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庄死后康熙为什么不给她下葬?孝庄的临终遗言是什么?

孝庄死后康熙为什么不给她下葬?孝庄的临终遗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87 更新时间:2024/1/16 13:35:52

孝庄死后康熙为什么不给她下葬?孝庄的临终遗言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孝庄太后,本名孛儿只斤·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人,早年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生下了爱新觉罗·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在顺治帝死后,她一心辅佐爱新觉罗·玄烨,让满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因病去世,康熙十分地悲伤。然而,在孝庄太后死后,康熙并没有将其下葬,实现入土为安,而是在宫里面停留了37年。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首先,康熙没有将孝庄太后下葬,是遵循了孝庄太后本人的意思。在临死之前,孝庄太后对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按照清王朝的礼仪规矩,妻子死后,是需要跟自己的丈夫合葬的。孝庄太后的丈夫皇太极死于1643年,而孝庄太后则死于1688年,相隔了43年的时间。因此,孝庄太后在临死的时候才会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想因为自己的死而去打扰丈夫的亡灵。更何况,在皇太极死后,孝庄太后还曾经下嫁给多尔衮,这一段经历可能在孝庄太后的心里面也留下了很多不堪的记忆。因此,自认为没有面目去九泉之下与自己的丈夫皇太极重逢相聚。

其次,康熙与孝庄太后的感情深厚,不想要自己的祖母就这样离开。康熙出生之后,一直由祖母孝庄太后抚养,所以从小就对祖母十分地依恋。康熙曾经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在清王朝早始,天花这个流行病近乎于绝症,很多人都是死于“天花”,如摄政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顺治皇帝及其妃子董鄂妃等等都是这样的结局。而康熙在自己一岁多的时候就得过天花,并且活了下来,这也成为了他得到皇帝宝座的最重要原因。

在康熙继位之后,孝庄太后作为他背后最大的支持者,一直支持者康熙的成长与壮大,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孝庄太后的鼎力支持,在朝堂之上的康熙根本就应付不了,单单一个鳌拜就能够让其下不了台。

笃信佛教的孝庄太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着康熙成长,在他的童年世界里面,孝庄太后可能是最为靠得住的存在。这样的情感让康熙在面对孝庄太后的时候,有着很深很复杂的感情,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婆孙关系。

由于深受祖母孝庄太后的影响,康熙的性格里面在刚毅之外,多了一份柔情与真挚。更为重要的是,这份感情并没有因为康熙的长大而改变,尽管康熙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铲除鳌拜,剿灭吴三桂,收复台湾,打败沙俄等等,但是在孝庄太后面前,康熙永远都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很多时候,当他因为国事烦恼的时候,都会去找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

除此之外,康熙每一次出巡盛京,几乎每天都会写信给祖母,关心她的饮食起居,并且报告自己行踪和路途上的见闻,甚至还把自己在河里抓到的鲢鱼、鲫鱼脂封了,派人到孝庄太后的面前,让其能够尝鲜。

康熙曾经陪伴孝庄太后多次巡幸五台山,每每到了到上坡之处,他都会下了轿子,亲自保护孝庄太后的安全。

在孝庄病危的时候,康熙更是日夜不离开,守在祖母的身边。在孝庄太后过世之后,康熙皇帝给自己的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根据孝庄太后的意愿,孝庄太后的灵柩没有运回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将其暂时安置在北京东边的清东陵。此外,康熙还命人将孝庄太后生前所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于其中。

孝庄太后死后,康熙皇帝为了遵守孝庄太后的遗愿,让其在宫中停尸37年,这份至纯的孝心足以感天动地,大家说是吗?

标签: 清朝孝庄太后

更多文章

  • 张丽华:陈后主的宠妃,出身贫寒但倾国倾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丽华,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丽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皇帝后宫的红颜祸水里,应该有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的一席之地。张丽华的亮点不仅在于她的绝代美貌,还在于她的头发。后人提起张丽华,总爱说发长七尺的张丽华。美丽长发成了张丽华的特征了。张丽华头发长七尺,浓黑如漆,光可鉴人

  • 才女徐惠:机智写下一诗给皇帝,被宠成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惠,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或许是唐诗宋词的无形熏染,每每提及唐宋女子,脑海便俨然生出了一种醉盈盈的臆想,想她是如何眼角眉梢夹带秀气,想她是如何朱唇皓齿梨花带雨。王昌龄曾有句子:“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飘飘然,如水墨诗意走出来一般,脚步细细,手臂轻轻

  • 揭秘:才貌双绝的班婕妤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班婕妤,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班婕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团扇又称宫扇、纨扇,起源于商代,最早用于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直到西汉时期,扇子才被用来取凉。我们通常所说的团扇指的是一轮明月形的扇子,实际上这种扇子又称“合欢扇”,是西汉时期妃嫔仕女的饰品。在班婕妤之后,团扇就被当做红颜薄命

  • 甘宁武艺高强出类拔萃,为什么在东吴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甘宁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甘宁。东吴名将甘宁甘兴霸,算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又一例证,早年“好游侠”,横行乡里,官民百姓以“锦帆贼”的名号代称,可算称得上人嫌狗憎。二十多岁时,洗心革面,潜心读书,入仕做官。先在刘焉刘璋父子手下,后叛逃依附刘表、黄祖,因看出刘表不能长久,改跳槽到孙权手下。

  • 刘骏身为皇帝到底有多无耻 和生母有绯闻还让自己的妹妹生下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北朝,刘骏

    刘骏到底有多无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400多位皇帝。在很多人眼中,皇帝是一国的君主,理应有着胸怀天下的坦荡魄力,事事都应以国家大事为先。但事实上,在众多皇帝中,不乏存在一些昏庸无能之人,而刘骏堪称是史上最无耻的一位皇帝

  • 封禅变成闹剧!宋真宗做了些什么可笑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宋真宗

    为什么说宋真宗的封禅是一场闹剧?快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祭祀。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打仗是确保帝国外部环境安稳不被他人欺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而祭祀则是通过祭拜祖先和鬼神来提升国家凝聚力,在百姓和官员们心中建立起对君主的信

  • 太平天国为什么迅速没落?看看曾国藩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曾国藩

    太平天国的结局是注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太平天国运动一石激起千层浪,短时间内横扫南方,尽管清朝前期曾经经历南明、三藩、郑成功等问题,但都没有比太平天国震动。因为第一,太平天国发展太快,完全没有给大清准备时间,而且东征、北伐,将战火蔓延至北方。第二,它占据大清财库,江浙地区。第三,它崛起于大清穷愁潦倒、

  • 揭秘:古代未出嫁的少女为什么叫为“黄花闺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唐朝

    关于“黄花闺女”一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黄花即菊花,菊花耐寒而傲霜,比喻君子的节操,而处女保持着贞洁,因此以高洁的菊花称呼未婚女子为“黄花闺女”。第二种说法认为源于一种化妆方式。古时候,未婚的女子在闺房梳洗打扮的时候,喜欢对着镜子贴黄花,这种化妆方式就是用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美丽的图

  • 宋仁宗吃饭时吃到一粒沙子,他有何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仁宗,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有一天,宋仁宗在花园里散步,忽然觉得十分口渴,但那位负责茶水的侍史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宋仁宗知道,若是此时大张旗鼓地让人去找这位侍史,那她肯定会受到责罚,所以宋仁宗就这么一直忍受着口渴回到宫中。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宋仁宗忽然被米饭中的一粒沙子咯到了牙,

  • 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耍了一个小聪明 从此失去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伯温,朱元璋

    朱元璋为何会对刘伯温失去信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伯温被誉为大明开国第一谋臣,其学识之广博,智计之多变,是得到了当时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天下人的普遍认同的。刘伯温塑像在明朝建立之初,刘伯温深受朱元璋信任,被其倚为肱骨,事事都要询问他,圣宠之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