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如此敬重发妻大脚马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如此敬重发妻大脚马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3 更新时间:2024/1/19 22:56:01

历来,身为官者身份之人,身旁是否拥有一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知大局懂谦让、会处事善平衡的聪慧睿智女子为侣,显得极为重要和甚为必要。笔者之所以说,马皇后是“贤内助”楷模,正是由于她做到了以上各项要求,并出色而有效地起到了扶持辅助作用。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马皇后,祖上曾是当地富豪,她能诗会画,自幼聪明,性格又是倔强,等到她6岁的时候,当时女人都需要缠足,而她就是拒绝缠足,家人也没办法。就因为此,她被称为“马大脚”,可见这也是位从小有自己主张的女人。

有一次,马大脚的父亲因为杀人要去避难,没办法,就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郭将马视为己出。但是后面马的父亲不幸遇难,加上元朝政治腐败,郭子兴也不得不奋起反抗。

网络配图

郭子兴举旗起义,攻占凤阳,而当时,朱元璋就在他手下当兵,因为朱元璋骁勇狠猛,很快就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且把马大脚赏婚给了他。从此,这位马大脚就一直帮助丈夫。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马皇后到底做了些什么,让朱元璋一直对她情深深雨蒙蒙呢?

其一,马氏是家庭生活的“贤内助”

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亦对他有疑忌,诸将出征,掳获物都要贡奉郭子兴,元璋不猎取私财,无从进纳,更容易引起不快。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

其二,马氏是通情达理的“贤内助”

马皇后善于学习借鉴。一次,她召集女史,问汉唐以来哪些皇后最贤,哪朝家法最正?女史们说赵宋王朝的皇后大多贤惠,家法最正。她就命女史集其家法贤行,念给自己听。有人认为宋朝为政过于仁厚,马皇后说:“过于仁厚,不犹愈于刻薄乎?吾子孙苟能以仁厚为本,至于三代不难矣。”

马皇后善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当朱元璋在甥馆时,与义父母及其家人;独立成家后,与义子,与丈夫的子女;做皇后以后,与妃嫔,与宫人,与命妇,与朝臣,与娘家,种种关系,料理得妥切,与人关系融洽。她能做到这种程度,重要的在于她按“待人以宽,责己以严”的原则去办事,与他人的矛盾就易于解决。

网络配图

马皇后不徇私谋利。她不仅自己不干涉朝政,还教育其他妃子爱妾不得干涉政事,甚至不私亲族,不让娘家人做官,以免外戚干政。有明一朝得以避免后妃干政、外戚专权的祸乱,马皇后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马皇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爱护,生前褒奖她,比诸历史上的贤后唐太宗长孙皇后,为她父母起坟立庙,她死后,朱元漳不再肪立皇后,表示对她的敬重和怀念。这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妇,互相眷恋,互相体贴,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还是完满的。

其三,马氏是辅助事业的“贤内助”

马皇后从不出面干预政事,但仍处处留心朱元璋治政的得失,采取“随事几谏”(《明太祖实录》卷147)的方式,进行婉转的劝谏。她常劝朱元璋要“亲贤务学”。

其四,马皇后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

网络配图

据《明史·后妃列传》和《明史演义》说:在朱元璋没做皇帝之前,曾在郭子兴手下人在任职。马氏的义父郭子兴有两个儿子,忌恨朱元璋,于是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图谋反叛。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郭子兴的儿子想从此除了朱元璋,就告诉人不给朱元璋饭吃。马氏知道以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刚出厨房,恰巧与郭子兴的夫人张氏撞个满怀,马氏害怕义母张氏瞧透机关,忙将烧饼放在自己怀中,一面向张氏请安。张氏看见马氏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说长论短,马氏勉强应答,言语支吾;后来疼的流泪说不出话来,张氏把马氏扶进屋里,叫奴婢都出去,仔细询问马氏。马氏才伏地大哭,说明苦衷。张氏赶忙叫马氏解开衣服拿出烧饼,那烧饼还热气腾腾,粘着乳头,好容易将烧饼除下,肉差点焦烂了。张氏也不禁泪下,一面命马氏敷药,一面叫入厨子,速送食物给朱元璋。当晚,张氏便进谏郭子兴,劝他不要听信儿子的话。郭子兴立即命令将朱元璋释放。

面对自己的糟糠之妻——马皇后,朱元璋却是一副温情脉脉的面孔。他对马皇后的爱意、敬意,一直到马皇后去世,都未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朱元璋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标签: 马皇后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被低估的“草包”将军——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一:拥有真才实学的“草包”李景隆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是明代开国大将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孙,是一员虎将,明史中记载,他19岁就参加军队,击败天完军,太祖称他骁勇善战为诸军之冠。而李景隆从小就有美名,他喜读兵书,举止雍容,太祖在位的时候就十分赏识他。曾多次到湖广,陕西多处练兵。因为能力还

  • 雍正的这个儿子犯了什么大错,被雍正削除宗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尤其以勤政、治吏著称。“康乾盛世”这个招牌上虽然没有雍正的份儿,但实际上,雍正的功劳至少比乾隆要大。可惜,雍正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性格过分严苛,不够宽容——不仅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也严苛。他不但与自己的大多数亲兄弟搞不好关系,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也闹到了恩断义绝的地步。弘

  • 后赵皇帝石虎:一次迎娶四万美人的残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石虎

    通常的历史资料里都认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队伍是最庞大的,这种认识源于两件事。其一,他曾在统一全国后,下诏要求天下女子全部做好成为他老婆的准备;其二,他的后妃因为数量庞大,为了方便临幸,他就驾着羊车每天晃悠,羊车停在哪位宫妃的门前,晚上就住哪位家。其实,司马炎充其量也就算个色胆包天的级别,他的后宫人数

  • 单人殴打篡位皇帝 死后两皇帝都为其忠义恸哭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段秀实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段秀实,是唐代中叶文武双全的名将,因在安西都护府和安史之乱中战功卓著,晋升为节度使,唐德宗李适即位后,加封段秀实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可惜得罪了当时的宰相杨炎,夺去了他的兵权,召其入京任司农卿。网络配图783年朱泚趁着泾原兵变,唐德宗外逃,占据了长安。早闻段秀实才名的朱泚

  •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三国中会演戏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

  • 宋江在喝下毒酒后,为何要拉上李逵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江

    我们知道,在卢俊义和晁盖先后去世后,梁山好汉最终在宋江的带领下,收到宋朝的招安加官进爵,108位梁山好汉都有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宋江本人更是因为积极受招安,被朝廷封为兵马都总管的职位。网络配图招安后的宋江带领梁山兄弟在辽国大战大获全胜,在征讨田虎以及王庆时屡立战功。然而在征讨方腊时,梁山的兄弟损失惨

  • 宋英宗赵曙:宋英宗用街头流氓手段夺取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年的时候,赵曙就被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还给他赐了名字叫做赵宗实,还让曹皇后抚养赵曙。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了要立储君,仁宗说后宫又有

  • 名人介子推:因不想当官被逼死了的古代孝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介子推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详细,死于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后来又被叫做介子。对于介子推简介历史书籍很少记载,自传什么的也没有,不过关于他大名鼎鼎的典故还是有很多的。介子推舍命爱国的故事,让后人格外的铭记。同时,如今我们每一年过的“清明节”都是跟他有关的呢。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

  • 最郁闷的皇帝 在位27年就伺候了太上皇25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昚

    一般来说,当皇帝的人,是没有几个愿意自动让位的,因为没有了皇位,就意味着离开了最高权力。因此,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数是被迫放弃皇位的,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等等。而那些主动退位的,也大都在当了太上皇之后,仍然把持最高权力不放手,比如乾隆之类的。乾隆尽管退位后仍然控制大权,但也仅仅三年后他就去

  • 为政平庸的汉桓帝为何要处罚痛骂自己的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桓帝

    就算是不被众人理解,刘陶依然坚持自己的行事标准,坚持自己的为政主张,以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即“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刘陶年轻是在洛阳太学读书,本来,年青人专心求学,等待时机,正常出仕就好。可刘陶是个眼睛里揉不了沙子的人,看到当时大将军梁冀倚仗自己有太后撑腰,在朝中独断专行,而汉桓帝称帝多年,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