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辽威震东吴为何名气难比关羽

张辽威震东吴为何名气难比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4/2/13 12:58:29

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后,封了“前后左右”四大将,关羽排名第一,虽然说他和马超、黄忠等人“同列”,但以上两人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根本就不能和关羽相比。终刘备一生,真正让刘备放手独立带兵的只有关羽一人。曹操手下有一个五子良将,居首者是张辽。曹操起事是从自己招募士兵开始,所以,他的骨干将领都是曹氏和与其家族有渊源的夏侯氏,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曹操本人跨马临阵横行天下,能在他手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那非得有超出他人的能力不可。张辽就是这样一名非曹氏和夏侯氏的第一大将。

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名动天下的大将。但是,到了后世,这两人的名气却不可同日而语。关羽成了关公、关王爷、关公大帝,而张辽还是张辽,只不过是一员三国大将而已。那么,张辽为什么在后世没有关羽那么大的名气呢?

先看看两人的战绩。张辽战功很多,有这样几件事更有名。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以后,东海郡太守昌豨却背叛了。曹操派遣张辽与夏侯渊围攻昌豨的东海郡,一连数月,粮食用尽了,夏侯渊打算撤军。张辽看到昌豨总是很专注地盯着他,射出的箭也一天比一天减少了,知道是昌豨心中犹豫,有投降的可能,就打算劝降他。于是派人传话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传达给你。”昌豨果然从城上下来和张辽谈话。张辽对昌豨说:“曹公神武英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到大赏。”昌豨答应投降。张辽于是来到昌豨的家,向他的妻子儿女致礼。昌豨非常高兴,跟随着张辽去见了曹操。

在灊(qian)山之战中,张辽督促率领张郃、牛盖等讨伐陈兰。灊山中有座天柱山,高峻陡峭,山道狭窄,宽度仅能容一人通过,陈兰就在上面筑起营垒。张辽想要进兵,众将都说:“兵少路险,难以深入。”张辽说:“这正是一对一的拼搏,谁勇敢谁就能占到先机。”于是推进到山下安营,然后发起攻击,将陈兰、梅成斩首。

在合肥战役中,曹操西征汉中的张鲁,留下张辽和乐进、李典等七千人守卫合肥。临行前,曹操交给护军薛悌一份手令,在外封上写着:“敌军到来再打开”。不久,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众将一起打开命令函,见上面的命令是:如果孙权来到,张辽、李典将军出战,乐进守城,护军薛悌不准出战。众将疑惑不解。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经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要趁敌人尚未形成包围圈就立刻迎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就可以坚守了。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大家有什么可疑惑的?”李典也赞成张辽的意见。于是,张辽连夜招募敢死的士兵,共得到八百人,杀牛犒劳将士,饱食后准备第二天大战。天刚亮,张辽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敌阵,连杀几十名敌兵,斩杀两名敌将。张辽大呼着自己的姓名,冲入敌人的营垒,直到孙权的大旗之下。孙权及其将领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登上高丘,众将用长戟护住孙权。

张辽喝斥孙权下来接战,孙权不敢动。望见张辽带领的兵少,孙权的部下渐渐聚拢,把张辽包围起来。张辽左冲右突,奋勇向前,冲开缺口,部下几十人随着冲出,余下的士兵高声呼喊说:“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返身杀回,再入重围,救出余下的士兵。孙权的兵将望风披靡,没有人敢阻挡他。从早晨战到中午,吴军士气大为受挫。张辽退回去修筑防御工事,大家心情也安定下来,将士们都很佩服张辽。孙权包围合肥十多天,眼见得不可能攻破,便领兵撤退。张辽率领各路兵马追击,几乎抓获孙权。曹操后来听说后,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任命张辽为征东将军。第二年,曹操再次率军征伐孙权,来到合肥,巡视张辽当年作战的地方,感慨叹息很久。于是给张辽增加了军队,让他驻军居巢,长期防守东吴。

此后,张辽多数时候都是在防守东吴,直到曹丕继位当皇帝,仍然如此,其职务、爵位都有所提高。东吴方面始终对张辽忌惮不已,尤其是孙权,当听说张辽病了,还不忘告诫众将:“张辽虽然有病,还是勇不可挡,应当谨慎行事。”自合肥之战后,终张辽一生,孙权都不敢对张辽军开战。关羽就不用多说了,官渡之战前期斩颜良,解白马围,真正是“万众之中取上将首级”。樊城战役,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震动。曹操因为樊城离许都太近,一时甚至产生过迁都以避其锋芒的念头。这足以使之成为古代名将。

有意思的是,这两人曾经在曹操军中一起共事,且关系还不错。关羽斩颜良,就是派的张辽和关羽为前锋。关羽不忘刘备“厚恩”,在曹营中没有“久留之意”,曹操就是派张辽前去试探的。因此有记载说,张辽把关羽称作是兄弟。公元782年,礼仪史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在武庙中塑像,祭奠自春秋至唐建中年间在军事上享有盛誉的名将,共六十四人,两人同时在列,张辽之后就是关羽。究竟是什么原因后世两人的名气差别如此之大呢?

这当然少不了《三国演义》的宣传推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作用明显得到了强化。其作为武将的故事情节明显增加,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等。就是真实的斩颜良一节还觉得“不过瘾”,还要再加上一个“诛文丑”。由于河北大将麴义在和关羽对垒之前已经死了,淳于琼又是一个酒鬼将军,这样一来,河北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就都成了关羽所杀。

《三国演义》是在民间传说故事和说书艺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成书之前,三国故事已经经过民间文人、艺人的加工而在民间大量流传,其人物形象已经非常精彩,经过《三国演义》的再加工,这种形象就更加丰满,因而也就更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文学作品有一个特点,为了“制造”戏剧矛盾和冲突,就会对所塑造英雄人物的事迹尽可能的放大。人们对于自己口语相传的英雄,你越是将他的能力“武艺”无限放大,就越是能被人们接受。从这一点上来说,《三国演义》是最成功的历史小说。以至于到了今天,不关你是如何强调,历史上的三国人物是怎样的,总会有些人会告诉你,《三国演义》不是这样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能量是巨大的,当它再经过文学大家的加工处理,这个人物更加鲜明、丰满和精彩,其影响力也就更大。

反过来再看张辽,他除了增加“上山”劝关羽投降一节之外,基本上没有增加多少“戏份”。就是这点儿戏份的增加,也是为了突出关羽的一个要求:“降汉不降曹”!有了这个铺垫,关羽的投降曹操,也就变成了“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彻头彻尾的忠义。

但两人的差距至大,仅仅就是这么一个原因吗?或者说,《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夸大关羽的作用,而不去夸大张辽的作用呢?这就是另一个原因所致,贬曹。贬曹是三国以来某些文人自始至终的做法。毕竟,三百年的汉朝,就是终结在曹氏父子手中。而这个曹魏政权,名实相符也不过是存在了几十年时间,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也是并列存在着三个政权!接续者的司马氏,自己不会也不允许别人把它抬的太高。当然,由于司马氏的晋朝毕竟是和曹魏政权一脉相承的,再加上中国的史学家有着优秀的秉笔直书的书写传统,所以这《三国志》还能据史而书的。但不是每一个学者都能做到这点,比如说晋朝中期的那个孙盛,他在点评曹操父子时,几乎是每事必贬。三国时人称曹操为“汉贼”有其政治上的需要,后世大概分为两类,帝王为了统治的需要,而民间则是好恶的表现。张辽既然是为了这个篡汉的曹魏政权尽忠的,无论是民间还是文人,还能再把他抬高吗?相反,由于他和关羽有那么一点点“私益”,后人没有把他刻画成酒囊饭袋将军已经是很不错了,难道他还真想和“关大帝”平起平坐吗?比如说那个周瑜,历史上是何等的“雄姿英发”!当时的人说和他交往,好比是饮醇酒,不知不觉就醉了(程普语),后世说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语),这等评价有几人能够得到?!只因为他曾经有戒备刘备之心,所以就成了诸葛亮的对手。如果仅仅是智慧不如诸葛亮也就罢了,还成了嫉妒的典型。如此一看,这张辽后世没有关羽的名气,也就不足为怪了。

标签: 张辽关羽三国

更多文章

  •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真的是因为昏庸无道而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贺,西汉

    去年南昌发现一西汉墓地,随着挖掘的深入,专家判断:墓主有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今年3月2号,随着一尊刻着“刘贺”二字私印的出土,答案确凿无疑:墓主就是海昏侯刘贺本人。那么,刘贺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刘贺是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不算吕后时期那几个傀儡皇帝),但在位时间太短(在位27天),没列入西汉十三帝

  • 三国张辽除了勇武外 还有哪一点让曹操另眼相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曹操,张辽

    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张辽可谓是吕布手下的重要将领,在他身上,有吕布善战的影子,但与吕布不同,张辽身上不仅仅拥有勇武的一面,还有为将之智和为将之略。我想,这与张辽的出身和早年经历颇有渊源。方诗铭先生《三国人物散论》中提到吕布、张杨、张辽同属于并州军事集团。《三国志 魏志 吕布传》中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

  • 东汉王朝宣帝名将赵充国 :靠屯田平定边关部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汉,赵充国,名将,

    经营谋略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河湟一带,羌部落酋长提出要渡过湟水,去北边放牧,西汉朝廷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渡河北去。渡河之后,羌族首领与先零首领订立盟约,并且向匈奴借兵,共同对抗西汉。汉宣帝问满朝文武,谁可担当平定边关的大任,七十多岁的老将军赵充国站出来说:“最佳人选当然是我。”但赵充国到了边关后,

  • 宋真宗澶渊之盟给予辽国岁币的举措是否应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真宗,皇帝,岁币,

    兽有兽性,人有人性。遵循这个“性”去生活,就是万物之理。兽性也好,人性也罢,都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吃喝拉撒睡是欲,求欢交配产子是欲,追求财富、追求尊严、追求权力,也是欲。欲不必强分高下。求欢的欲,求财的欲并不比对尊严、对原则的欲求低下。欲虽无高下,却有好坏。好的欲求可以发扬,坏的欲求则要克制。什么

  • 顺治皇帝出家 顺治就算出家也会是个花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顺治,清朝

    金庸在《鹿鼎记》,说顺治皇帝出了家,康熙皇帝还派出韦小宝前去伺候。那么?顺治有没有了出家?他当然没有出过家。不过关于他出家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据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皇帝14岁那年,也就是1651年冬天,他在遵化打猎时,认识了一位在山洞内修炼的别山法师,经过交谈后很受震动。从此之后,他就和佛教结下了不

  • 孝庄皇后一心为大清江山 康熙求天缩己命延其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孝庄,顺治,康熙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驾崩,其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长子肃亲王豪格势均力敌,“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32岁的孝庄与皇太极孝端皇后多方斡旋,使多尔衮得摄政王称号和实权后,改为支持其子福临继位,改年号为“顺治”,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多尔衮位高权重,依然觊觎皇位,不断迫使幼主

  • 武功强的人身体一定很壮?岳飞弱冠挽弓近四百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功,卫青,李广,岳飞,霍去病,韩世忠

    似乎能打的人身体必定强壮。由此想到古代一些武功高强的人比如卫青,李广,岳飞,霍去病等,身体条件得要多好?另外,古人那么壮上战场可是玩命去的,玩命去的!身板虚的一下子就被手撕。甭说大将了,现在武馆里的教练身边就已经很壮了,对付几个常人是没有问题的。在古代,岳飞的纪录是弱冠前挽弓三百宋斤(192KG),

  • 史上身世最惨的皇帝朱元璋:全家饿死讨饭3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朝,皇帝

    史上身世最惨的皇帝:全家饿死讨饭3年相对现代而言,古代的社会阶级是非常固定的。天子生而富有四海,佃户世代为地主做嫁衣。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其实从出生时就被限定在他所在的阶级中了。唐、宋武功文治各有所长,下层向上流动的机会还较多。而到了元朝末年,蒙古皇族们的统治梦想还在自由飞翔,可灵魂却早已脱缰,不仅一

  • 武圣关羽真的是否姓关?他的脸为什么是红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圣,关羽

    武圣关羽是否姓关?他的脸为什么是红的?我们先来看看关羽的出身。西晋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为:“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过了一千多年以后,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一回关羽出场时又演变成了这样的说法:“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

  • 文人方苞自幼就能对诗 是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人,方苞,桐城派,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达200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