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面对曹操的清算,杨修为何没有预料到?

面对曹操的清算,杨修为何没有预料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66 更新时间:2023/12/22 4:12:14

杨修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修是一个聪明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们都知道,聪明的人,他总是比别人多一个心眼。考虑问题,肯定比别人会多想几步。一件事情出来后,有什么样的前因后果,对这件事如何应对,他都比别人更有办法。尤其在观察人的问题上,他比别人看得更清楚。

我们看古代的那些谋士,其实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懂得心理学,懂得对方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会做什么样的判断。当年曹操想要给刘备一点教训,可是又担心袁绍背后偷袭。郭嘉就告诉曹操,袁绍这个人性格上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他绝对不会偷袭的。而最终也证明了郭嘉的判断是对的。郭嘉之所以这样判断正确,就是因为他能够看清楚袁绍的性格。

古代的政治,很多时候就是看你能不能把对方看清楚,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而这些都是聪明人的基本功。

(杨修剧照)

杨修是个聪明人,他也是玩政治的人,难道他就看不懂曹操吗?

显然不是的。杨修是看得懂曹操的。

说他看得懂曹操,道理很简单,因为曹操想要做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曹操把一盒酥放在桌上,写了个“一合酥”,他立马就明白,曹操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曹操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他立马就明白,这是曹操嫌门小了,应该再修得大一点。曹操用“鸡肋”当口令,他立马就猜到曹操心中对即将进行的那场大战犹豫不定。打的话胜算不大,不打又舍不得。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杨修对曹操确实是非常了解的。他都完全知道曹操心里想的是什么,难道还能说他不了解曹操吗?

那么,杨修既然那么了解曹操,为什么还会被曹操给杀掉呢?

有人可能会说,杨修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也就是说,他因为是一个聪明人,而他又猜中了曹操的心思,因此,要是不把这个答案说出来,他是会觉得很难受的。

聪明人总是想把他想到的东西说出来,这一点我们也是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现在的人,总是喜欢举行沙龙聚会,并在沙龙聚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除此外,还有写作的欲望。尤其是在网络发达以后,人们都爱在各种自媒体上写作。就算是没有什么收益,只能自娱自乐,人们也愿意写。这其实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

古人自然没有自媒体可以写,但是他们依然有表达的欲望。当曹操给大家猜谜的时候,杨修一下就知道谜底了。他自然就有表达的欲望,他要不说出来,他怎么受得住呢。

这一点,确实有一些道理。这个解释,也是历史上对杨修之所以一定要说出曹操的谜底,遭到曹操的忌惮,因而杀掉被曹操的杀掉的解释。而且,由此人们还总结出一个结论:永远不要试图表现出比自己的上司更聪明。

不过,虽然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我并不认为,表达欲是杨修一定要把这个话说出来的主要原因。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让杨修不得不说。什么更重要的原因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当时正发生着什么事情。

当时魏国发生的事情,就是曹操正在准备选世子,选接班人。他的手中有两个人选:曹丕曹植。这两个人,各有优点各有缺点。曹植聪明,诗才很好,但是做事有些浮浪,不够稳重。曹丕人比较稳重,但是格局不大,诗才也没曹植好。因此,曹操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如果曹植和曹丕旗鼓相当,那么,就应该看他们的配置,也就是看他们的幕僚。哪个人的幕僚比较出色,他对主子的辅佐就更好,就会让主子更出色。

正是基于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作为曹植贴身幕僚的杨修觉得,一定要把自己的出色表现出来。只有表现出自己出色,曹操才会选曹植当继承人。

于是,杨修就拼命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曹操面前。

应该说,杨修的想法也是不错的。主子不够优秀,团队优秀,主子也就会更优秀。

不过,杨修虽然知道应该用力,但是把用力的地方搞错了。曹植本人并不缺乏聪明。他就是因为太聪明了,反而显得不稳重,有些浮浪。对于曹植来说,他需要的是身边有个稳重型的人。这样的人和曹丕配置在一起,曹植才能做好一个君王。杨修没有搞懂这一点,把力量用反了。所以最终,他遭到了曹操的清洗。

标签: 杨修三国

更多文章

  • 徐宣: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被认为是托孤寄命的柱石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宣,曹魏

    徐宣(?—236年),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避难江东,后还广陵故里。海西民反叛,引兵平定,被曹操任为齐郡太守,入为门下督。曹操西征马超,即以宣留统诸军。曹操去世后,强谏曹丕切不可以故乡谯人替换城守,以免涣散军心,被

  • 卫臻: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卫臻,曹魏

    卫臻(生卒年不详),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臻早年为陈留郡计吏,得到曹操提拔,迁黄门侍郎、相府户曹掾、散骑常侍,加封关内侯。魏文帝称帝后,晋封安国亭侯,历任侍中、吏部尚书。魏明

  •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消难,南北朝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

  •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登,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陈寿《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话,

  • 乾隆临死前对嘉庆说不要杀和珅 嘉庆下手之后后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和珅,嘉庆

    还不知道: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贪官污吏在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国家都会出现,要说起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那一定是非和珅莫属。和珅是清朝时期的大贪官,在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将和珅满门抄斩,并且

  •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麦城

    对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恰好路过马超的封地,为啥马超不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英雄好汉,便要提到一本名著了,没错,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虽说在描述战争的情节占比很大,但也侧面描绘和突出了三国各路好汉的英雄形象,比如刘备、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

  •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山四皓,汉朝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都把他们请不出山,吕后(代表刘盈)去一请,商山四皓就出山来了。那么,吕后给商山四皓许诺了什么,他们愿意出山帮助吕后与刘盈呢?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问他们,为什么我请不出你

  •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然,东吴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

  •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荆州

    还不知道:荆州之失是天下之失,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守荆州?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蜀国之所以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很大的原因在于丢失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荆州不仅可以进攻东吴还可以进攻曹魏,而且是粮食生产之地,对蜀国来说是极大的助力,拥有着这样的地区,蜀国的

  •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陆绩,东汉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