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些功臣的?

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些功臣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60 更新时间:2024/1/24 15:36:15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李世民在历史上是被当作开国皇帝的。之所以说他是开国皇帝,一是因为他是李唐集团起义真正的发起者;二是李唐集团打江山,大部分是李世民在做;三是李渊当皇帝的时间不长,而且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

李世民作为开国皇帝,他和其它朝代的开国皇帝又是很不一样的。其它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有杀功臣(包括打压功臣,下同)的现象,李世民几乎没有。虽说他还是杀过侯君集、张亮,但在整个李唐庞大的功臣集团中,这是一个极小的比例。李世民不但没有杀功臣,反而对功臣给予很大的优待,把他们的画像放在凌烟阁中,给予极为尊崇的地位。这样的情况,在其它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李世民为何那样反常地不杀功臣呢?难道他不怕功臣们造反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世民之所以不杀功臣,是由于李唐家族出生于贵族。李世民比刘邦、朱元璋这些出生草根的开国皇帝,有更大的自信。

这个话有一定道理,确实出生于贵族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杀功臣的比较少。比如刘秀刘备杨坚这样的开国功臣。由于古代血统论思想的长期影响,老百姓普遍认为,出生贵族的家庭,更有资格当皇帝,因而更拥护一些。

但事实上,这个话却不能绝对。一些出生于贵族,但没有杀开国功臣的皇帝,比如杨坚、司马炎司马睿等等,最终都遭遇了比较悲惨的结局。他们的后代很快就镇不住堂子,江山被那些掌控权力的大臣给夺去了。而刘邦、朱元璋等人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其国运是比较长的。

李世民没有杀功臣,也没有刻意限制功臣权力,不过其江山依然是很长久。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李世民没有杀功臣,是因为功臣大都是李世民的嫡系。

作为嫡系,和君王比较贴心,君王杀得比较少,确实也有道理。比如刘邦杀的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就不是自己嫡系。

不过,这话也有错误。比如朱元璋杀的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其实也是他老朱的嫡系。而且刘邦所杀的功臣中,卢绾不仅仅是刘邦的嫡系,还是最好的朋友。还有,赵匡胤解除兵权的那些人,全都是他的哥们兄弟。

所以,根本原因,并不是嫡系不嫡系的问题。而是这个功臣的权力,是否对皇权产生了影响。只要有影响,就算是嫡系也会杀。

但李世民却为何没有杀呢?

我认为,李世民没有杀功臣,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的。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经对杀功臣的现象进行过分析。我认为,之所以“杀功臣”成为开国皇帝的一个必然动作,是因为开国皇帝要极力维护“皇权制”。只有采用杀功臣的方式,才能极为有效地把“皇权制”确立起来。

但是,李世民初年所实施的“贞观之治”,恰恰是一个纯粹的“皇权制”,或者说是“掺杂了民主意识的皇权制”。而李世民的这种做法,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可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后世的皇帝,都不想学,也学不来。

顺治当政以后,他让大臣们讨论一下,当朝应该学习古代哪个皇帝的政治制度。当时很多大臣都给顺治皇帝建议,应该学习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但是最终顺治却说,他不会学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他要学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而“洪武之治”显然是一种非常极端的皇权制。

我们说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引入了“民主意识”,主要体现在他的“纳谏”上。本来皇权制是不允许大臣们说话的,大臣们只能执行。但是李世民对“纳谏”这种做法极为重视,连曾经的反对者魏征说的话,他也能多次虚心接受。这样,实际上就使得大臣能够在皇权制下,发出不同的声音。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能够实施这种“掺杂了民主意识的皇权制”呢?

这是因为,李世民有一种特殊情况。他的皇位是通过“杀兄弑弟逼父”的方式得来的。李世民当然不愿意他这样的形象留在历史上,所以他才在当政的过程中,宽容待人,包括他的部下,也包括曾经的敌人。他要最大限度地做一个宽容者,因而才最有耐心地,听从所有人喋喋不休的说教。

而李世民最终是通过这样方式,实现了他的愿望的。他在历史上,果然留下了极好的名声。

不过,除了李世民外,就再也没有第二个皇帝像他那样做过了。一是没有他那样的经历,二是没有他那样的愿望,三是没有他那样的忍耐力。再加上本身“贞观之治”与皇权制就是有些相悖的。所以,李世民就成了孤例。

标签: 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设立南北榜?真实意图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一、穷苦出身,开国皇帝朱元璋知道人才重要性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全力以赴为创造一个光明的王国,而终身奋斗的一生。他幼年之时,就深切地知道官吏,对于一方百姓的重要性。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他首先将工作的

  • 面对曹操的清算,杨修为何没有预料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修,三国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修是一个聪明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都知道,聪明的人,他总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考虑问题,肯定比别人会多想几步。一件事情出来后,有什么样的前因后果,对这件事如何应对,他都比别人更有办法

  • 徐宣: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被认为是托孤寄命的柱石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宣,曹魏

    徐宣(?—236年),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避难江东,后还广陵故里。海西民反叛,引兵平定,被曹操任为齐郡太守,入为门下督。曹操西征马超,即以宣留统诸军。曹操去世后,强谏曹丕切不可以故乡谯人替换城守,以免涣散军心,被

  • 卫臻: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卫臻,曹魏

    卫臻(生卒年不详),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臻早年为陈留郡计吏,得到曹操提拔,迁黄门侍郎、相府户曹掾、散骑常侍,加封关内侯。魏文帝称帝后,晋封安国亭侯,历任侍中、吏部尚书。魏明

  •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消难,南北朝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

  •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登,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陈寿《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话,

  • 乾隆临死前对嘉庆说不要杀和珅 嘉庆下手之后后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和珅,嘉庆

    还不知道: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贪官污吏在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国家都会出现,要说起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那一定是非和珅莫属。和珅是清朝时期的大贪官,在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将和珅满门抄斩,并且

  •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麦城

    对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恰好路过马超的封地,为啥马超不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英雄好汉,便要提到一本名著了,没错,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虽说在描述战争的情节占比很大,但也侧面描绘和突出了三国各路好汉的英雄形象,比如刘备、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

  •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山四皓,汉朝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都把他们请不出山,吕后(代表刘盈)去一请,商山四皓就出山来了。那么,吕后给商山四皓许诺了什么,他们愿意出山帮助吕后与刘盈呢?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问他们,为什么我请不出你

  •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然,东吴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