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爱国大臣李鸿章的功与过有哪些?李鸿章杀降事件

爱国大臣李鸿章的功与过有哪些?李鸿章杀降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38 更新时间:2024/1/25 22:47:53

李鸿章的功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清政府中的重要大臣,也是晚清名人,在清朝中兴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因为他在晚年周旋于政府和洋人之间,代表政府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于是人们对于它的批判之声极多。

但是到了现代,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应该客观,一个人的功过荣辱都应该正确的评价。李鸿章是有过,但是他的功也应该被我们知道。在李鸿章去世的这100多年中,他一直是被研究的对象,中外学术界出版的关于他的著作就有40多部,论文有1400多篇,可见人们对于他的重视。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因为他从事的活动之广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几乎涵盖所有重要行业,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当时大凡重要事件都有他的参与。

说道李鸿章的功总体来说有这几项,他是具有卓越见识的清朝政府大员,对于晚清新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在曾国藩去世以后,具有新知识的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围,借助他向整个社会传播思想蒙。

其次就是他的实业,李鸿章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所以他开启了中国近代重工业,他涉足的工业有机械制造、采煤、铁路、电报、轮船运输等,同时对于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和民用工业也有涉足。可以说这些贡献是很大的。李鸿章是有过,但是他的这些功我们也不能忘记。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扬名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破坏了江苏地区固有的资本经济萌芽。捻军为匪,重于劫掠破坏轻于民生建设。纵观近代史,统一的国家才能生存,军事政治力量复杂的国家大都成为列强介入的殖民地,镇压起义为功。

洋务大臣是李鸿章最重要的职位,向朝廷上奏挖掘煤矿、请开铁路、建设海军,推动着已经没落的帝国艰难向前。从同治年间至光绪末年,长达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科技、军事和民生建设。

这场失败的改革让更多的学子、国民眼界大开,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的基石。然而在改革期间,李鸿章并未注重改变百姓劳作方式,在维护了国家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洋务运动改变了国家现状,却让百姓无力生存。

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者,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尤其受人诟病,因为政府逼迫和时局导致李鸿章大节有失,其过失难以置评。然而在李鸿章外交事件中,他事事以国家大局为关键,保证清政府得以生存,而使国民的权益受损。这些条约的存在,让近代的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李鸿章的功劳和过错大都是时局所致,很多并非是出自他的本意。纵观李中堂一生,于时局功勋卓著,于百姓多有过错。

李鸿章杀降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晚清时期,这场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之大几乎要颠覆清政府的统治,可后来这场运动覆灭于清政府和列强军队的剿杀。参与这次剿杀的中方统领是李鸿章,李鸿章带领淮军和常胜军对太平天国军进行剿杀,叛乱平复后李鸿章在苏州杀降的事曝光,清朝上下一片哗然对李鸿章进行批判。

苏州杀降发生在1863年,民间传言杀降事件是李鸿章一手指导,当年李鸿章带领军队在苏州围剿太平天国军,由于太平天国军无力抵抗李鸿章军队的进攻,所以当时的太平天国军头领郜永宽向李鸿章传达愿意投降,为了表达投降意志的坚定,郜永宽杀了谭绍光并将谭绍光的首级献给李鸿章。受降工作准备好后,郜永宽打开城门让李鸿章带领的清军入城,李鸿章入城后开始怀疑郜永宽投降的诚意,为了以绝后患他决定杀掉郜永宽,郜永宽是太平天国军为首将领。之后还设宴邀请太平天国军八大将领,在宴席上李鸿章设计杀害了这些受降将领,这就是晚清历史上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

杀降事件曝光后,李鸿章受到了国内民众和英国人的批判,同时因为他杀降的举动导致他与戈登反目,因为当时是戈登将苏州太平天国军要投降的消息传递给李鸿章的,所以他对李鸿章背信弃义的做法很不赞同。至于李鸿章杀降是对是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断。

标签: 李鸿章

更多文章

  • 解密诸葛亮为何重视马谡:因其与马良的良好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谡,诸葛亮,马良,

    刘备永安宫托孤时候,曾经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①!”马谡何人?以致令刘备如此眷顾,直至临死前,依然还念念不忘。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马良之弟。马良兄弟五人,都因才能而出名,尤以马良最为出色。刘备占据荆州时,马谡随兄长马良投奔到刘备麾下,马良官至侍中,是刘备的重要幕僚。马氏

  • 病亡之际刘备仙人指路 既为诸葛亮 也为除后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刘禅,诸葛亮

    核心提示:刘备病亡之际,指着刘禅对诸葛亮说: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要是还能培养,你就培养一下;要是不能培养,你就自己当西川之主吧。言之深意之切,催人泪下。众说纷纭有人说刘备的托孤是仁义之举,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但也有人认为刘备太狡诈,所谓的托孤是刘备的狡诈虚伪之词,实际上刘备对诸葛亮怀有很大的疑虑

  • 《三国》中最能忍的六个人:最霸气的忍者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贾诩,曹操,刘备,孙权

    忍是走向成功的法门: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说,忍耐是远离灾祸的法宝。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机敏于一身的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门。笔者却认为忍是一种生存的手段,有时候忍是一种“大谋”,有时候忍是一种“无奈”、有时候忍则是一种“智慧”,无论何种忍能忍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 司马道子:酒色王爷断晋祚 手握大权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道子,晋朝

    自从司马道子接掌了谢安的辅政大权,孝武帝司马曜就益发变成了一个酒鬼,最终因酒误国,还误了卿卿性命。皇帝司马曜“溺于酒色”,尤其喜欢夜宴,“殆为长夜之饮”。如此逍遥醉乡“不亲万机”,并非因为他的皇弟司马道子辅政勤勉,为他分了负担,而是恰恰相反:亲王司马道子本身也是个酒鬼,兄弟俩终日纵酒酣歌为务,孝武帝

  • 晋武帝贵嫔胡芳简介 胡芳为何最后没有成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芳,司马炎

    胡芳,出身于曹魏将门,其祖父为曹魏车骑将军胡遵,父亲为镇军大将军胡奋。泰始九年,胡芳身为士族子女入选后宫,册封为贵嫔。胡芳为将门之女,性情直率,举止大方,在当时后宫杨皇后独宠的情形下,获得晋武帝专宠。晋武帝贵嫔胡芳简介泰始九年,晋武帝司马炎醉心酒色,耗费大量人力,大范围择选适龄女子入宫,姿色才情出众

  • 揭秘宋朝名将岳飞:其最常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岳飞,武器

    历史剧、小说中岳飞一贯使用的武器是枪,民间也流传着他“枪挑小梁王”的故事。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岳飞最常用的武器是什么呢?岳飞用过哪些武器?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岳飞也总是挺着一杆沥泉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其实这只是历史小说的演绎。历史上真实的岳飞,一艺通,百艺通,精熟多种兵器,从可考的史料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布,三国,名将,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武力排名第一的猛将,但却因其“三姓家奴”而广受诟病,最终被群雄合力缢死在白门楼。而在史籍记载中,吕布则对东汉社稷有再造之功,可惜后来被董卓的余党击败而功败垂成。而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一代枭雄吕布的葬身之处,如今却触目荒凉。民间传说吕布出生地的传说《三国志》记载,吕布是五原郡

  •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凄惨:用土囊压死 草草葬郊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北朝,梁朝,北魏,

    家训和家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从颜之推到林则徐,再到曾国藩,他们都承担了这个使命。他们直接教育的是自己的子弟,间接教育的,却是中华民族亿万的子弟。他们笔下的思想似乎放之每个时代皆准,然而,多少娓娓道来的教训却饱含着时代的血泪,先贤们是用生命给我们传道,平静而深沉的陈述不是发生在象牙塔里,而是发生

  • 惊!刘邦的一份遗嘱捍卫了大汉江山四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汉朝

    汉高祖刘邦提三尺宝剑,拓万里江山,靠着小吏式的狡猾和知人善用,开创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然而再牛逼的皇帝也难逃一死。历朝历代政权交替都是最敏感的事情。老皇帝们在继承人问题上仔细斟酌、反复考虑,可事态的发展往往和他们所料背道而驰。刘邦的伟大之处就是准确地预测了死后的所有事情,而且选择了合适的人做了合适

  •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青铜器时代最后一个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西楚霸王,项羽,青铜器时代

    暴虐的人大都不快乐,他自己不快乐,也见不得别人快乐。他或许具有超人的力量,却是不可理喻的破坏者,他是魔鬼。对于这种人,有人怕他,有人讨厌他,当然也有人敬畏他、崇拜他。分析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我们大概可以形成这样的印象,刘邦是个有道德缺陷的人,项羽则是个有人格缺陷的人,用今天的话,甚至可以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