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帝说了哪句狠话 险些被慈禧太后所废掉?

光绪帝说了哪句狠话 险些被慈禧太后所废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68 更新时间:2024/1/16 9:15:30

在外人看来,光绪帝作为慈禧太后一手扶植起来的皇帝,对慈禧太后是言听计从,丝毫不敢反驳。

其实,光绪帝是一个有脾气的人,甚至曾经因为对慈禧太后说出的一句狠话,而险些被废掉。

朝廷的大臣都知道,因为权利和婚姻等问题,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并不好,甚至一度到了不能调和的地步。

网络配图

尤其是甲午战败之后,眼看着祖宗留下的江山日渐走上下坡路,光绪帝心中那个难过,是无法言表的。

经过大学者、科举状元翁同龢多年的言传身教,光绪帝早就已经有了处理国事的能力。

但是,视权如命的慈禧太后,就是把持着不放。

而光绪帝想要把大清国从低谷中领出来,则必须亲自掌握朝政才可。

于是,他便把自己的这些牢骚,告诉给了自己的皇叔庆亲奕劻。

光绪帝表示: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网络配图

因为在光绪帝看来,大清国之所以会出现今天的局面,和自己的这位“亲爸爸”,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如果大清国葬送在她的手中,自己实不甘心。

再说了,自己也不愿意背这个亡国之君的黑锅。

但是,让光绪帝没有想到的是,奕劻在安慰完自己后,竟然把自己的这些话告诉给了慈禧太后。

闻听此言的慈禧太后,自热是勃然大怒。表示自己也早就不想让这个不听话的人离开这个位置,换一个听自己话的人。

见慈禧太后动了动怒了,想要真格的,庆亲王奕劻也害怕了。

毕竟废黜皇帝之时,大清开国两百多年来,还未曾发生过。

网络配图

好在,经过庆亲王奕劻的反复劝说,慈禧太后最终消了气。

最后,慈禧太后留下一句话:“由他去办,等办不出看他怎么说!”

意思就是,朝政他要想管,就让他去管。等他管不好了,看他还有何脸面!

当然,在转达慈禧太后意思的时候,庆亲王奕劻并没有把慈禧太后发火的事情告诉给光绪帝——因为庆亲王奕劻深知,这个会更加激怒双方的矛盾,更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标签:

更多文章

  • 青年左宗棠不爱四书五经:竟沉迷于旁门左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左宗棠

    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历史传记小说《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一书中,作者徐志频试图抛开历史陈见,以当代眼光全新诠释左宗棠的一生——历经苦难,完成救赎,愈挫愈勇,成就伟业,以为当代国人精神补钙。网络配图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抵御外侮的爱国者,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晴

  • 古人谈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在当代中国,歌颂秦始皇好像是一种时尚,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物,曾声称自己是“秦始皇加马克思”;另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大导演,则殚精竭虑地拍摄了为秦始皇树碑立传的大片《英雄》……不同的见解当然也有。比如,我熟悉并敬重的一位学者就断言:“史从秦后无治国。”只是,这样的声音似乎成不了主流。不过,历史上,秦始皇

  • 史上第一个独立执政15年的女人吕雉 让人心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雉

    吕氏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名雉。汉高祖死后,吕氏独立执政15年,利用手中的权力取得了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杂苛刻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为百姓所称道。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安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丰满。”但是

  • 宋高宗赵构绝育的原因竟是受惊吓过度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高宗赵构

    建炎三年(金军)大举入侵,此时“恃和议”的黄、汪二人毫无对策,致使高宗唯有车驾南渡镇江,吕颐浩于此时“叩头愿且留此,为江北声援”,并认为“不然,敌乘势渡江,势愈急矣”,但吓破胆的高宗(因此失去生育能力)则以“钱塘有重江之阻”为由,自镇江南逃往杭州,而任颐浩江淮两浙制置使,金人退去后则改江东安抚、置制

  • 三国第一骗局! 司马懿的对手从来就不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和戏曲舞台上,从来都是以一生之敌的形象面对世人!二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失街亭、空城计、木牛流马、火烧葫芦谷、死诸葛吓走活司马!但是大家其实都被罗贯中骗了!因为历史上,司马懿真正的对手从来就不是诸葛亮!小纵这么说,理由有二:其一,正史中,诸葛亮长于治政,而短于治军。《三国

  • 诸葛亮墓为什么不能挖?历经千年无人敢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辅助刘备建立蜀汉,同时也是重要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篇出师表流传至今,蜀汉各代皇帝都对他十分敬重,数次追封他的谥号。按理说想诸葛先生的陵墓陪葬品应该是数不清的金银珠宝,但是他的陵墓至今无人敢盗,这是为什么呢?诸葛亮,字孔明,在三国乱世当中,一人挑起蜀汉的重担。六出

  • 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是个太监为何子孙满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和是个太监为何子孙满堂

    郑和,原名马和。(回族人)据资料介绍,我国明朝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出生在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信仰伊斯兰教。母亲非常贤良,而且马家在当地是一个望族。但是这一切随着朱元璋排出大将蓝玉攻打云南而破

  • 曹操南征荆州:虽在赤壁打了败仗却已达成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

    曹操南征荆州占的是刘表领地,但最受伤的人却是旁观者刘备,此役让刘备失去了徐庶。同时,曹操还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文武俊杰,如刘先、文聘、韩嵩、邓义等人。这样就使得刘备的元气大伤,而这也是刘备后来人才库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有人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

  • 揭秘至今仍震撼心灵的军事天才白起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军事天才白起之死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剧下场。或许在白起看来,正确比活着更有价值,这就是白起能保持不败纪录的真正原因。九月天气,秋高气爽。秦国士兵在著名的长平大战后休养了八个月,再一次出征了,目标仍然是赵国首都邯

  • 溥仪生母瓜尔佳氏死亡真相:失去特权孤苦无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溥仪

    1915年,溥仪生母瓜尔佳氏听闻袁世凯准备称帝,绝望之中自杀未遂。作为荣禄的女儿,她起初一直把清廷的希望寄托在父亲荣禄的老部下袁世凯身上。网络配图但瓜尔佳氏极力主张复辟大清王朝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她与端康太妃来往密切,经常凑在一起,密谋复辟大计。还拼命联络各路军阀,结果被贿赂的很多中间人骗走了大量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