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一生只献一策,助刘邦灭掉项羽

此人一生只献一策,助刘邦灭掉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1/27 11:26:56

虽然刘邦已经与项羽较量了三年,但是刘邦却一直被动挨打,可以说屡战屡败,更是毫无战略可言。

01

彭城失败造成巨大后遗症

汉元年十一月,忍气吞声来到汉中的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暗度陈仓,迅速夺回关中。

刘邦派张良给项羽捎信件说道:“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当时项羽正应对齐国和赵国反叛事宜,无暇顾及刘邦。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趁项羽深陷与齐国交战无暇抽身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楚都彭城。

然而刘邦想不到,就在和诸侯们喝酒庆祝的时候,项羽带着三万骑兵驰骋南下瞬间到达彭城城下,部署各地的防御部队也同时遭遇楚军攻击。

正所谓哀兵必胜,汉王刘邦的联军灰飞烟灭,反楚联盟瞬间瓦解。

刘邦可以说输得非常惨烈,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丢了父亲和老婆,险些又丢了孩子。

汉王攻占彭城后,曾经派王陵从南阳出发回老家沛县迎接刘太公和吕后等家人。

但是项羽听闻后立即派兵阻拦,这次“迎接行动”以失败而告终。

等到项羽收复彭城的时候,《史记》记载:

“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

也就是说丁公(车夫)追赶刘邦非常急迫,刘邦只带十几个侍卫,怕马车跑得慢,几次将一双儿女(后来的鲁元公主和汉惠帝)扔下马车。

最后还是刘邦向丁公求情,丁公才放刘邦一马。

刘太后和吕雉被项羽俘虏作为人质,后来项羽急眼的时候还想煮了刘太公。

诸侯反叛并与之为敌。

魏王豹本来是刘邦的嫡系,刘邦还定三秦之后便“以国属焉”,可是战败后,魏豹改了主意。

《史记》记载: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也就是魏王豹看刘邦不行了,找个理由归国便掰了。

代王兼赵国太傅陈馀和刘邦结盟的条件是杀张耳,当时刘邦找一个替身献给陈馀。

但是彭城之战后陈馀发现被骗之后,立即代表赵国和代国与刘邦绝交。

彭城之战失败,刘邦靠收拢残兵和萧何从关中补充的兵员,勉强依托在荥阳依托有理地形与项羽对峙。

02

辕生的“隆中对”让刘邦翻然翱翔

翻遍史书,发现辕生在历史上只有一次记录,是关于与刘邦的一次对话。

当时,项羽带兵猛攻荥阳,汉军坚守不住,将军纪信伪装成刘邦吸引项羽的注意力。

让汉王刘邦带人逃出荥阳,随后,荥阳、成皋相继丢失,汉军危在旦夕,刘邦束手无策。

迷茫中的刘邦也在苦苦思索,今后该往哪里走。

《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刘邦多次向身边的谋士征求意见。其中有记载的有三个人:郦食其、陈平和辕生。

郦食其的“分封六国的战略”被张良否决了,陈平提出了“术”,最终只有辕生的战略被刘邦和大家认可并执行。

辕生给刘邦建议总结为几条:

a 荥阳已经打了很多年了,汉军一直处于被动而且吃败仗,现在带兵过去夺回来不现实。

b 刘邦亲自领兵南下出武关,吸引项羽南下,坚守不战拖住项羽。

c 夺回荥阳、成皋防线,休养生息。

d 开辟第二战场:韩信等北方战场攻打赵国、代国、燕国和齐国。

e 刘邦再回荥阳,将项羽吸引回荥阳,汉军以逸待劳多点开花,开展车轮战。

刘邦依辕生的“隆中对”而行,实现了几个扭转:

a 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刘邦领兵救援荥阳,以过往交战的经历看,士气低落的汉军很难跟刚刚获胜而且占据荥阳地理优势的楚军比拼。

荥阳之战

遵照辕生建议,刘邦牵着项羽的鼻子而不是项羽牵着刘邦的鼻子.

而且很快韩信精兵趁机夺回了荥阳和成皋,恢复了放线并进行了军事修整,相反项羽主力一直疲于奔命。

b 创造了反攻的时机。

在此之前,各国反叛,勇于与项羽抗争的齐国、彭越等都被项羽重创。

遵照辕生建议,刘邦成功吸引和牵制了项羽的同时,韩信和张耳领兵先后攻灭魏国、代国、赵国,降服齐国;

刘邦说服英布、彭越骚扰项羽的后方,彭越截断了楚军的粮道,最终荥阳对峙中项羽因为粮食匮乏不得不撤军。

c 奠定了消灭项羽的合围路线方针。

“楚所备者多,力分”,也就是要让项羽多面受敌。

刘邦和项羽约定以鸿沟为界后,项羽返回彭城,刘邦曾经尝试趁机击败楚军,不幸地是再次战败。

刘邦不得不再次回到辕生的建议上来,通过许诺的方式,招引韩信、彭越等人合围项羽于垓下。

《资治通鉴·卷第一十汉纪二》详细记载了这段话:

“汉王出荥阳,至成皋,入关,收兵欲复东。辕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勿战,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息,使韩信等得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

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

值得一提的是,辕生没有执行自己“隆中对”的条件和能力,而是张良最终实现了合围项羽的战略构想。

刘邦单独与楚军较量失败之后,不得不回到辕生的思想上来,张良恰如其分地提出了“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最终在垓下消灭了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03

“汉初三杰”和陈平只是“术”上的作为

汉六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分封功臣,很经典地评价了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后世称之为“汉初三杰”。

但纵观史籍,我们找不到三人在战略上的贡献。

萧何自沛县起兵便追随刘邦,最大的贡献是“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也就是是负责收巴蜀的租赋,负责粮食供给,可见没有提出关键的战略构想。

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更多时候是出“奇计”:“烧绝栈道,无还心矣”和对“分封诸侯”等。

唯一一次接近于战略的是在彭城之战后,刘邦问张良“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张良回答:“九江王黥布、彭越和韩信”,但是没有提出明确解决战略问题的方向。

对此《史记》记载: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正如张良所料,韩信只能是独当一面的将才,气度和眼界决定了他无法提出战略上的方向。

《资治通鉴》记载韩信拜将时与刘邦的对话: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当时的韩信劝说刘邦应该而且也名正言顺地夺取关中,自此之后,左丞相韩信更多是领兵救火平乱,没有与刘邦当面交流的机会和记载了。

前文提到刘邦最迷茫时期问计于人,陈平提出了一个“术”。

史书都有记载: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昩、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也就是说,陈平指出:我们行反间计,可以瓦解项羽高层团队。

可见,“汉初三杰”和陈平更多的是战术上的作为,相比之下,辕生才是“隆中对”战略的真正制定者。

在楚汉之争的贡献上,还有一个人贡献非常巨大。

《资治通鉴》记载:

“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大王宜率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而伐之,则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

由于有了这个名正言顺的旗帜,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羽深陷于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

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西楚都彭城。

只可惜,偷袭彭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战略也最终只是楚汉之争的前奏而已。

标签: 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分别是谁?他们之中最厉害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符存审,五代十国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分别是谁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说起李克用,那就必须得聊聊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每一个都骁勇善战,而这其中最勇猛的则要数年龄最小的李存孝,因为小小年纪便被李克用收养,所以对于李存孝来说,军营就是自己的家,虽然李存孝年龄不大,但是在打仗中表现却最为

  •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什么角色?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盖,三国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什么角色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历史和小说总会有着这样和那样的偏差,虽然这种偏差不大,但总会让人们感到误解,要知道在历史中真正的黄盖异常勇猛,是东汉末年公认的名将,他长期效忠与东吴,服侍过三代的孙家子弟,是三国时期名声较大的历史人物之一。家族落魄其实,他

  • 孙膑为田忌献上的最后一计是什么计谋?田忌为何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田忌,战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田忌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诗中提到:“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获得成功,要有全局规划,心中要有策略。自古以来,谋士永远都是值得令人敬畏的一个职称。这是指权力中心的人身边军师。就像三国时期刘备身旁的诸葛亮,就像七国

  • 探索王维充满诗情画意的一生,他在艺术方面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维,唐朝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王维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王维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画家,并有“诗佛”之称。王维即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也是水墨山水画派的创始人,不过人们对于王维的了解更多还是通过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

  • 鳌拜: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前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鳌拜,康熙

    鳌拜,中国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鳌拜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康熙又定

  • 东林党第一猛将,揭秘杨涟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涟,明朝

    说到杨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天启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这封奏疏当然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没过几天,朝廷上下对奏疏的内容争相传阅,魏公公的丑事被搞得尽人皆知这份上疏字字见血,切实可信,非常有力度。

  • 公孙衍是商鞅的接班人,他后来为何一生反秦?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孙衍,战国

    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张仪已经在战国政坛叱咤风云了,苏秦还是个一文不名的年轻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做对手了。而真正作

  • 万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是郑贵妃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万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敬妃是明神宗万历中年时期最宠爱的妃子,也是南明永历皇帝的祖母。为万历皇帝生下皇六子朱常润、皇七子朱常瀛,被册封为敬妃,还曾发愿刊刻佛经一部。她在生产皇七子后第十一天因产疾而薨。万历非常伤心,将她两个孩子交

  • 汉武帝在位55年却花了44年攻打匈奴 汉武帝为何如此执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匈奴

    对汉武帝和匈奴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与匈奴作战是一件大事,从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当中汉与匈奴始终处于时战时休、战多于休的敌对状态。这是因为匈奴单于不守信义,不遵礼法、侵扰边境,破坏和平、好杀成性等造成的,汉武帝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灭掉

  • 蜀汉名将霍戈,国家灭亡时拼死反抗,晚年仍扬名立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霍戈,汉朝

    蜀汉名将霍戈是什么结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说起“刘禅”都能想到“乐不思蜀”,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可悲可恶不仅仅在于他荒淫无度,不思进取,也在于他对身边忠志之士的辜负。想到诸葛亮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一步一步替刘禅谋划;想到姜维委身仇敌忍辱负重图谋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