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臣刘子钦在科举考试时,发生过什么事情?

明朝大臣刘子钦在科举考试时,发生过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54 更新时间:2024/1/14 15:14:10

大家好,说起刘子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1404年,南京贡院外的客栈里,来了一位鬼鬼祟祟的中年人,这位中年人是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进入客栈后,径直找到一位叫刘子钦的考生。主考官对刘子钦说:“你这次高中会元,我愿意再帮你一把,让你连中三元!”

没想到,刘子钦却十分不屑地对主考官说:“谢谢老师的照顾,学生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也照样能考中状元!”考官听完后,摇了摇头,觉得刘子钦就是一块朽木,于是决定放弃。这位主考官,叫解缙,江西吉安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而考生刘子钦,也是江西吉安人,二人是老乡。

有一句话叫“明朝江西多才俊”,在明朝,江西出了很多大才子。朱元璋登基后,第一场科举状元名叫吴伯宗,是江西人。建帝登基后,第一场科举状元名叫胡广,也是江西人。朱棣登基后,第一场科举考试的状元名叫曾棨,又是江西人。在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任命7位内阁大臣,5位是江西人。可见,江西才子在明朝初年出尽了风头,尤其在朱棣时期。

朱棣自从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之后,一直非常重视培养人才。永乐二年,朱棣任命内阁大臣解缙为主考官,开科取士。全国的举人们纷纷奔赴南京,十年寒窗,都希望能够通过科举春闱,走上仕途。在众位举人中,考生刘子钦引起了解缙的注意,他是江西省乡试第一名,在会试中,又考了第一名。最重要的是,刘子钦是解缙的老乡。

古代科举,按照时间轴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童试,考过之后被称为秀才。第二是乡试,考过之后被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叫解元。第三是会试,也就是所谓的进京赶考,考过之后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第四是殿试,通过殿试的才被称为“进士”,而殿试第一名被称为“状元”。若是某一位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得第一名,就被称为“连中三元”,足以成就一世美名。

刘子钦自幼聪颖,才华出众,有“神童”之称。永乐元年,在江西乡试中,刘子钦勇夺“解元”,第二年,进京赶考,刘子钦在会试中考取第一名,夺得“会元”。主考官解缙看过刘子钦的考卷,对刘子钦的才华非常欣赏。作为老乡,解缙想再帮刘子钦一把,只要刘子钦能考中状元,他就“连中三元”了。

据明朝万历年间文人沈德符编写的《万历野获篇》记载,解缙换上便服,悄悄来到客栈找到刘子钦,给刘子钦说明自己的来意,解缙的意思是说:“你已经中了会元,我若将殿试的题目透露给你,你悉心准备,定能考中状元。”没想到,刘子钦此人倒很正直,他拒绝作弊。因为刘子钦认为,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也能考中状元。解缙听完后,非常无奈,他觉得自己拉拢刘子钦是个错误,于是解缙找到了另一位同乡,此人名叫曾棨。

曾棨也是江西人,此人出身寒微,但记性很好。据说他看完一本书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下来。他和人辩论,口述两万字都不用打草稿,曾棨在会试中考得也不错。解缙找到曾棨,把殿试的题目告诉了曾棨,曾棨做足了准备。

当年的殿试题目是朱棣亲自拟的,只有朱棣和解缙知道。而且,殿试题目有些冷门,是关于礼乐方面的,这类题目发挥空间很小,重在引用和考据。朱棣亲自主持殿试,刘子钦面对这样的题目,没有做足充分准备,答题略有瑕疵。而曾棨早已胸有成竹,作了一篇《天马海青歌》,让朱棣佩服不已。阅卷完毕后,朱棣钦点曾棨为状元。而刘子钦只考了第15名,排在二甲第十二。

刘子钦未能考中状元,虽然遗憾,但他坚持不作弊的行为也成为了佳话。刘子钦为官清正,从不贪污受贿。有一天,翰林院庶吉士刘子钦在中午休息时,和朋友喝了点酒,回去后直接睡在了文渊阁的地板上。朱棣耳目众多,听闻此事后,把刘子钦叫来,贬他到工部做一个跑腿的。刘子钦倒也爽快,自己脱去官府,换上跑腿官吏的衣服去工部报到去了。不一会,朱棣听闻刘子钦真去工部了,连忙让人把刘子钦叫回来,对他说:“你也不嫌害臊!”又让刘子钦回翰林院去了。

刘子钦在明朝历史上虽然只是个小人物,但从仅有的记载来看,此人性格耿直,不屑做投机钻营之事。而大才子解缙则善于投机,解缙最终因巴结太子朱高炽被朱棣下狱,死于锦衣卫之手,而刘子钦则善终。

标签: 刘子钦明朝

更多文章

  • 被朱棣誉为“靖难第一功臣”的丘福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丘福,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丘福。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三年后,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按照古制,大臣的爵位由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例如,当时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汤和被封为中山侯,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等。当然,如果功臣去世后,也有被追封为“王爵”的,活着的大臣,若非皇

  • 为什么说勤妃陈氏是人生赢家?她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勤妃,清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勤妃的故事。在后宫之中,王者只有一个:未来的太后。赢家却可以有很多,他们不像太后那般,儿子坐上皇位,自己万人之上,“以天下养之”,却也能够在相对还不错的待遇下安享晚年。例如乾隆朝的庆妃,因为养育过嘉庆即便没得宠,却地位崇高。康

  • 与胡亥不同的是,朱厚照为何没有影响到明朝的气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厚照,胡亥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数百位君王,这其中从来都不缺少一些反面教材,其中正德皇帝朱厚照和秦二世胡亥算是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两位皇帝拥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比如贪玩享乐,以及各种奇思妙想,但不同的是,朱厚照虽贪玩,可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大明王朝的气运。而胡亥就比较惨了,直接把父亲历尽千辛万苦统一的中原拱

  • 愉妃:最早嫁给乾隆妃子之一,背叛乾隆走到了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愉妃,清朝

    对愉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第四位帝王,在位六十年,享年八十九岁。清代,自从后宫制度趋于完善,基本上,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活动,满汉蒙八旗家族从13岁,到17岁的少女都要等待被选择。乾隆年间,选秀更加严格,除去适龄女孩

  • 历史揭秘:伍子胥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潮神”?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伍子胥,春秋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但在民间,却被人称为“潮神”,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叫他?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传说春秋战国时候,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于是派出文种求和,表示愿意去吴国称臣。此计骗过了夫差,却瞒不过太师

  • 在汉末三国时期,两位名为“张允”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允,三国

    众所周知,姓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也是别人记住你的第一印象。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举例来说,当时存在三个名为“李丰”的历史人物。其中,

  • 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赵姬的身世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嬴政,秦朝

    嬴政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是赵姬,那她的身世是怎么样的?其中最众说纷纭的便是,这位皇太后的身世了。要知道,史书上并未详细记载其出身和家族甚至连真实名字也无人知晓,只能以“赵失载”称之。由此可见,这位生下千古一帝的女人,她的历史身份却是一大空白。越是未知,越引人探究。后世有史学家,猜测

  • 朱元璋有那么多的儿子和孙子 朱允炆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继承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那么多,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他?明太祖朱元璋,他的一生,称得上是传奇的典范。从放牛娃到九五至尊,朱元璋雄才大略。但是一生传奇的朱元璋,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却令所有的人都大

  • 济南之战时,铁铉能成功逼退朱棣大军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铁铉,明朝

    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文二年(1400年),“靖难之役”进入第二年,无论是面对各地守军,还是面对耿炳文和李景隆率领的朝廷大军,在实力与运气并存的情况下,以一隅敌天下的朱棣百战百胜,然而当

  • 新城公主与李治有什么恩怨吗?为何李治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新城公主,唐朝

    唐朝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是公主,病逝后却被唐高宗李治以皇后之礼葬于昭陵,她是谁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被唐高宗李治以皇后之礼下葬的公主,名为新城公主。她不但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更是唐高宗年龄最小的同父同母妹妹。李治之所以会以皇后之礼,下葬自己的妹妹,一方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