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大汉造成了什么影响?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

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大汉造成了什么影响?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76 更新时间:2023/12/26 20:33:2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大汉造成了什么影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霍去病,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弱冠从军,在数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最终位极人臣,官拜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霍去病的军事生涯又是短暂的,他仅仅只活了22年,便英年早逝,为后世留下了数之不尽的谜团。

对于霍去病的死,一直有学者猜测他是非正常死亡。对此,许多学者认为,霍去病应死于匈奴人的投毒。当时匈奴人为了防御汉军的进攻,经常将病死的牛羊丢进水里。导致大量汉军将士因为疾病而身亡。

对于霍去病的死,笔者也有一些猜测。就让我们借助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进入2000年前那金戈铁马的世界。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17年,与他的舅舅卫青一样,霍去病也是一个私生子。他的姨妈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后,而霍去病也因之从小入宫,当了汉武帝的侍卫。对于这个聪明、英武的小伙子,汉武帝非常喜欢,经常亲自教导他兵法,想将他培养成捍卫国家的大将。然而霍去病却豪言道:

“作战只需要随机应变即可,不应照搬兵书。”

到了战场上,大家却发现,霍去病绝不是一个吹牛的人。作为一个不世出的天才,霍去病根本就是无师自通。

霍去病的初战是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以嫖姚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击匈奴。此战中,霍去病率领800骑兵脱离大部队,猛击匈奴后方。而霍去病的勇猛,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一共斩获敌首2028级,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还有匈奴单于的叔父行籍若侯产以及罗姑比。

此战中,霍去病的战果冠绝诸军,因此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置了一个冠军县,并将他封为冠军侯。

三年后,汉武帝决定再次出击匈奴,而主将则由卫青换成了霍去病。汉武帝的目标非常简单,那就是攻占河西走廊地区,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

于是,霍去病带领上万名骑兵,对匈奴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他以惊人的速度穿越了西羌与匈奴的结合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匈奴浑邪、休屠部落面前,并且仅仅只用6天时间,跋涉千余里,历经五个匈奴侯国,斩获敌首8960级,斩杀2王,擒获浑邪王子。此战中,汉军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全甲而还。同时,霍去病还缴获了匈奴国宝——祭天金人。

霍去病的闪电袭击,让匈奴在河西的部落遭遇了灾难性打击。然而还没等他们舔舐自己的伤口,霍去病带领一支更强大的部队卷土重来。这一次,霍去病本与合骑侯公孙敖一起行动。谁知公孙敖不熟悉河西地形,很快便迷了路。

兵贵神速,霍去病决定不再等待公孙敖,而是独自攻击河西匈奴。此战中,霍去病激突猛进,大败敌军,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2500

人,斩首30200级,擒获五个国王以及其他贵族69人,相国以下官员63人。

河西之战后,浑邪、休屠两大匈奴部落被迫向汉军投降,而霍去病亲自主持了受降仪式。在受降现场,一些不愿投降汉朝的匈奴人阴谋作乱,而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军驰入敌群,当场击杀8000余人,并顺利将俘虏带到了长安。

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取得了难以想象的辉煌胜利。对于霍去病惊人的战功,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他们实在无法想象,这个从未读过兵书的小将,是如何在茫茫大漠之中找到并追上那些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是如何击败那些彪悍而善战的蛮族骑兵。因此,司马迁评价霍去病是“天幸”。也就是说,霍去病完全是老天爷赏饭吃,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由此,霍去病的地位日渐上升,后来居上,有超越舅舅卫青之势。

经过多次出击,匈奴人被卫青和霍去病的组合拳打得晕头转向,于是被迫撤离到苦寒的漠北。他们学习汉人,在漠北修筑城池,想用囤积的粮草来躲过奇寒的冬天。而就在匈奴人满以为汉军不敢逾越茫茫戈壁滩,来攻击自己时。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正在谋划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漠北之战。

此战中,卫青和霍去病分别带领五万骑兵。霍去病带领敢于深入的强兵,最终主攻方向,直捣匈奴龙庭;而卫青则率领稍弱一点的士兵,负责切断匈奴单于的退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21岁的霍去病从定襄出发,向匈奴人猛冲而去。然而由于情报上失误,导致霍去病并没有遇到匈奴单于的本部人马,而是撞上了右贤王的军队。而并不负责主攻方向的卫青,则与匈奴单于交上手。

也算右贤王倒霉,遇到了战神霍去病,他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此战中,霍去病丢下所有辎重,奔袭千余里,大破右贤王军。随后,汉军深入荒无人烟的大漠,“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83人,总共斩获敌首70443级。而右贤王,几乎是仅以身免。

战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将汉军的赫赫神威镌刻于岩石之上,从此流传于千秋万代。

在霍去病的打击下,匈奴在东北的势力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原本从属于匈奴的鲜卑、乌桓等部落,纷纷投靠了汉朝。而鲜卑和乌桓在未来也会成为汉朝攻打匈奴的重要助手,为汉匈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在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中,朝总共在汉匈战争中斩获22万级,其中霍去病一人就率军取得11万级的战果;汉朝总共擒获、斩杀匈奴名王21名,其中霍去病一人就杀死了10名,几乎占到了击杀数的一半。

然而正是这样的战功,或许决定了霍去病的早逝。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霍去病的胜利,虽然打击了匈奴,但是却让汉朝的财政陷入了窘境。

在湖北张家山汉简中,曾出土了汉武帝时期的捕斩匈奴虏反羌购偿 (赏)科别 》 《击匈奴降者赏令》

等令册。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朝重视军功的原则也被汉朝保留了下来。不过为了战胜匈奴这个敌人,汉武帝又另外设计了一套赏罚体制,给予立功将士以额外重赏。

早在霍去病横空出世前,卫青就曾让汉武帝大为破费。《史记 ·平准书 》有云:

“(卫青 )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 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

这一出人意料的大胜,几乎掏空了汉武帝的国库。为了弥补财政上的空缺,汉武帝不得不采取卖官鬻爵的政策。

相比于卫青,霍去病取得的战果还要更大,将士们所获得的赏赐自然也更大。而这就是霍去病不算太体恤将士,而将士们却多愿跟随他出征的原因。

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让霍去病立功,汉武帝的国库恐怕真要入不敷出了。与老成持重的卫青不同,霍去病年少刚猛,更有进取心。如果不让他出击匈奴,霍去病很可能会心生不满。毕竟他曾发过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但是霍去病获得了胜利,汉武帝又拿什么赏赐呢?要知道在漠北之战中,卫青率部斩首1.5万级,却没有得到任何赏赐。由此可见,汉武帝的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因此,霍去病的死,很可能就是出自汉武帝的暗害。以霍去病的年轻强壮,难道敌不过一场疾病?只能说,帝王之心比海底还深。霍去病死后,汉武帝果然蛰伏了14年,不再出击匈奴。当然霍去病早死的原因,不过是陶陶的一点猜测。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标签: 汉朝霍去病

更多文章

  • 汉初时期黄老之学盛行,为何董仲舒要舍弃“黄老”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董仲舒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董仲舒要舍弃“黄老”独尊儒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指的是“大一统”的政治理论,至于提出“大一统”的原因当属多方面的:首先,汉朝初期采用黄老道家思想,而这一思想到了国力相对强盛的汉武帝时期,便不那么受用了,需要新的思想来巩固

  • 长平之战如果赵括换韩信,赵国四十万大军还会被坑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白起,赵括,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大将的用兵艺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作为一场双方动员兵力高达百万以上,几乎决定了战国命运走向的惨烈会战,秦赵长平大战的悲壮战果,引得多少后人掩卷长思。特别是战事最白热化阶段,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操作,以及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的惨烈结局,更让多少历史票友在叹

  • 朱瞻基背负骂名是因为蛐蛐 朱瞻基真的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缔造明朝仁宣盛世的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却背负骂名,原因是他喜欢玩蛐蛐。据说他为了满足自己玩蛐蛐的爱好,竟下诏让全国各地的官员为他广征蛐蛐。如此劳师动众,只为了满足朱瞻基这种有些怪异的嗜好,难怪朱瞻基会被后人贴上了昏君卡。朱瞻基实际

  • 刘邦是哪个国家的?为什么秦灭六国刘邦不提“亡国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是哪个国家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一国的“亡国奴”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搞清楚。《史记·高祖本纪》交待有刘邦的出生地,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必须说明一下,东汉学者应劭曾解释说:“沛,县也;丰,其乡也。”《史记集解》中孟康也

  • 他是明朝第一反贼,朱元璋对他很好他为啥要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项忠,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忠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有一场固原之乱,是由一个叫满四的人发动的叛乱,所以也叫做“满四之乱”。满四的爷爷叫把丹,原来是元朝的平凉万户,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归附明朝,朱元璋让他家世代做平凉卫千户。当地人都是散居在开城(

  • 崇祯帝朱由检错杀大臣,背后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皇帝,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崇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位十七年,他日理万机,抛弃作为一个皇帝的奢靡生活。他机智勇敢,也有胆略和计谋。但这种才华在明末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却显得那么地无力。他的治世之心已无法力挽狂澜。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无子,遗诏传位由检。八月即

  • 马岱身为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岱,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马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马岱的马超的堂弟,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着马超。在马超起兵反抗曹操的时候,马岱就参与那场战争。后来马超在西凉站不住脚,跟随他入汉中的将领只有马岱和庞德两人。最后,连庞德也背弃了马超,只有马岱还陪在马超身边。演义中马岱为何突然消失

  • 陆逊北伐取得三胜一平的成果 陆逊为什么不趁机消灭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陆逊北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赤壁之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显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在这三个政权中,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其次是东吴,最次则是蜀汉。不过,你是否有过疑问?连实力最弱的蜀汉都会选择进行北伐,但东吴为何没有北

  • 慈禧第一次坐火车是什么样的 所提出的三个特殊要求令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火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坐火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家境贫寒,父亲是个煤矿工人,因此乔治·斯蒂芬森直到18岁时才坐在了课堂里学习,不过因为父亲的缘故,乔治·斯蒂芬森从小就很熟悉矿井里的蒸汽机,而年幼的乔治·斯蒂芬森也是坚持自学,所以他

  • 唐宋百年的粮食危机,宋真宗赵恒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真宗赵恒,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真宗赵恒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白居易当年去长安参加科举,拿着自己的诗去拜见前辈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便半开玩笑地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后人读到此,多以为是前辈们总爱吓唬吓唬年轻人,其实顾况还真没瞎说。白居易去长安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