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为何要公开自己的财产 康熙的财产有多少

康熙为何要公开自己的财产 康熙的财产有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17 更新时间:2024/2/21 23:32:12

“家天下”时代,国家是帝的私产,君主可凭个人意志任意支配国家财产,是无须臣民多作解释的。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民族对立情绪高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种反清武装与朝廷的对抗一直延续到康熙中期,才渐趋于平复。康熙在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深知治理一个国家,兵战实为下策,只有以德化、以智略服众,才能让百姓诚心诚意的服从,方能建立稳定的统治。所以,他一方面推行“偃武修”的措施,广开博学鸿词科吸纳天下英才,希望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人都招致庙堂之下,为朝廷所用。

网络配图

另一方面,他采用攻心策略,让文武百官、尤其是从明朝归顺的降臣降将进行对比,以明王朝的腐烂败坏、帝王昏庸,彰显清王朝的政治英明、君王能,然后通过官员及文人的传播,进一步消除时人的反清意识。康熙二十九年(1690),内务府官员在康熙的授意下,把宫中每年的费用列成清单,发给诸王大臣察阅。同时又把前明建造的殿宇、亭台楼阁的名字,以及各宫殿配备的宫女仆妇人数,都一一列了出来,造成册子发给大臣,让他们清算这些宫殿在建造时花费了多少银两,以及前明宫中每年的耗费。

接受了任务的大臣们通过查阅前朝留下的账本,查得前明宫中每年需用银九十六万九千四百两,这笔钱如今已被充作饷银;前明负责宫廷膳食的光禄寺,每年各项钱粮也要用银二十四万余两,如今只用三万多两;每年冬天,前明宫中要用上等木炭一千二百八十万余斤,现在只用一百多万斤。前明的后宫嫔妃之众,各殿宇每年花费在床帐被服、舆轿车子、花毯装饰等方面的费用,需要用银二万八千二百余两,直到清代,库房里还剩有前明宫人的绣鞋数十箱,上面遍饰珠宝,极为华丽,这些费用现在已经全部省了下来。

网络配图

另外经过清点核实,前明建造的殿宇共有七百八十六座,不论是基址还是围墙院落,所用的木料都是上等楠木,砖则是用山东临清专门烧制的贡砖,经水运运到京城;即使是宫殿里的排水沟,也是用整块的巨石修筑,排污水管的口径粗达数。

为了防止生锈,全都是用生铜铸造。而到了清代,如果不是非修不可,不轻易修造房屋,所以宫殿的数目不及前明的十分之三;即使修造房屋,所用的材料也都是用普通的砖头松木,绝不乱花钱。看到这些直观的数据对比,大臣们自然是颂词一片,认为前明骄淫坏法,导致人心瓦解,而本朝兴利除弊,清廉为治,遂使兆民归心,取代前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眼看采用的攻心法取得了成效,康熙还怕时日久了,人们容易遗忘,所以他也不忘巩固成果。康熙四十九年(1710),在批覆大学士呈上的奏折时,康熙又重提旧事:“前明的事情,你们听说的往往都是写在纸上的陈言。

本朝曾经收用过万历时的太监,所以我对前朝的事情知道得很详细。过去的一日之费,就可抵如今的一年之用。如前朝宫中每年要用脂粉钱四十万两,衣食供应也要用银数百万两。这些花费到我父亲时都已革除了;另外前朝宫中有宫女九千人,内监十万人,供应饭食都成问题,以至于每天都有人被饿死,如今宫中不过只有四五百人而已。”意犹未尽的康熙,又下诏户部,训诫道:“国家的钱粮,理当节省,否则必导致经费不足。每年免征的银粮数额,以及河工的费用,都还有节省的余地。前明的光禄寺,每年供膳宫中就要一百万两银子的花费,如今只用十万两。

网络配图

前明的工部,每年建房要用二百万两银子,如今只用二三十万两。只有尽力减少开支,方有裨益。”接到圣谕的官员,自然又是一番齐声夸赞,称颂本朝节用爱民,布德施仁,为河清海晏、百姓安居的盛世。实际上,康熙六次南巡,以及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作为避暑和接见王公贵族的皇家禁苑,糜费巨万,用度也并不比前明节约多少。康熙末年时,国家岁入四千余万两银子,收支也只是勉强相抵,并无节余。只不过,清王朝在确立了稳定的统治以后,老百姓的生活与天灾频仍、兵戈扰攘的明末相比,已经好了许多,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也就此被遏抑,这才是清政权能够为广大百姓所接受的真正基础。

标签: 康熙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那么伟大 为何秦朝国祚还不如汉唐的零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度量、建筑、货币等丰功伟绩影响后世千秋万代,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从这点看,秦始皇是否比孔圣人更伟大?)。但纵观自秦以来2000多年各朝各代,秦朝国祚还不如汉唐宋明清的零头,为什么?网络配图我认为,原因有三个方面。根本原因:打天下≠治天下。打天下意味着征服,有勇有谋、敢

  • 盘点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刘备遗言最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

    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是一个以皇帝为核心的家天下的历史。“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皇帝要走了,临终时留下的或许只有简短的几句话甚至几个字,但却惊人地改变着历史,不仅决定着新王朝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到权贵们的成败与生死。下面,一起来盘点下皇帝死前都说了些啥吧:一、最广为流传

  • 西汉安远侯郑吉:中国历史上第一任西域都护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汉大将郑吉

    郑吉,西汉人,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域第一任都护,出生年月不详,逝世于公元前49年,会稽人氏,因为镇守西域有功,被汉宣帝封为安远侯,去世后,被赐谥号缪侯。在《汉书·郑吉传》中,郑吉的功绩堪比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张骞,“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郑吉简介在史书中记载的很详细,郑吉早年入伍随军征战,

  • 秦惠文后魏纾:一生追求权力的后宫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惠文后魏纾

    因为一部《芈月传》让许多历史人物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尽管其中有些地方并不是和历史上相同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喜欢其中的人物。其中秦惠文后让许多人非常的欣赏,虽然她是一个为了权力而付出一切的女人,但是在她的身上却有着智慧和坚韧的精神。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才开始关注起历史上的秦惠文后,那么真实的秦惠文后

  • 李世民明知武则天威胁社稷 为什么就是不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

    抛开现代思维的诸多因素不讲,单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武则天绝对算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争议的焦点则是,女人干政,窃取李唐天下。而恰恰是这一壮举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和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李世民对武则天的野心没有察觉,如果他察觉到了为何不将她除掉呢?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武则天太优秀了,从而导致躺枪

  • 康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不是十四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

    一直以来关于康熙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不过无论是哪个说法,都把矛头指向了继位的雍正,也就是皇四子胤禛。关于雍正的段子多种多样,因此还出现了四爷很忙的说法。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雍正的继位绝对是正当,请不要低估康熙皇帝的智商。网络配图一、传位于四子的段子已经很久了一直以来,民间一直流

  • 真情皇太极:为见爱妃狂奔600里累死6匹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太极

    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人中,他们本人和他们的家族子弟,迎娶的蒙古女子人数多达五十三人,占迎娶妇女总数的87%以上;从公元1617年即后金天命二年开始,到1643年即大清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时为止的二十七年间,他们家族的嫡系女性亲属,包括姐妹、女儿、侄女等,嫁给蒙古各部的共有四十三人。其中,迎娶与出嫁到

  • 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为何老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大家都知道,刘备这家伙通常一开口就是:俺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之后咋沦落到街头去摆地摊去了呢?网络配图首先,不管刘备是谁的后代,刘备想要图谋大业,最好是以汉室宗亲为自己正名分,当然,他不能直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这个时候姓刘的,基本都是刘邦的后人,太没有说服力了。而汉武帝是汉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中山靖

  • 一只猫十个黄花闺女 把资质平平的他推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光义

    前几年,流行一种面试法。老总办公室门口扔个扫把,看面试者谁会捡起来。捡的中奖机率大增。当然,玩多了,就成了套路。其实这套路,古来即有,宋高宗就玩过。赵构在靖康之变时,受惊而伤,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亲生儿子,在他当皇帝两年后也是受惊而亡,年仅三岁。高宗大哭三天,向老天爷大吼,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网

  • 揭秘堂堂一代“忠武”郭子仪为何惨遭儿子坑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化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却一直未受到重用。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朝廷上下无能人可用之际,郭子仪临危受命,在年方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任副宰相兼兵部尚书。此时开始崭露头角,渐渐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