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三大才子为什么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明朝三大才子为什么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69 更新时间:2024/1/16 13:45:26

在今天,如果我们有人被人称为才子,肯定标志着这个人很有出息,但是,在古代中国,称为才子的人,一旦拥有个性,与“狂”连在一起,则往往命运多舛,特别是明清时代,混迹官场的个性才子,出路非常窄,结局大多悲惨。

明朝有公认的“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排列第一,其余两位分别是杨慎和徐渭,当然,这两位仅仅是才气接近解缙,其他无论是名气还是地位、敢言度,都没有超越前者。

但是,三人命运却无比相似,甚至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命苦。

关于解缙,我们知道,他是被明成祖朱棣以“无人臣礼”治罪、冻死牢中。

再说明朝第二才子杨慎。

如果大家对这个人不很熟悉,我念一首歌词,你们可能马上就产生记忆甚至敬意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没错,这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的开头词《临江仙》,作者可不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罗贯中,而是才子杨慎。本来,元末明初罗贯中版的《三国演义》出现在杨慎出生之前,当然是没有这首诗的。但明嘉靖年间杨慎在流放途中写了此诗,广为传颂,后来被清初文学评论家毛宗岗采用,置于毛宗岗版《三国演义》卷首,于是此诗便和杨慎的名字一同流芳千古。

杨慎,号生庵。明朝著名政治家杨廷和之子。他是正德年间状元,官居翰林撰修。杨慎入仕时,时值明朝江河日下的中后期,政治腐败,学风虚伪,大明学界不是固化儒教的程朱理学当道,就是不务实的王阳明心学流行。而杨慎文才卓越,学术求真,自成一派,力批欺世盗名。因为在大是大非上他毫不含糊,不想骑墙,所以这个样子的杨慎就不慎,在官场屡入深渊,最后倒了在“大礼仪之争”上。

什么是“大礼仪之争”?说在嘉靖年间,因为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个皇位不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而是从堂哥明武宗朱厚照那里接班的,“兄终弟及”,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还挺孝顺,一直惦记着,要给那个一天也没当过皇帝的死去的爹爹沾点皇气,封爹爹为明睿宗,给自己生父上“太上皇”礼仪,这种情结从亲情的角度或许是可以理解,但却乱了纲常法纪,国家法纪如同儿戏,正直的内阁大臣立刻提出反对意见,这就是著名的“大礼仪之争”。

在这场争议中,杨慎与身为内阁首辅的父亲杨廷和表现得最为坚决,强烈反对,劝阻嘉靖不要这么干、乱了国家法纪。从而惹得嘉靖大怒,什么是法,我就是法,偏这么干,跟皇帝叫板的杨廷和被罢了官,儿子杨慎被两次动了大刑,最后充军发配云南,一去三十年,结局是死在南疆。

这就是明朝第二才子的命运。而明朝第三才子徐渭的命运,比杨慎还惨。

徐渭,号文长,所以徐渭又称徐文长,这个名字更为人们所熟知些。他也是嘉靖年间的人,自小被称神童,学富五车,志在仕途,但一生都没得到一官半职。科举屡试不第,后无奈中年做了师爷。给福建总督胡宗宪当幕僚,这位胡总督非常器重徐文长,但不想胡总督却是首辅严嵩的人,严嵩倒台,他也跟着一起吃了“锅烙”。主人下狱后,徐文长每天战战兢兢,深怕株连到自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生命,但几次自杀未遂,最后精神失常,贫病而逝。

由此可见,这些才子的命运大同小异,他们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但在官场却一败涂地。当然,并非所有的才子都像他们一样。解缙死后,更多的大明才子,向着另一条方向发展。那是一条什么方向呢?

就是我在开头所讲的丁士美之路——“缜密端重”,安身立命。为皇帝做事规规矩矩、在皇帝面前恭恭敬敬,不越雷池半步。可以说,以丁士美为代表的才子,是明朝中后期主流。也就是说,自从解缙死后,大明才子的主流群,已渐渐嬗变为一个精致的“御用美容师群”。他们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写写四平八稳的“台阁体”,去专心研究满篇废话套话的八股文。

才子文人,只能为皇帝涂脂抹粉。这是为什么呢?

要追本溯源,这得从明朝前的中国人才制度说起。

虽然中国有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但人才体制的显规则并非一成不变。从秦朝到明朝这近两千年间出现了很大变迁。譬如秦朝规定“穷人不能当官”;汉朝“孝子优先当官”;三国“唯才是举”、唐朝“胡汉合流”;宋朝“重文轻武”……等等等等,形态各异,姿态万千。但不管怎么变,君主专制下、中国封建王朝官场的用人潜规则不会变,这些潜规则,可以归结为一副对联:

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谁说你行就行呢?皇帝。你不服谁不行呢?还是皇帝。

所有的官场潜规则,都是皇权的影子,所谓封建王朝的王法,其立法原则,就是保护皇权神圣不可侵犯。整个国家当然包括所有的人才,都是为皇帝一个人存在,全国都伺候一个人。所以,哪怕你才高八斗,即使你出发点好,可一旦当你侵犯了皇权,哪怕冒犯了皇帝的一点点颜面,人才的口袋罪就会扑面而来。

这些口袋罪,从“泄禁中语(泄密罪)”到“谤讪(诽谤罪)”,再到“无人臣礼(藐视领导-藐视法庭罪)”,比比皆是。

而到了明朝,因为君主专制的升级,才子的存活空间已经压缩到史无前例。表面上看,解缙的悲剧是因为错把纣当舜,暴君当明君,天真任性所至,而实际上他是被明朝极度专制者改造文人的政治空气所埋葬。

因为在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奠定了皇权专制基调,开辟了变态级的君主专制制度环境,废相、八股取士、意识形态定儒教理学于一尊,彻底扼杀文人士大的权利和个性,使得“君尊臣卑”登峰造极,君臣关系已经完全变为“主奴关系”,主子没表态,奴才不能发表意见,否则就是“位卑言高则为罪”。

杀戮,廷杖,八股,二祖皇帝胡萝卜加大棒,就是让士人俯首帖耳地听朝廷的话,不可再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谁敢越雷池半步,等待他们则是悲惨下场。

标签: 解缙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大臣刘子钦在科举考试时,发生过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子钦,明朝

    大家好,说起刘子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1404年,南京贡院外的客栈里,来了一位鬼鬼祟祟的中年人,这位中年人是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进入客栈后,径直找到一位叫刘子钦的考生。主考官对刘子钦说:“你这次高中会元,我愿意再帮你一把,让你连中三元!” 没想到,刘子钦却十分不屑地对主考官说:“谢谢

  • 被朱棣誉为“靖难第一功臣”的丘福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丘福,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丘福。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三年后,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按照古制,大臣的爵位由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例如,当时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汤和被封为中山侯,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等。当然,如果功臣去世后,也有被追封为“王爵”的,活着的大臣,若非皇

  • 为什么说勤妃陈氏是人生赢家?她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勤妃,清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勤妃的故事。在后宫之中,王者只有一个:未来的太后。赢家却可以有很多,他们不像太后那般,儿子坐上皇位,自己万人之上,“以天下养之”,却也能够在相对还不错的待遇下安享晚年。例如乾隆朝的庆妃,因为养育过嘉庆即便没得宠,却地位崇高。康

  • 与胡亥不同的是,朱厚照为何没有影响到明朝的气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厚照,胡亥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数百位君王,这其中从来都不缺少一些反面教材,其中正德皇帝朱厚照和秦二世胡亥算是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两位皇帝拥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比如贪玩享乐,以及各种奇思妙想,但不同的是,朱厚照虽贪玩,可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大明王朝的气运。而胡亥就比较惨了,直接把父亲历尽千辛万苦统一的中原拱

  • 愉妃:最早嫁给乾隆妃子之一,背叛乾隆走到了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愉妃,清朝

    对愉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第四位帝王,在位六十年,享年八十九岁。清代,自从后宫制度趋于完善,基本上,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活动,满汉蒙八旗家族从13岁,到17岁的少女都要等待被选择。乾隆年间,选秀更加严格,除去适龄女孩

  • 历史揭秘:伍子胥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潮神”?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伍子胥,春秋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但在民间,却被人称为“潮神”,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叫他?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传说春秋战国时候,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于是派出文种求和,表示愿意去吴国称臣。此计骗过了夫差,却瞒不过太师

  • 在汉末三国时期,两位名为“张允”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允,三国

    众所周知,姓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也是别人记住你的第一印象。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举例来说,当时存在三个名为“李丰”的历史人物。其中,

  • 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赵姬的身世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嬴政,秦朝

    嬴政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是赵姬,那她的身世是怎么样的?其中最众说纷纭的便是,这位皇太后的身世了。要知道,史书上并未详细记载其出身和家族甚至连真实名字也无人知晓,只能以“赵失载”称之。由此可见,这位生下千古一帝的女人,她的历史身份却是一大空白。越是未知,越引人探究。后世有史学家,猜测

  • 朱元璋有那么多的儿子和孙子 朱允炆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继承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那么多,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他?明太祖朱元璋,他的一生,称得上是传奇的典范。从放牛娃到九五至尊,朱元璋雄才大略。但是一生传奇的朱元璋,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却令所有的人都大

  • 济南之战时,铁铉能成功逼退朱棣大军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铁铉,明朝

    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文二年(1400年),“靖难之役”进入第二年,无论是面对各地守军,还是面对耿炳文和李景隆率领的朝廷大军,在实力与运气并存的情况下,以一隅敌天下的朱棣百战百胜,然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