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丽华:陈后主的宠妃,出身贫寒但倾国倾城

张丽华:陈后主的宠妃,出身贫寒但倾国倾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1 更新时间:2024/1/9 10:14:2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丽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古代皇帝后宫的红颜祸水里,应该有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的一席之地。张丽华的亮点不仅在于她的绝代美貌,还在于她的头发。后人提起张丽华,总爱说发长七尺的张丽华。美丽长发成了张丽华的特征了。

张丽华头发长七尺,浓黑如漆,光可鉴人,简直是一匹光滑乌黑的缎子。张丽华的容貌特别漂亮,

风华绝代。每当她凝眸时,光彩在眼中流溢,映照着左右的人。

如鲜花般娇美的张丽华站在楼台阁楼上,当她走近阁前的栏杆,从宫中远远望去,她那美丽的样子飘飘然好像是瑶台仙子一般。

从来陋室出美娟,张丽华的出身极为低下贫穷,她的父亲、兄长都以织席为业,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引车卖浆之流,社会下最低下的职业。

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年仅十岁的张丽华被选入宫,充当陈国皇太子陈叔宝的良娣孔氏(孔贵嫔)的侍女。才十岁的张丽华长得明眸皓齿,十分地水灵。

陈叔宝是哪一年见到张丽华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反正陈叔宝一见张丽华,就喜欢上她,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小萝莉啊,雪白粉嫩,五官精致,比她的主人孔氏还漂亮。

于是张丽华从而得到临幸,于是不久后怀孕,于太建七年(公元575年)为陈叔宝生下第四子陈深。

张丽华的确有生儿子运气,几年之后,张丽华又为陈叔宝生下第八子陈庄。

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陈国的皇帝陈宣帝陈顼驾崩,陈叔宝即位,史称陈后主。陈叔宝封张丽华为贵妃,而她以前的主子孔氏才被封贵嫔。奴才的地位超过主子,这真是一场翻打仗,可以用“佳人莫问出身”来形容张丽华。

张丽华为人聪明伶俐,极为狡黠,很受陈叔宝的宠爱。

至德元年(公元583年),陈叔宝封与张丽华所生之子陈深为始安王。

至德二年(公元584年),陈叔宝在光昭殿的前面建造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装饰的极为奢华。陈叔宝自己住在临春阁,张丽华住在结绮阁,龚、孔二贵嫔住在望仙阁,都有复道可以互相往来,这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文学爱好者陈叔宝以通晓文学的宫人袁大舍等人为女学士,他与妃嫔游宴时,就让妃嫔和女学士以及大臣共同写作新诗,互相赠答,然后挑选出其中文词特别艳丽的,作为曲调,配上新的乐曲,让宫女练习好后歌唱。

陈后主最著名的词《玉树后庭花》就出自这个时间。

至德四年(公元586年),陈叔宝又封张丽华所生的另一儿子陈庄为会稽王。

张丽华的两个儿子陈深、陈庄也是因生母张丽华受宠的缘故,特别受到皇帝陈叔宝的钟爱。爱情就有此神奇的力量,皇帝的儿子多,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一般都是他的宠妃生的,爱屋及乌。

张丽华不但漂亮出众,而且精明绝顶,她博闻强记,善于察颜观色,很得陈叔宝的喜欢。张丽华又特别会收买人心,总给陈叔宝推荐美貌宫女,所以她很受宫女们的推重,后宫的人都很爱戴她,都对她赞不绝口。

这就让人想不通了,既然张丽华长得那么国色天姿,陈叔宝那么爱她,为什么还要宠幸别的宫女?

柏杨先生在《皇后之死》梁女莹皇后那一章有句话就是:“就是和美若天仙的美人日夜纠缠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就烦了。”

作家海岩的小说《玉观音》里有句话就是:你漂亮又如何?男人要的是新鲜。

鉴于如此,张丽华必须讨好陈叔宝,为他寻找新的美女,用来表示她的贤惠和对皇帝陈叔宝的爱。

陈叔宝不是好皇帝,他只喜欢文学,不喜欢政事,对政事十分怠惰。百官的奏,都要通过太监蔡临儿、李善度呈递请示,陈叔宝懒洋洋地倚着靠枕,让娇滴滴的宠妃张丽华坐在膝上共同决定。

张丽华极为聪明,能帮陈叔宝处理政事,因此更加受到陈叔宝的宠幸。

有不守法度的人只要请求张丽华施恩,张丽华就慢慢替他们说情。对于不听话的大臣,张丽华就趁机诬陷他们,反正陈叔宝对她言听计从。

于是张丽华的权势越来越大,赏罚无常,朝廷法纪全被搞乱。

作为皇宫里的妃子,都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太子,张丽华当然也不例外。

祯明二年(公元588年),陈叔宝废黜原皇太子陈胤,而立张丽华的长子陈深为皇太子。原皇太子陈胤虽然只是宫女所生,却是皇后养子。

儿子当了太子,但陈丽华并没当上皇后,不过她执掌六宫,行使皇后的权力,而真正的皇后托病退养宫中,形同虚设。

按理说,张丽华已经和皇后平起平坐了,只等着她的儿子当皇帝,她就是太后了。可是历史没做这样的安排,张丽华没有这个好命。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国派兵攻打陈国,攻克陈国的台城。陈叔宝看到大势已去,就带着贵妃张丽华、孔贵嫔躲藏到井里,然后就被隋国士兵抓住了。

晋王杨广(隋炀帝)想纳张丽华为妃,大将却不同意,说:“周武王灭殷商,杀死妲己。如今平定陈朝,不应娶张丽华。”于是大将下令在青溪杀死张丽华。

这时一代妖姬张丽华才不过三十岁,还是美貌如花,风姿绰约的,就像妲己一样被斩杀了,这就是红颜祸水的下场。

标签: 张丽华南北朝

更多文章

  • 才女徐惠:机智写下一诗给皇帝,被宠成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惠,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或许是唐诗宋词的无形熏染,每每提及唐宋女子,脑海便俨然生出了一种醉盈盈的臆想,想她是如何眼角眉梢夹带秀气,想她是如何朱唇皓齿梨花带雨。王昌龄曾有句子:“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飘飘然,如水墨诗意走出来一般,脚步细细,手臂轻轻

  • 揭秘:才貌双绝的班婕妤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班婕妤,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班婕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团扇又称宫扇、纨扇,起源于商代,最早用于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直到西汉时期,扇子才被用来取凉。我们通常所说的团扇指的是一轮明月形的扇子,实际上这种扇子又称“合欢扇”,是西汉时期妃嫔仕女的饰品。在班婕妤之后,团扇就被当做红颜薄命

  • 甘宁武艺高强出类拔萃,为什么在东吴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甘宁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甘宁。东吴名将甘宁甘兴霸,算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又一例证,早年“好游侠”,横行乡里,官民百姓以“锦帆贼”的名号代称,可算称得上人嫌狗憎。二十多岁时,洗心革面,潜心读书,入仕做官。先在刘焉刘璋父子手下,后叛逃依附刘表、黄祖,因看出刘表不能长久,改跳槽到孙权手下。

  • 刘骏身为皇帝到底有多无耻 和生母有绯闻还让自己的妹妹生下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北朝,刘骏

    刘骏到底有多无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400多位皇帝。在很多人眼中,皇帝是一国的君主,理应有着胸怀天下的坦荡魄力,事事都应以国家大事为先。但事实上,在众多皇帝中,不乏存在一些昏庸无能之人,而刘骏堪称是史上最无耻的一位皇帝

  • 封禅变成闹剧!宋真宗做了些什么可笑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宋真宗

    为什么说宋真宗的封禅是一场闹剧?快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祭祀。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打仗是确保帝国外部环境安稳不被他人欺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而祭祀则是通过祭拜祖先和鬼神来提升国家凝聚力,在百姓和官员们心中建立起对君主的信

  • 太平天国为什么迅速没落?看看曾国藩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曾国藩

    太平天国的结局是注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太平天国运动一石激起千层浪,短时间内横扫南方,尽管清朝前期曾经经历南明、三藩、郑成功等问题,但都没有比太平天国震动。因为第一,太平天国发展太快,完全没有给大清准备时间,而且东征、北伐,将战火蔓延至北方。第二,它占据大清财库,江浙地区。第三,它崛起于大清穷愁潦倒、

  • 揭秘:古代未出嫁的少女为什么叫为“黄花闺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唐朝

    关于“黄花闺女”一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黄花即菊花,菊花耐寒而傲霜,比喻君子的节操,而处女保持着贞洁,因此以高洁的菊花称呼未婚女子为“黄花闺女”。第二种说法认为源于一种化妆方式。古时候,未婚的女子在闺房梳洗打扮的时候,喜欢对着镜子贴黄花,这种化妆方式就是用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美丽的图

  • 宋仁宗吃饭时吃到一粒沙子,他有何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仁宗,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有一天,宋仁宗在花园里散步,忽然觉得十分口渴,但那位负责茶水的侍史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宋仁宗知道,若是此时大张旗鼓地让人去找这位侍史,那她肯定会受到责罚,所以宋仁宗就这么一直忍受着口渴回到宫中。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宋仁宗忽然被米饭中的一粒沙子咯到了牙,

  • 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耍了一个小聪明 从此失去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伯温,朱元璋

    朱元璋为何会对刘伯温失去信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伯温被誉为大明开国第一谋臣,其学识之广博,智计之多变,是得到了当时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天下人的普遍认同的。刘伯温塑像在明朝建立之初,刘伯温深受朱元璋信任,被其倚为肱骨,事事都要询问他,圣宠之隆,几

  • 张昶作为朱元璋时期的清官 为什么他会被人所诟病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张昶

    张昶身为清官还被人诟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英武有为的君王,自然欣赏那些恪尽职责、两袖清风的官员。因为正经皇帝都明白一个道理,皇帝富有四海,最重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国家安定,百姓乐业,这样君主的统治才能长久。历朝历代诸侯为了皇位,皇子为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