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不知道分封藩王的弊端吗 朱元璋为什么还坚持分封藩王

朱元璋不知道分封藩王的弊端吗 朱元璋为什么还坚持分封藩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20 更新时间:2023/12/8 14:23:29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历史上分封诸侯王的弊端是这些诸侯王将来有一天可能会反你,西汉分封刘氏子孙,爆发了七国之乱,西晋分封司马氏诸侯王,导致了八王之乱。之后大多朝代都不再搞分封诸侯王这一套了,但是为什么到了明朝朱元璋却又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呢。难道他没有读过史书吗?这其中的弊端他不明白吗?其实老朱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一是他不相信异姓人,不过也确实没有有能力镇守边疆的将领。二是跟朱元璋的平民出身有关,他吃过苦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享福,三是想京师有难时,各地藩王可以进京勤王。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在与其谋士们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一致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

他不相信异姓人,把自己儿子分封在各地能保障江山不被外姓人夺去

朱元璋多疑的性格为后世所诟病不已,他的手下帅才大将有很多。开国大将接连被他用各种手法给除掉,只留下几个他认为对他和他的后世没有威胁的少数几人。他建立锦衣卫,锁扣大臣,手下大将被杀的杀,囚的囚。如果让这些有能力的大将去镇守四方无异于是放虎归山,给了他们造反的条件,就算他在位时他们不反,等到他死以后不能保证这些人不反。于是,朱元璋不得不铲除这些有功之臣,将他的儿子们分封各地,镇边关内地。防社稷不稳。

也正是因为他除掉了有能力的大将,到了朱允炆时期,朝中没有善战大将,而分封在东,北的儿子们得到了很好的磨练,最后燕亡成功举起了反旗,虽然不被异姓人夺去,但是却被同姓的儿子夺取江山。他将各个儿子封王镇守边疆的同时,除掉了朝中的大将们,这也等于给接下来的继位君主埋下隐患。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决定并不能代表所有后代,之后的明朝历史中,造反的藩王还是有不少。

二是跟朱元璋出身有关,他从小吃苦长大,不想再让子孙后代吃苦,就分封各地养着他们。当初朱元璋提出分封藩王,臣僚们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对于臣僚提出的宗室分封过滥会导致类似于七国之乱的时候,朱元璋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认为是汉景帝将七国逼反的,不是七国故意谋反之心,分封制的益处大大优于不分封。

为此朱元璋还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即所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宗室藩王仅仅具有部分军事上的权力(到了朱棣多得江山后就把仅有的军事权力也给剥夺了),另外还不让子孙们当官参与政事,总之就什么事都不用干,每月领取国家的养老金就行了。皇帝们总是想机关算尽,可是一个人想做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事是不可能的。

据明史记载:“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之后这些子孙后代呈爆发的增长,中后期成了明朝一个重要负担。也可以理解朱元璋想让自己的子孙不受苦的想法,可是他不能知道几百年后是什么样,这就是典型的好心做坏事。

朱元璋本意是京师有难,各地分封的藩王可以进京勤王,可是没想到到了朱棣时期这些藩王就没有了兵权。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洪武后期,这些藩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这不仅防止了军权旁落,又巩固了边疆的稳固。

他分封藩王的理由也相当冠冕堂皇:“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

朱元璋的目的其实还是比较明确的,用诸子“众建屏藩以卫京师”。

一旦京师有变,裂土临民并手握重兵的藩王们随时可以起兵勤王。后来“靖难之役”中明成祖打出的旗号“靖难清君侧”,其理据就在于此。朝中出现奸臣了,作为藩王,有权利、有义务率师“勤王、清君侧”。朱元璋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很可能与宋元宗室衰弱有关。宋王朝重抑武,对于宗室限制得则更加严格,亲王、郡王不裂土、不临民,更加没有兵权。

可是他一边让藩王镇守各地又打压他们手中的军权以及军队数量,到了朱棣多得皇位后深知藩王拥有兵权的危害。于是一削到底,干脆不让这些藩王拥有屯兵的权力,这就与朱元璋的“众建屏藩以卫京师”背道而驰,朱元璋没想到他指望的拱卫京师的藩王们在他死后几年就丧失了拱卫京师的能力。

之后的藩王们就彻底成了一群“饭桶”,也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苦闷,于是有的投身于琴棋书画中,修身养性。有的则无恶不作,霸占良田,强抢民女,明朝藩王实在是明朝一大“危害”。到了明朝末年满清入关后,各地的藩王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哪里还能进京勤王呢?

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分封藩王,他主要认为宋元是因为“主弱臣强”,得不到藩王的庇护。同时他也知道分封藩王的弊端,于是他刻意地规定了藩王手中的权力。他在位时这些都是对的,没有问题,可是当他崩后没几年,一切都变了,他以为的拱卫京师的藩王彻底丧失了拱卫京师的能力。

还是那句话,站在朱元璋一个父亲,爷爷的角度来看,朱元璋当初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之后还有很多他没想到的,一个人不可能做几代人的事。

标签: 朱元璋藩王

更多文章

  • 南朝宋皇帝刘子业,他的童年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子业,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南朝宋皇帝刘子业,他的童年有多悲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子业,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他强占已婚姑母新蔡公主刘英媚,并羞辱叔父,残害忠良,无恶不作。世人皆知他的荒唐事迹,可却无人谈起他在童年时受过的羞辱,没有人生来便是

  • 宋真宗赵恒封禅的目的是什么?联合朝臣演了一出好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真宗,宋朝

    对宋真宗赵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一般有帝王亲自去泰山举行所以封禅,历来也是有能力对社会有贡献的君主,比如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的太平盛世,他们都封过禅封禅的君王,也大多集中在汉、唐两个朝代,

  • 历史上真实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继皇后,清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继皇后辉发那拉氏的故事。其实说到乾隆说到乾隆的妃子,大家都多多少少是有了解的,特别是对他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但是对于他而言,后宫的女子,除了富察皇后,几乎就没有人能够带给他这么深的感受了。就说是

  • 西夏名将嵬名令公实力如何?他是如何被蒙古骑兵活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嵬名令公,西夏

    西夏名将嵬名令公实力如何,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但凡将帅之才的人,都有很多优点,他们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尤其是在战场上,自制力比智慧更为重要。这在历史上有惨痛教训。1209年5月,成吉思汗率领6万蒙古骑兵,长驱直入,进入西夏境内,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

  • 同出瓦岗的李世勣与单雄信,他们的解决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单雄信,隋朝

    李世勣与单雄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李世勣,原名徐世,因功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治即位后,为了避唐太宗的名讳,改为李勣。李世勣与李靖并称初唐最杰出名将,他戎马一生,历经唐王朝三帝:唐高祖时期,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中原;唐太宗时期,大破东突厥、两击薛延陀,平定漠

  • 他代替范雎为秦国宰相,蔡泽在历史上怎么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蔡泽,战国

    纵观战国时期的秦国,名臣辈出,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和李斯无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相比于前面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本文的主人公却经常被后人忽视。但若论对于秦国的功绩,此人同样不可小觑。此人曾接替范雎担任秦国宰相,并辅助秦昭襄王灭掉东周。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赵德昭真是死于宋太宗毒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德昭,宋朝

    说到赵德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电视剧《大宋宫词》开篇:北宋初年,风雨飘摇,灾患频发。宋太宗与四弟赵廷美被强震压在大庆殿下脱身无望时,良心发现承认自己谋杀了二哥宋太祖,且赌咒发誓如能劫后余生,一定立宋太祖次子赵德昭为太子,“以慰先帝在天之灵”……宋太宗脱险后,借宋太祖十年祭典之机,令赵德昭入京尽孝。赵

  •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徒弟 姜维北伐为什么都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姜维,北伐

    很多人都不了解姜维北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可谓是群雄争斗,最终被迫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我们都知道曹操是因为要挟天子才能上位,而孙权却是依靠父兄的势力而上位,只有刘备是依靠自己的血统跟民心,还有他的蜀汉人才能上位,不过说到蜀汉那可少不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可以

  • 唐高宗李治一定要废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治,唐朝

    永徽六年(655年),唐朝政坛上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著名的唐高宗“废王立武”。诞生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关陇贵族因“废王立武”而分崩离析,统治中国数百年的士族门阀至此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根据传统史书的描述,李治废掉王皇后是受到了武则天的欺骗和蛊惑,是个软弱平庸的“昏童”被“蛇蝎美人”诱惑而犯下大错的

  • 长孙晟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分裂、离间匈奴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晟,隋朝

    你真的了解长孙晟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那时的突厥贵族,曾这样描绘他们对长孙晟的恐惧:“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而隋王朝内部,那位仗着自己的傲世才华睥睨万物的杨广,也毫不吝啬的对长孙晟赞不绝口:“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