本没有杀妻:杀妻源于谣言和肃反扩大化

项英根本没有杀妻:杀妻源于谣言和肃反扩大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60 更新时间:2023/12/31 12:16:37

蔡美彪先生有言:“历史学需要多方面的修养,需要哲学、思想、语言、字的修养,甚至需要经济学的知识都需要。所以真正做好很慢。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果这方面欠缺,你做专题研究的时候,不但不容易深刻,而且还容易出错,容易出笑话。”此言深有同感。其实不仅仅是做历史学,研究文理各门学科都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尤其要有一定的文史素养,不然何止是做专题研究,即使是写随笔杂文或者与人饭后闲谈,都免不了闹笑话。

近读南京大学博士后成军文章《问天下英雄:谁的血泪在飞?——读<张巡传>感言》,文中提到“项英枪杀妻子则是以革命的名义干了伤天之事”,读及此处,又不免感慨。军人的一粒子弹充其量只是消灭一个人的肉体,而文人的一只细笔,却可以使人背负千秋骂名,永世不得翻身。此例多矣,无需赘叙!我们今天单说项英杀妻一事。

项英是中共早期的骨干,也是最忠诚坚定的战士。1922年入党,1923年参与领导了“二七”大罢工(时任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秘书),是中共“二大”12名代表之一,是中共三至六届中央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历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中组部代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苏区中央局代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红军长征后,与陈毅、贺昌、泽覃等人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后,任新四军副军长,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叛徒刘厚总杀害。关于项英,历来都是极具争议的,他在“皖南事变”中应负的责任不是我们这里要谈的,他在党史中的地位长期被有意无意地低估也不是我们能够随便评论的。但是,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他究竟有没有“一怒之下,拔出手枪把妻子枪毙了”?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瞿秋白与项英的妻子张亮以及中央苏区政府的妇女部长周月林被俘,两个多月后,瞿秋白的身份被敌人知悉而被害,而张亮与周月林在关押3年后被释放。当时人们都怀疑是这两人出卖了瞿秋白。张亮获释之后带着在狱中出生的小儿子辗转找到项英,事情在这里发生了两个版本。

一种是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版本,据说在一些正式刊物上发表出来过:

“这年5月,被保释出狱的张亮,经过一番颇为艰难的跋涉,辗转找到了时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与丈夫分别3年多的张亮扑丈夫的怀抱,但项英一把推开了她,语气严厉地说:“你说,瞿秋白同志是怎样死的?是不是你和那个周月林干的?”

张亮感到受了莫大的冤屈,气急之下有些结巴地回道:“怎、怎么可能?我、我……”

怒气填胸的项英,看见张亮这副紧张失措的模样,心头的疑惑似乎得到了证实,他拔出手枪推弹上膛,满身行尘的张亮仰身倒在地上。

张亮就这么惨死在丈夫的枪口下,而且背着“可耻叛徒”的黑锅沉冤于世。”

另一种版本是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在写项英传记时采访新四军老干部得到的资:,

“1988年10月7日和1990年4月12日,我为寻查项英的史料,两次走访原新四军军部秘书长、后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李一氓。有关张亮的情况,李一氓说道:1938年春,东南分局、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时,项英之妻张亮找来,项英同她见面交谈了一次。由于项英早已知道张亮1935年春突围时在福建被国民党军俘虏,而且俘去后的情况当时无法查清,故没有把她留下,而是给她一些钱让她走了,至于她到哪里去了及以后的情况均不清楚。

1998年,我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遇见正在那里住院的老红军、曾任项英警卫排长的李德和,问项英是否有枪毙张亮的事,李德和说这纯属讹传。1938年二三月间,项英在南昌着手编组新四军时,张亮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找到东南分局,李德和随项英由军部去分局驻地同张亮会面,他们在一间房子里谈话,小孩由李德和带着在门外玩,大约谈了个把钟头,他们讲些什么不知道,声音时高时低,项英态度严肃,但根本没有发生枪毙张亮的事。谈话后,项英到东南分局副书记曾山处去了一下,就返回军部驻地,此后再未与张亮见过面。几天后,张亮带着小孩离开南昌,她去哪里不清楚。

我在寻查项英相关史料时,均未发现项英枪毙其妻张亮的事。走访过许多熟悉项英的老同志,包括原东南分局青年部长、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顾委常委的陈丕显,原新四军军部通信科长、后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的胡立教,以及原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的杨明、邓旭初、王征明、顾雪卿等,他们均讲从未听说项英杀妻之事。”

据项英之女项苏云调查,“事后证明,离开南昌后,坚强的母亲把弟弟送到了延安。徐明清是原延安市妇联主任,当年妈妈送弟弟去延安时,她还接待过我妈妈,所以“项英杀妻”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她,也没人知道她的下落。

关于母亲的下落,我最近听到了一个最新说法。去年底,一个记者去访问公安部的一个老同志,他以前在延安待过,在康生手下参加过一些专案组的审查工作。据他回忆,他们抓住了一男两女,怀疑是托派,找人审查,这位老人家审查的男的被枪毙了,两个女的被康生下令勒死。他听说其中一个是项英的夫人,她出卖了瞿秋白。这件事情之后,他也险些被康生以某种借口除掉,但这些老干部是罗瑞卿的部下,是他托人找到罗瑞卿才保住性命的。等这个消息传到我这里、我再让他们带我去见这个老人时,老人家已经糊涂得说不出话来。不过以我在延安的经历,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可信的。”

不管张亮最后的结局如何,基本上可以断定,根本不存在项英杀妻之说。第一个版本看上去似乎描述得有鼻子有眼,却是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无德文人凭空臆想出来的结果。

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是扑朔迷离,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即使是已经“博士”到了“后”了,也难免有无法顾及的地方,出一些疏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多涉猎一些各方面的知识,多一点“存疑”精神,做一些考据的功夫还是很有好处的。

标签: 项英张亮杀妻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贾珍和贾蓉是红楼梦最奇怪的两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红楼梦,贾珍,贾蓉

    贾珍和贾蓉是《红楼梦》中最奇怪的两个男人。说奇怪是因为十三回以前在对待秦可卿的态度上,他们不像是父子俩;而十三回以后的荒唐就更不像父子了,尤其是与尤二姐尤三姐的“聚麀之诮”,真的有那样不堪吗?先说说十三回以前的事吧。公公对于儿媳妇的态度向来应该是谨慎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说的谨慎是指“过犹不及”

  • 日军对朝鲜皇后的暴行:哪位皇后被日军活活烧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日军,朝鲜

    揭秘日军对朝鲜皇后的暴行——1895年10月8日,闵妃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人暗杀于景福宫玉壶楼,她的死一直备受争议。日本军人强行深入皇后所在的房间里,在皇后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几脚,然后刺了她好几刀,再玩弄她的阴部,并在她还末断气前,将她的身体浸在油中,点火烧她至死。明成皇后是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

  • 盘点《红楼梦》三大搞笑天王:凤姐也是一大笑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红楼梦,王熙凤,薛蟠,刘姥姥,笑星

    红楼梦里有三个搞笑大王,是当之无愧的笑星。他们是;薛蟠,刘姥姥,王熙凤。薛蟠,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人称呆霸王。他是个天下第一等弄性之人,典型的纨绔子弟,每日观花戏柳,聚赌嫖娼,无恶不作,可是他也有孝顺母亲,善待妹妹,仗义的一面。这个呆霸王还是个搞笑大王。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 陈俊简介 东汉宗室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陈俊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俊,云台二十八将,东汉

    导读: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西鄂(河南南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陈俊年少时为郡吏。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陈俊被任做长史。时刘秀平定河北,刘嘉遣书向刘秀推荐陈俊,刘秀任其为安集掾。此后,陈俊跟随刘秀在清阳击败铜马农民军,进至蒲阳,拜为强弩将军。并与五校农民军战于安

  • 红色间谍对内战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谍战片惹人误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汝瑰,刘斐,淮海战役

    两岸舆论都将刘斐、郭汝瑰视为决定胜败的重要“红色特工”国共内战在1949年,以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告终。对于这个战争结果,两岸政治家、史学家都进行过很多探讨,中共特工的潜伏常常被认为是国民党军事溃败的一大原因。郭汝瑰毕业于黄埔军校,早年曾加入中共。他历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国军第22兵团

  • 揭秘:《红楼梦》里最爱喝酒的女子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史湘云,喝酒,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女子似乎都是能喝几杯的。连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吃螃蟹时也会要烫壶黄酒热热地喝上一口。“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小姐丫头全都喝起酒来。若问女子之中谁最爱喝酒,想必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史湘云!”像林妹妹这样的弱质美人,也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情调,到了史湘云这里,

  • 刘邦真的是市井无赖吗?广结豪强做好称帝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汉朝

    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狎侮”人,且“好酒及色”,做了亭长,还常常装神弄鬼赊欠酒钱;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看上去,刘邦不仅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司马迁是个受刑罚的中书令,涉及到当朝高祖皇帝,当然不敢乱写。刘邦的形象就此定格,后来的文学作品

  • 一代闯王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最终结局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闯王,失踪,结局

    导读: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很会用兵,他知晓明军的实力,

  • 明朝第一奇僧姚广孝:对联进言说服朱棣夺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姚广孝,对联,朱棣

    导读:明代的刘伯温是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奇人,他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修建了八臂哪吒城、勘定北新桥是海眼等重大事件。但是,如此神奇并且家喻户晓的刘伯温,在明朝却称不上是第一奇人。明代第一奇人是姚广孝。奇人:对联进言说服朱棣夺天下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14岁落发为僧,法名道衍,却师事道士席应真,

  • 明朝辽东督师熊廷弼:功到雄奇即罪名传首九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熊廷弼,辽东,经略

    大明王朝,前后有两位“辽东经略”,雄才大略,却均死于“奸珰”之朝政。一个是袁崇焕,《万人尽啖袁崇焕》已有论及。另一位,叫熊廷弼,也是大名鼎鼎,其下场,亦是可悲可痛。《明史》《熊廷弼传》有一句话:“五年八月弃市,传首九边”。据说,其被处死之后,尸体弃之荒野,其血淋淋的首级则被朝廷传至各处边关示众,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