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清朝史上一个比胡雪岩“命好”的红顶商人

揭秘:清朝史上一个比胡雪岩“命好”的红顶商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64 更新时间:2023/12/26 2:20:24

导读:胡雪岩一样,在张弼士的财富史上,政治是两个无法剥离的文字。这位在面见慈禧太后时都享有“免跪”特权的传奇商人,在他大半辈子的经商生涯中,也一直游离于政治的边缘,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同时期唯一可与他相比的是路人皆知、比他年长18岁的胡雪岩,但张弼士却做得比胡雪岩更成功。

在仕途上,从钦命头品顶戴、光禄大夫,到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他的顶子一个接一个,比胡雪岩还红。张弼士是张裕葡萄酒的创造者,张裕葡萄酒至今品牌不衰,得益的不仅是张弼士的商才,而且更拜他在仕途上的“进化”所赐。张弼士的仕途,明显有别于“学而优则仕”,而是与胡雪岩同道的“商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从来不是中国历朝的主流,而大都出于财政状况的原因。晚清政府官员腐败贪污成风,加之对外屡战屡败赔款不休,财政严重吃紧,所以“商而优则仕”就是变相地卖官鬻爵。胡雪岩的仕途由结交湘党党首左宗棠始,张弼士则从攀上一个大佬——淮党党首李鸿章拉开仕途序幕。其时,张弼士是“南洋首富”,李鸿章是“北洋大臣”,他们间的“红娘” 是大清驻英国公使龚照瑗。

1890,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洋务,途经南洋槟城,与“南洋首富”张弼士探讨“富国之道”,不知同时是否受了“见面礼”,总之龚照瑗回国后便极力向北洋大臣李鸿章举荐张弼士。主持洋务的李鸿章亦对张弼士的“财富和韬略”极为赏识,遂奏请任命张为槟城首任领事和新加坡总领事。由此,张弼士成为中国第一位“海外红顶商人”。在1894年的张裕酿酒公司开办准照上,李鸿章的大名赫然在目,中堂大人亲批:“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限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篡夺。”李鸿章亲自批准张裕公司成立,显示出这对官商的关系实在不一般。除了“见面礼”,张弼士还靠什么很快打动了这位中堂大人?

“治事精核”的李鸿章一眼看出了“张裕”是块耀眼的金字招牌,在当时世人看来十分神秘,专做“洋酒”的张裕公司,一旦投入运营,巨额的投资,庞大的阵势都足以给眼高手低的“北洋新政”套上一道闪亮的光环。于是,对张自然格外关照。张李二人于是人打得火热。李鸿章待张如同家人。张弼士的侄子张成卿,这位张裕第一位总经理,享受到了特殊礼遇。他到天津谒见李鸿章,不必门前等候,青衣小帽,直入府中,谈笑犹如家人,旁观者无不咋舌艳羡。

1897年,经李鸿章举荐,新加坡总领事张弼士又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该行董事。在李鸿章的提携下,这位“海外红顶商人”财运亨通。由于北洋大臣的保举,张弼士在仕途上也好运不断,当然,前提也少不了“送”与“捐”。仅为见慈禧太后一面,张弼士就献上白银三十万两。太后见这个商人出手不凡,封官也很爽快得很,先赏了个侍郎贤,接着又赐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再缀上个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

最高领导人的“买账”,使张的仕途买卖如火如荼,加官晋爵如同家常便饭。他曾三次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召见。这对一般商人而言,已是志得意满。而张与内地红顶商人之不同在于,他拿钱买欢心之人,不仅为谋取更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兼有政治之志。张弼士在国内摸索多年,早已修炼出一双慧眼:欲成就一番大业,不借助朝廷之力只能是纸上云烟。然而,同时他又深知:如此腐败的政府,是不能依靠长久的,自己之仕途路,应改换门庭、主动求变。

促使他与清廷彻底决裂的是“铁路国有”事件。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经营铁路的商人一夜之间成为一贫如洗的白丁,张弼士不断上奏朝廷,力言铁路国有不当,但未被采纳,由此,张弼士彻底被清廷的“饕餮之夜”所惊醒,看透了清廷的腐败和贪婪本性,转而支持孙中山政治暴力革命。

清政府即将垮台之时,他明智地选择了新的政治力量,支持儿子张铁君参加同盟会,并暗示南洋所属各企业,要对在海外活动的革命党人给予大力支持。在回到新加坡后,又通过胡汉民暗中帮助孙中山30万两白银作为活动经费。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弼士自告奋勇,成为革命的“财政官”,革命处于紧要关头,张弼士以南洋中华商会的名义,发动群众捐款,又以个人的名义捐赠巨款。辛亥革命后,张弼士继续作革命的“财政官”,资助福建民军7万元……

对政治的清醒认识,换来的是张弼士更加悠长的政治生涯:在民国时期,张弼士又先后任总统府顾问、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南洋宣抚使等职——这在朝代更替的时代里,是绝无仅有的奇迹了。当1885年胡雪岩在凄惨中结束自己一生时,张弼士正矗立在人生事业的最高端,而张弼士在1916年逝世时,他享有与胡雪岩天壤之别的待遇:当他的灵枢自巴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则亲往凭吊;当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甚至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盖棺论定,高度评价其为“怪杰”——“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同为红顶商人,张弼士为什么比胡雪岩结局好得多?

除了张弼士把海外作为发展根据地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与胡雪岩所处的成长、教育、生存环境截然不同。张弼士长期在国外接受多元思想文化熏陶,振兴实业、富强国家,其内容显然不是完全尽忠清朝封建统治,也不是简单复兴汉族王朝,而是希望整个民族的强盛和繁荣。所以,与同时代保守的商贾胡雪岩相比,张弼士不仅显得尤为开明,而且是思想上质的进步与清醒。生前辉煌,死后哀荣。张弼士从“传统商人”成功转型为“近代商人”,明智地逃过了饕餮体制下的逆淘汰,善始善终,可谓独一无二之红顶商人。

标签: 胡雪岩红顶商人清朝

更多文章

  • 项英根本没有杀妻:杀妻源于谣言和肃反扩大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英,张亮,杀妻

    蔡美彪先生有言:“历史学需要多方面的修养,需要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的修养,甚至需要经济学的知识都需要。所以真正做好很慢。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果这方面欠缺,你做专题研究的时候,不但不容易深刻,而且还容易出错,容易出笑话。”此言深有同感。其实不仅仅是做历史学,研究文理各门学科都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尤其要

  • 为什么说贾珍和贾蓉是红楼梦最奇怪的两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红楼梦,贾珍,贾蓉

    贾珍和贾蓉是《红楼梦》中最奇怪的两个男人。说奇怪是因为十三回以前在对待秦可卿的态度上,他们不像是父子俩;而十三回以后的荒唐就更不像父子了,尤其是与尤二姐尤三姐的“聚麀之诮”,真的有那样不堪吗?先说说十三回以前的事吧。公公对于儿媳妇的态度向来应该是谨慎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说的谨慎是指“过犹不及”

  • 日军对朝鲜皇后的暴行:哪位皇后被日军活活烧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日军,朝鲜

    揭秘日军对朝鲜皇后的暴行——1895年10月8日,闵妃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人暗杀于景福宫玉壶楼,她的死一直备受争议。日本军人强行深入皇后所在的房间里,在皇后的胸上狠狠地踩了几脚,然后刺了她好几刀,再玩弄她的阴部,并在她还末断气前,将她的身体浸在油中,点火烧她至死。明成皇后是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

  • 盘点《红楼梦》三大搞笑天王:凤姐也是一大笑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红楼梦,王熙凤,薛蟠,刘姥姥,笑星

    红楼梦里有三个搞笑大王,是当之无愧的笑星。他们是;薛蟠,刘姥姥,王熙凤。薛蟠,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人称呆霸王。他是个天下第一等弄性之人,典型的纨绔子弟,每日观花戏柳,聚赌嫖娼,无恶不作,可是他也有孝顺母亲,善待妹妹,仗义的一面。这个呆霸王还是个搞笑大王。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 陈俊简介 东汉宗室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陈俊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俊,云台二十八将,东汉

    导读: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西鄂(河南南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陈俊年少时为郡吏。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陈俊被任做长史。时刘秀平定河北,刘嘉遣书向刘秀推荐陈俊,刘秀任其为安集掾。此后,陈俊跟随刘秀在清阳击败铜马农民军,进至蒲阳,拜为强弩将军。并与五校农民军战于安

  • 红色间谍对内战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谍战片惹人误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汝瑰,刘斐,淮海战役

    两岸舆论都将刘斐、郭汝瑰视为决定胜败的重要“红色特工”国共内战在1949年,以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告终。对于这个战争结果,两岸政治家、史学家都进行过很多探讨,中共特工的潜伏常常被认为是国民党军事溃败的一大原因。郭汝瑰毕业于黄埔军校,早年曾加入中共。他历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国军第22兵团

  • 揭秘:《红楼梦》里最爱喝酒的女子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史湘云,喝酒,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女子似乎都是能喝几杯的。连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吃螃蟹时也会要烫壶黄酒热热地喝上一口。“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小姐丫头全都喝起酒来。若问女子之中谁最爱喝酒,想必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史湘云!”像林妹妹这样的弱质美人,也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情调,到了史湘云这里,

  • 刘邦真的是市井无赖吗?广结豪强做好称帝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汉朝

    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狎侮”人,且“好酒及色”,做了亭长,还常常装神弄鬼赊欠酒钱;大臣高起、王陵直言“陛下慢而侮人”。看上去,刘邦不仅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还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司马迁是个受刑罚的中书令,涉及到当朝高祖皇帝,当然不敢乱写。刘邦的形象就此定格,后来的文学作品

  • 一代闯王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最终结局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闯王,失踪,结局

    导读: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很会用兵,他知晓明军的实力,

  • 明朝第一奇僧姚广孝:对联进言说服朱棣夺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姚广孝,对联,朱棣

    导读:明代的刘伯温是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奇人,他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修建了八臂哪吒城、勘定北新桥是海眼等重大事件。但是,如此神奇并且家喻户晓的刘伯温,在明朝却称不上是第一奇人。明代第一奇人是姚广孝。奇人:对联进言说服朱棣夺天下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14岁落发为僧,法名道衍,却师事道士席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