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姜维北伐的重心在哪里?中原还是甘肃?

三国时期姜维北伐的重心在哪里?中原还是甘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3/12/12 2:57:52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姜维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后诸葛亮时代,姜维逐渐成为蜀汉独当一面的大将。当然,对于姜维来说,也扛起了北伐中原的重任。

按照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对于姜维北伐来说,虽然他喊着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可是,姜维的主攻方向,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地,而是集中在今甘肃省一带。那么,问题来了,姜维喊着北伐中原,为何却经常往甘肃跑?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把主攻方向放在今甘肃省一带,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首先,对于中原之地,主要指今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陕西省等地。至于最核心的区域,自然是今河南省一带。而就曹魏来说,则定都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而就姜维来说,历次北伐的目标,则大多在今甘肃省一带,这显然是远离中原的地方。比如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比如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

再比如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不久之后,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百姓入川,率军撤回。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北伐的主攻方向,都放到了远离中原的甘肃一带。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之所以经常往甘肃跑,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失去荆州之地后,蜀汉事实上无法直接进攻中原之地。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彼时,关羽率领大军包围了曹魏的襄樊之地,而在襄樊之后,就是南阳等中原之地。因此,对于关羽来说,直接威胁到了中原之地,这也是曹操一度想要迁都,从而来避其锋芒的重要原因。但是,在襄樊之战中,孙权派遣吕蒙偷袭了荆州,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在失去荆州三郡后,不仅诸葛亮的《隆中对》难以实现了,蜀汉也失去了进攻中原的重要平台。而从益州出发的话,想要威胁到中原之地,显然是非常现实的,因为这中间隔着关中等曹魏重兵把守的地方。

在不具备直接进攻或者威胁中原之地的背景下,姜维选择将主攻的方向放到今甘肃省一带,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正是因为远离中原之地,导致曹魏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是比较薄弱的。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时候,陇右多个郡县就背叛了曹魏,归降了蜀汉,这意味着曹魏在该地区的根基不是非常深厚。在曹操逐鹿中原的时候,该地区是韩遂马超等诸侯的势力范围,直到公元215年前后,曹操名义上占据了该地区。当然,因为长期在荆州、扬州等地和蜀汉、东吴作战,促使曹魏能够在该地区投入的资源是比较有限的。

所以,在笔者看来,姜维经常往甘肃跑,显然是在践行避实击虚这一兵法理念。避实击虚,意思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出自《孙子·虚实》。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曹魏实际上在整个雍凉地区的兵马,都是比较薄弱的。不过,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之后,曹真、司马懿等大将坐镇的关中等地,已经聚集了大量精兵。在此基础上,不仅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难以实现,直接进攻关中之地,更是以卵击石,几乎不可能获得什么成果。

既然如此,姜维喊着北伐中原,吸引曹魏的注意力,却兵锋一转,攻打曹魏的陇右地区,无疑是比较灵活的策略。另一方面,对于本就出自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的姜维,显然对这一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从而起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最后,作为天水郡人士,姜维对于今甘肃省一带的风俗民情是比较熟悉的,这有助于分化瓦解该地区的势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再比如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姜维认为自己熟悉陇右、陇西等地的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在此基础上,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国中郎将郭修而还。

在东汉末年,羌胡一带的叛乱是比较频繁的,也即东汉朝廷都难以掌控该地区。对于曹魏来说,同样难以在该地区完全扎根,这无疑给了姜维进攻这一地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反之,如果姜维攻打曹魏根基深厚的关中等地,注定是事倍功半的。更为关键的是,蜀汉的国力,本来就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也即经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出于节约成本,降低对蜀汉国力消耗的角度出发,用偏师来攻打雍凉一带,也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当然,因为姜维经常往甘肃跑,曹魏也在逐步强化该地区的兵力,特别是伴随着邓艾的到来,姜维几乎没能在甘肃一带取得什么太大的战果,也即其进攻基本上都被邓艾给化解了。

标签: 姜维北伐三国

更多文章

  • 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云的死和马谡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云,三国

    还不了解:赵云之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关于赵云的死会几种说法?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又是什么样的?提起三国时期的“常胜将军”赵云,不少朋友便会联想到一个关键词,“儒将”,的确赵云一生不求名,不求利,他真正跟随刘备打天下其实只是为了能够早日匡扶汉室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世祖李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世祖,李昞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史上十三阿哥为什么被囚禁了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清朝

    历史上十三阿哥为什么被囚禁了十年?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康熙的众多子女中,有不少才华横溢的,但是要论及文武双全,恐怕要非十三子允祥莫属了。他不仅继承了满洲人的传统技艺,骑马射箭无所不通,而且还精通书画和多种语言,深受其父康熙帝的宠爱。不过,在康熙废太子的事件中,允祥也因此受

  • 历史上李靖战功赫赫却能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靖,唐朝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靖家世很好,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李靖从小就表现出优秀的能力,舅舅看他是越看越喜欢,并

  • 揭秘:古代官员退休后一般都会干点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明朝

    古代官员退休后一般都干点啥?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组明代中晚期浙江籍官员的证件照。其中,一位名为刘博渊的官员有这样的经历:50岁时办理提前退休,可能心情太过舒畅,在家又活了53年,直到103岁才去世。证件照中,这位刘姓官员露出狡黠的微笑,十分灵动,甚至还有些

  • 仅仅在位七年就驾崩,曹丕继位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丕,三国

    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魏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奸雄,但他的儿子继位以后,可就没有了曹操年轻时的气魄。曹丕在继位以后,整日荒淫无度,在40岁就已经去世了,仅仅在位七年就驾崩,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公元226年。曹

  • 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宣帝,西汉

    刘询,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己,字次卿,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

  • 三国曹魏大臣裴潜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裴潜,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乱世。这段历史为后人议论和研究最多,只因为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人物,因为他的他的识人之能,不仅使自己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有力确保了自己家族的昌盛,这个人便是裴潜。裴潜(?-244年),字文行,出身河东裴氏,河东郡闻喜县(

  • 唐朝时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如何排名的?秦琼为何在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琼,唐朝

    秦琼,字叔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对于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先后排名

  • 后世如何评价萧鸾?他登基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鸾,南朝齐

    萧鸾,即齐明帝,始安王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五位皇帝,在位共4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郢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