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侂胄官居宰相为岳飞平反下葬后被斩首送至金国

韩侂胄官居宰相为岳飞平反下葬后被斩首送至金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62 更新时间:2024/2/11 12:12:2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暴发,宋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国所俘,辉煌一时的北宋王朝正式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继承皇位,史称南宋。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们不思收复中原,却贪图享乐、苟且偷安,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奢靡生活。南宋诗人林升的这首《题林安邸》正是对那些奴颜婢膝、纵情声色的达官显贵们的真实写照。

“靖康之耻”让南宋小朝廷成为了金国的“侄皇帝”,不仅割地称臣而且岁岁进贡,历任南宋皇帝都畏金如虎,谈金色变,沉湎于醉生梦死之中,做着偏安东南,苟延残喘的“临安梦”。在当时主和派占据了主流,他们主张小心翼翼地侍候好北方的金国,维持眼下的和平局面,苛且偷生。然而彼时仍然涌现出了诸多不甘受辱、主张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其中曾在宋宁宗主政时期的宰相韩侂胄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他竭力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场北伐之战终因将帅后继乏人、军队绥靖离心而功亏一篑。而韩侂胄也被当朝奸臣诱杀而死,更令人悲愤的是,死后他的头颅竟被割下做为战利品而送到了金国。

韩侂胄是北宋宋英宗时名相韩琦之曾孙。宋宁宗即位后,韩侂胄作为拥戴其登上皇位的重臣掌握朝廷军政大权达十四年,权倾一时。他精忠报国,将驱除金国,恢复中原做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当时南宋对待岳飞、秦桧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战、和”两派官员争论的焦点。韩侂胄“崇岳贬秦”,在其主持下追封岳飞为鄂王,并削去秦桧的王爵,将其谥号改为缪丑(荒谬、丑恶)。此举大大鼓舞了主战派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投降、妥协势力,一时大快人心,举国上下抗金情绪极度高涨。

1206年5月,韩侂胄奏请宋宁宗正式下诏出兵北伐。伐金诏下,群情振奋,上下沸腾。当时的著名诗词大家辛弃疾、陆游等也纷纷作词赋诗赞颂韩侂胄的此次北伐之举:“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韩侂胄曾祖父韩琦的谥号),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辛弃疾)“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陆游),这些壮丽诗篇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南宋民众渴望一扫耻辱、荡平金虏的强烈愿望。

“开禧北伐”伊始,南宋军队初战告捷,韩侂胄“自出家财二十万”补助军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南宋军队久疏战场,军纪松懈,特别是军队中的主和派有的辞不受命,有的消极应战,更有甚者有的守将竟私通金国,引狼入室,宋军多次遭到惨败。随着战事的全面展开,宋军节节败退,形势急转直下,北伐后期金军分九道进兵,战争形势竟由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侵。看到金军的步步逼近,南宋朝廷内外害怕“靖康之难”的再次重演,慌作一团,主和派又打起了求和的主意,金国提出“若称臣,以江淮之间取中划界。若称子,以长江为界。斩元谋奸臣(指韩侂胄等),函首以献,增加岁币,出犒师银,方可议和”,

积极主战的韩侂胄的悲剧很快到来!

当时南宋主和的主要代表为杨皇后和礼部侍郎史弥远等人,宋宁宗立杨氏为皇后时韩侂胄曾持异议,杨后由此对韩侂胄深怀仇怨,在政治上则和兄杨次山、史弥远等人主张妥协、投降,他们密谋诱杀韩侂胄以遂金国之愿,“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弥远密遣中军统制夏震伏兵六部桥侧,率健卒拥侂胄至玉津园,槌杀之”(《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他们指使宫中侍卫在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将其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韩侂胄被暗杀后,金国皇帝曾大喜曰:“除掉韩侂胄之流,金不足忧也!”。军政大权全归杨皇后、史弥远所操纵,一场轰轰烈烈的“开禧北伐”至此彻底失败。

1208年,南宋与金国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和议内容是上国书称金主为伯父,每年岁币由原来的银绢二十万两、匹改为三十万两、匹,另给金犒军钱三百万贯;又以三百万贯缗钱赎回淮、陕两地。最为可悲的是将本已下葬的韩侂胄开棺剖尸,割下了他的头颅做为战利品送到了金国,堪称南宋对金国的又一次屈辱媾和!这段屈辱的历史在后来的《齐东野语》中曾有诗记载:“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

金国在收到韩侂胄的首级后却将予厚葬,并给了一个恰当的谥号“忠谬侯”,说他“忠于谋国,谬于谋身”!

意思是忠心为自己的国家,但对自己考虑得太少。不能不说对当时屈膝投降、软弱无能的主和派的极大讽刺!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翻看《宋史卷四百七十四 列传第二百三十三 奸臣四

韩侂胄》,韩侂胄一心抗金,精忠报国,竟被后史视为“奸臣”,与臭名昭著的蔡京、秦桧、贾似道之流并列,究其原因与宋宁宗和韩侂胄实施的“庆元党禁”息息相关,当时宋宁宗与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理学观念格格不入,下诏禁止道学并贬斥朱熹及其门徒,韩侂胄更是索性把理学定为“伪学”,规定凡是“伪学”中人,一律不能做官。甚至要求官员升降调动的奏折上都要表明是不是“伪学”门徒。而到了元、明、清代朱熹的地位日高,元代编修《宋史》的脱脱更是尊崇理学,为道学立传,而把韩侂胄列入“权奸”行列、辱骂其为"奸恶"也就不足为奇了,可叹忠心可嘉的一代抗金英雄韩侂胄却留下了千古骂名,让人嗟叹不已!(原文来自甘斌发的头条号)

标签: 韩侂胄宋朝岳飞

更多文章

  • 高滔滔四岁入宫皇上独宠 经历三朝终成一代贤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高滔滔,宋朝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宋神宗赵顼生母。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赵祯没有嫡亲子嗣继承大统,便决定把四岁的侄子赵曙(濮王赵允的儿子)接入宫中,由曹皇后培养。这时曹皇后把自己四岁的外甥女高滔滔也接入宫中,也由曹皇后一手栽培。赵曙与高滔滔年纪相同,天天在一起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渐渐产生了感

  • 隋朝风水师萧吉自喻诸葛孔明 却靠拍马屁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吉,隋朝

    隋朝的官办“丝绸之路招商活动”随着杨坚夫妇对太子杨勇的印象越来越差时,杨勇害怕太子地位不保,也十分焦急地想着对策。于是,一次杨勇对父亲杨坚说家里闹鬼,有很多鼠妖。杨坚也很重视,就派当时全国最好的一个风水师去降妖捉鬼,不料却上演了“东宫赶鬼”的闹剧。结果是,杨勇的形象大跌,更加坚定了杨坚废太子的决心。

  • 连清太祖都畏惧的明末名将熊廷弼 死于意气用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熊廷弼,明朝

    明天启五年(1625)八月,在大明王朝的九大边镇上,一颗人头在轮流传视。九边的军官将士看到无不悲苦心寒,士气低落;百姓见到无不深抱不平,扼腕叹息。这个被传守九边饱受巨大冤屈的人是谁呢?他就是连清太祖努尔哈赤也要惧三分的熊蛮子——熊廷弼。浅谈明末辽东名将--熊廷弼面对辽东危局熊廷弼是最早提出坚城据守,

  • 揭秘:清帝逊位后谁最先在紫禁城中剪去辫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溥仪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

  • 历史上两位“极品”“美食家” 竟用这个来招待客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

    人类是进化了的高级生物,有社会纲常、伦理高道德,在人类文明中,吃自己的同伴是一件泯灭天良的糟心事,就算是逼不得已,也是不能为之。一般来说,只有在灾荒、战乱等颗粒绝收、食物匮乏的特殊时期,才会出现一些食人惨象。吃掉自己的同伴的时候,人们的内心应该是悲怆而又哀伤的。在这种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任何旁观者都说

  • 中国史上最狠毒皇后:隋文帝杨坚妻子独孤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独孤皇后,隋朝,杨坚

    有智慧,巾帼不让须眉。隋朝能够建立,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独孤皇后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姓独孤,是西魏、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母家为山东姓崔的门阀世家。独孤氏自幼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受到儒教礼法的教育,言行举止大方得体。杨坚建立隋朝后,独孤氏不贵余力地支持他的事业,内外政事都加以过问,提出的许多见解和

  • 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鲜为人知隋名将韩擒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韩擒虎

    隋朝自581年杨坚取代北周,自立为帝开始,至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李渊废隋建唐结束,隋朝仅仅存在存在38年。历史上通称隋唐并称,但昙花一现的隋朝往往被289年国祚的唐朝所掩盖。隋唐之际风云际会,人们往往熟知秦琼、尉迟恭、李靖、李勣等唐初名将,而对隋朝的名将却知之甚少,应读者朋友的要求,小编特

  • 千古第一人!一介书生虞允文竟能大破金兵40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虞允文,宋朝

    1161年10月金国皇帝完颜亮调集全国军队,合兵60万,兵分四路,对僻居东南的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赵构竟然想解散百官,重蹈32年前的旧路,乘坐海船南逃。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军,两淮守将纷纷弃城南逃,完颜亮饮马长江,对江南志在必得。千钧一发之际,一位书生挺身而出,将金军击退,最终保

  • 摧锋陷阵 三救秦王 李世民最大的功臣是尉迟恭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尉迟恭,唐朝

    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被迫晋封李世民为太子。8月李渊禅位,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643年2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下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图像,供奉于临烟阁之中,以示尊崇。按功劳大小,二十四人的排序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

  • 田秀英才貌双绝是崇祯帝最爱的人可惜却红颜薄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田秀英,明朝,崇祯

    田秀英,祖籍西安,明思宗朱由检的贵妃。田秀英自幼丧母,后来跟随父亲田弘遇迁居扬州。父亲常年经商,家境富裕,她也自幼好学,爱好广泛,父亲还请了老师教她画画、弹琴。长到十二三岁时,已经能吟诗作赋。天启年间,田秀英被选入宫中,嫁给朱由检(当时还是信王)。朱由检即位后,田秀英被封为贵妃。田秀英不光长相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