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楚霸王项羽的嫡系部将为何没有人能封王?

历史上楚霸王项羽的嫡系部将为何没有人能封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4/2/8 16:13:56

导读:项羽进入秦国都城咸阳,杀了秦的降王子婴,然后开始封王。因为曾经和楚怀王有约:“先入关者为王”,不好公然违约,就把刘邦封在秦人迁徙囚徒的巴蜀之地,又因为刘邦通过张良贿赂项伯,经他的叔父项伯的劝说,又加上汉中,说汉中也是关中之地,为汉王。因怀疑刘邦志在夺取天下,这样既不违约,也让刘邦远离中原,就是想夺取天下也不可能。但还不放心,为了彻底打掉刘邦图谋天下的念头,又三分关中,封了秦国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和翟王,以堵住刘邦的东归之路。然后又封魏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韩成为韩王、司马卬为殷王、原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原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原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庆为济北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霸王的意思是霸主之王,也就是王上王,其他人皆为诸侯王。在这些封王当中,项羽的嫡系部将没有一人被封为王,甚至连项氏家族的人,如项伯、项声、项它等人也没有人封王。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封自己直接的嫡系部属为王呢?

网络配图

有人会说,英布不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吗?其实这个人说是也不是。项羽的叔叔项梁死后,英布一直跟着项羽作战,并自愿听从其指挥,这也算是项羽部将吧!但这个人起事和项梁一样早,若论资历一点儿也不比项羽差,甚至被封为君的时间要比项羽还早。还是在陈胜起义时,英布就跟随番县令吴芮一起反秦,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番县令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项家世世代代做楚国将军,英布就带领军队归属了项梁。在项梁攻打景驹、秦嘉等人的战斗中,英布骁勇善战,总是列入众军之首。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后,被封为武信君,英布被封为当阳君。这时候的项羽,还是一个没有封号的将军。只不过在他的叔叔项梁战死以后,接管了其全部军队,义军北出救援赵国,项羽杀了统兵将军宋义,楚怀王不得已用项羽担任上将军,英布这才成了项羽的部下。项羽跟随叔叔项梁在会稽起兵,带领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进军,这当中也不都是无名之辈,比较有名的就有龙且季布、钟离眜等人,还有后来那个项氏集团的谋士范增。那么,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封王呢?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原因。

项梁的定位就是灭秦复楚,没有更大的目标和更为广阔的志向。项梁死后,项羽继承了他叔叔的全部政治遗产,包括政治理念。

项梁打败秦嘉、景驹以后,听说陈胜已死,就在薛县召集了一次会议,商量天下大事。范增总结了陈胜失败的原因,说是不立楚国后代却自立为王,因此他劝项梁立楚国的后代为王,项梁认同他的看法。所以,项梁就在民间找了一个放羊的孩子立为王,这就是楚怀王。表面看来,这个楚怀王是个孩子,没有权威,啥事说了也不算,但这是一种标志,说明项氏集团的最高目标就是恢复楚国。在他们的影响下,六国后代纷纷效法,各自恢复了自己的王号。这些人虽然因为秦国的存在和自身力量尚不够强大等原因汇集在一起并听命于项氏,但他们已经是王,而项氏为首的人物只不过是一个君,即便是将来拥有了天下,也不过自称霸王而已。其实,在项羽封他人为王的时候,自己是可以当皇帝的,秦始皇已经有了先例。但他没有天下志向,只想回家。进入咸阳后,项羽杀了子婴,有人曾经劝项羽,说,关中这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面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项羽却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好像穿了好衣服在夜间行走(锦衣夜行),别人谁会知道?他也因此而被人称之为“沐猴而冠”的楚人。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王之下最高的封号是君,所以,项羽的下属没有人被封为王也就理所当然了。因为他们都是楚国人,而不像上面那些王,人家虽然是“下王”,一时需要听命于项羽,但不是他的属下,人家有自己的地盘。

网络配图

项羽的部下没有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因而也就没有赖以封王的战功。

项梁死后,项羽成了反秦义军的首领。开始的时候,项羽的军事指向是秦朝将领章邯,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一个目的,打败章邯。这在战略上来说是正确的,集中力量,消灭秦朝军队,不给秦朝廷以喘息之机,最终灭亡秦王朝。但在策略上还是应该灵活多样的,像后来的楚汉之争,刘邦把主要军队用在对付项羽,却用韩信攻赵收齐,使彭越骚扰项羽的粮道,让项羽始终有后顾之忧。项羽没有这样做,因而部下也就没有机会表现出杰出的才能。项羽作战勇敢,每战必亲冒矢石,也就是说,他既是主将,又是冲锋陷阵的一般战将,所以,就是在杀敌立功方面,也没有人能够超过他。所以,从起义到灭亡秦朝封王,属于他自己的部下没有人有特殊的战绩。就是像上边所说的龙且、季布、钟离眜等人,他们也是在楚汉之争中才表现出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唯一封王的英布正因为起事早,资历深,所以才有机会独立带兵作战。

项羽看不起人,也不提拔人,因而直接属下没有人表现出具有王者风范之人。

项羽所封之王由四部分组成:六国王室后代之人、拥立陈胜为王的人、和他们叔侄同时间起事并自愿归附跟随他的人、秦朝降将。前三项还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跟随他进入函谷关。刘邦符合第三项条件但不是跟随他入关,而是独立入关并早于他,所以项羽并不想封刘邦,只因为义帝有约在先,先入关者为王,项羽才把刘邦封在巴蜀之地这个秦人迁徙的地方,还用了三个秦朝降将看着他。

网络配图

项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楚怀王不得已让他当了上将军。在救援赵国的钜鹿之战中项羽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破釜沉舟,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着三天的粮食,以此表示决死战斗、只进不退之心。部队到达前线,马上投入战斗,包围秦将王离,阻断秦军所筑甬道,杀死了秦将苏角,初战就打败秦军,并俘虏了秦将王离,迫使秦将涉间自杀。在与秦军决战的时候,前来救援赵国的诸侯军队都在营寨中作壁上观,只有楚军在独立作战。但是,楚军战士以一当十奋勇向前,最终打败了秦军。此战不但解了赵之围,还彻底扭转了战场局面,秦朝军队从此由主动出击转变为被动挨打。此战之后,项羽成了诸侯国的上将军,各路诸侯的军队都隶属于他。正因为如此,项羽变得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更谈不上提拔人。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正是这个在他的队伍里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到了刘邦那儿成了大将军,后来成了他的强劲对手并最终把他打败。这种情况当时人就有所总结。刘邦当了皇帝,设宴庆功,问部下项羽为什么失天下,王陵等人说项羽是“妒贤嫉能,妒忌有功之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些人虽然指的是跟随他的诸侯之人,也同时反映了他不能用人的致命弱点。

由此看来,成就一番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即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也不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共同完成。作为这一群体的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当中的优秀人才,敢于让他们脱颖而出.

标签: 楚霸王项羽

更多文章

  • 古人的智慧:汉武帝如何解决贫富分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

    导读:贫富分化是古今都存在的问题,在古代贫富差距也是十分悬殊的。为了安抚民心,必须要对这些奢靡之风采取一些制止手段。那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贫富分化的,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汉代初年,经过血腥的秦末和楚汉之战,国家陷入赤贫。《汉书·食货志》载:“汉兴……天下既定,民亡蘸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李旦两次登基三次让贤:懦弱还是谋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旦

    导读:武则天在正式登基皇位前,曾经扶持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当上了皇帝。其中李旦的皇帝生涯最为曲折,曾经两次登基三次让贤。他这么做是因为懦弱还是在韬光养晦?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有过两次登基的经历。公元683年,李显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不知为何,李显对自己的第二任皇

  • 三国第一冤案:揭魏延谋反的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延

    导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刻画为一个天生反骨、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历史中魏延真的是小人吗,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又为何说魏延谋反是一桩千古奇冤呢?陈寿认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魏延只是想杀杨仪,并非谋反。元代的郝经更是认为杨仪是“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网络配图234

  •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商鞅

    导读:商鞅是秦国的改革家,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监控下,商鞅身先力行,保证了每一次赏罚的分明。商鞅变法时无论是奖赏还是刑罚,秦国都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的,绝对不会出现所谓虎头蛇尾的现象。斩获了敌人的人头,就等于看到了爵位、田宅和金钱,绝对不用担心政府不讲信用,给

  • 杨家将死因真相:真是潘仁美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家将

    导读:在电视剧《杨家将》中,潘仁美被塑造成了一个跟秦桧差不多的反面角色。他公报私仇,处处陷害杨门忠将,致使杨继业战死沙场。但这是演义,不是历史。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北宋人。一开始就跟着宋太祖南征北战,忠心无二,战功赫赫。那么杨家将的死真是潘美的阴谋吗?网络配图我们先看看当时的情况。赵匡胤死后其

  • 用人之道:刘备用人为何百无一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

    导读:刘备能成就霸业,显然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更不是民间传言“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他之所以能在尔虞我诈乱纷飞的时代占得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他在用人之道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那么,刘备的用人之道究竟有何厉害之处?刘备首次下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决心,毅然决然的决定抛头颅,洒热血

  • 揭秘刘贺从皇帝贬为海昏侯后的墓葬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贺

    刘贺这个人在历史上算是一个传奇,他的一生扮演了很多角色。先是继承父亲的昌邑王封爵,后来又因为自己的叔叔汉昭帝死后无子,众臣推举他为新一任皇帝。刘贺就从昌邑王的身份转换成了皇帝身份。然而他的骨子里是不务正业的,在当皇帝的时候,他干出了很多不符合法律道德的事情。在来京奔丧的路上,他就掳掠民女,并且在大臣

  • 解密:清朝贪官和珅是如何最终“卿家荡产”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推出千年来全球50富人榜,6名榜上中国人中便有和珅。但和珅的巨额家财并未被其后人继承,而为朝廷悉数抄没。那么,权倾天下的和珅,是怎样“卿家荡产”的呢?说清和珅的“卿家荡产”,先要知道他如何“白手起家”。和珅算是一个“官二代”,但这对他后来的发迹,应该说是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和珅

  • 刘据当三十多年太子为何最后没有登上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据

    刘据是卫子夫与刘彻所生的儿子,史称卫太子,刘据一出生,就得到汉武帝刘彻的爱护。他命人写了一首赋,叫做《皇太子赋》,很显然这首赋预示着刘彻已经把刘据视作太子了。在刘据七岁的时候,刘彻就立他为太子。自然刘据的生母卫子夫也成了皇后。因为刘据是韩无毒唯一的嫡长子,所以汉武帝对其百般爱护,尽力培养他的政治才能

  • 狂生郦食其:刘邦夺取天下时功劳最大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狂生郦食其

    郦食其传你了解吗?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有一位功劳最大的人应该是郦食其了,这个人物很多人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是郦食其的一生确是令人敬佩的。说到郦食其这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困苦的环境中的,但是爱读书也是出了名的,古往至今有才能的人的脾性都是有点古怪的,郦食其的脾气也会比较桀骜不顺的。当时县里面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