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刘禅原本可以一战为什么却轻易投降了

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刘禅原本可以一战为什么却轻易投降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4/4/11 5:09:27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投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受《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都对蜀汉政权有着特殊的情感,认为它才是正统,看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蜀国,仿佛汉室指日可兴,然而蜀国才传二世,刘禅就开门投降,蜀国就此灭亡。面对刘禅的投降,许多人无比愤怒。

邓艾偷袭成都时所带兵力,刘禅不一定会输,为何刘禅这样轻易投降了呢?

邓艾偷袭成都

邓艾起兵伐蜀时兵力是9万人,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说明邓艾偷渡阴平后兵力损失了多少,但其实也不难推测出,邓艾率领众将士成功越过天险,兵力肯定是会有损失的。

而成都方面: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每个郡所拥有的兵力在5000-10000之间,蜀国一共22个郡,益州地区人口密度并不高,所以平均一个郡按最低5000算,那么当时蜀汉全国一共应该有11万左右的兵力。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当时姜维统领4-5万人与钟会迎战,再扣除抵御南蛮地区的1万多人,以及常驻东吴的3万兵马,那么成都此时至少还有2万左右的兵力。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邓艾进围成都之时,城内还有精兵3万人,粮草够支持1年,而此时邓艾的军队刚经历偷渡大战,疲惫不堪,刘禅完全可以凭这3万精兵以及充足的粮草,闭城不战,等待姜维的回援,成都不一定会被破。

既然如此,刘禅为什么还要不战而降呢,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让他不得不降。

诸葛瞻之死带来巨大的冲击

诸葛瞻是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在蜀国人们心中,他被寄予厚望,刘禅对他也是无比器重,17岁时就招他为驸马,想将他培养成诸葛亮的接班人,蜀国的栋梁人才。

然而当他面对邓艾军的攻势时,居然毫无还手之力,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件事给刘禅带来了巨大冲击,当时蜀国已经是外强中干了,老一辈人才相继去世后,蜀汉已再难有可用之才,想找一个能与邓艾一较高下的人都没有。

朝中众臣子不抵抗意识

当邓艾围困成都时,朝中众臣几乎个个站出来劝降、劝逃。光禄大夫谯周更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投降论,满朝文武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搞得刘禅也没有什么底气,本来刘禅底气就弱,再加上大臣们这样一说,他想投降的冲动就更加坚定了。

前人的影响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公孙述的人曾经占据蜀地与朝廷对抗,结果被打败后,城中百姓受战争影响,死伤无数,公孙述也因此落下个千古骂名,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刘禅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免得成都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中。

受大势的影响

刘禅投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势已去,蜀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虽然他有着刘家皇室的血脉,看似好像正义、但实际上,从经济、人口、军队上来看,在蜀国最强盛的时期都不足以与东吴一较高下,更何况是在经过五次北伐之后。

五次北伐,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其实就已经暗示着蜀汉难以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了,而且自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去世后,能堪大用的也就姜维一人,蜀国政权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而且经过多年积累,蜀国与其他两国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如此一来,刘禅又如何守住先帝创下的基业呢,即使是拼死与邓艾一战,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离最终灭亡也是不远了。

为保全自己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外,刘禅投降已是必然,但投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保全自己。通常来讲负隅顽抗的亡国之君往往下场凄惨、身首异处,甚至祸及家族,既然败已成定局,何不选择投降,毕竟识是务为俊杰。

事实证明刘禅的做法是很明智的,投降后的刘禅并没有被杀死,反而被封为安乐公,在洛阳享受荣华富贵,直到64岁寿终正寝。

许多人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在我看来,他绝非无能之辈,他接手的蜀国是一个诸葛亮死后留给他的疲敝不堪的贫穷国家,而他居然让这个国家度过了30载,最后的投降之举其实是明智之举,也是充满大智慧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标签: 三国刘禅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大汉造成了什么影响?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霍去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抗击匈奴对大汉造成了什么影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霍去病,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弱冠从军,在数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最终位极人臣,官拜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霍去病的军事生涯又是短暂的,他仅仅只活了22年,便英年早逝,为后世留下了数之不尽的谜团。对于霍去病的死,一

  • 汉初时期黄老之学盛行,为何董仲舒要舍弃“黄老”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董仲舒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董仲舒要舍弃“黄老”独尊儒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指的是“大一统”的政治理论,至于提出“大一统”的原因当属多方面的:首先,汉朝初期采用黄老道家思想,而这一思想到了国力相对强盛的汉武帝时期,便不那么受用了,需要新的思想来巩固

  • 长平之战如果赵括换韩信,赵国四十万大军还会被坑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白起,赵括,韩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大将的用兵艺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作为一场双方动员兵力高达百万以上,几乎决定了战国命运走向的惨烈会战,秦赵长平大战的悲壮战果,引得多少后人掩卷长思。特别是战事最白热化阶段,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操作,以及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的惨烈结局,更让多少历史票友在叹

  • 朱瞻基背负骂名是因为蛐蛐 朱瞻基真的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瞻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瞻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缔造明朝仁宣盛世的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却背负骂名,原因是他喜欢玩蛐蛐。据说他为了满足自己玩蛐蛐的爱好,竟下诏让全国各地的官员为他广征蛐蛐。如此劳师动众,只为了满足朱瞻基这种有些怪异的嗜好,难怪朱瞻基会被后人贴上了昏君卡。朱瞻基实际

  • 刘邦是哪个国家的?为什么秦灭六国刘邦不提“亡国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是哪个国家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灭六国,刘邦做了哪一国的“亡国奴”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搞清楚。《史记·高祖本纪》交待有刘邦的出生地,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必须说明一下,东汉学者应劭曾解释说:“沛,县也;丰,其乡也。”《史记集解》中孟康也

  • 他是明朝第一反贼,朱元璋对他很好他为啥要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项忠,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忠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有一场固原之乱,是由一个叫满四的人发动的叛乱,所以也叫做“满四之乱”。满四的爷爷叫把丹,原来是元朝的平凉万户,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归附明朝,朱元璋让他家世代做平凉卫千户。当地人都是散居在开城(

  • 崇祯帝朱由检错杀大臣,背后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皇帝,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崇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位十七年,他日理万机,抛弃作为一个皇帝的奢靡生活。他机智勇敢,也有胆略和计谋。但这种才华在明末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却显得那么地无力。他的治世之心已无法力挽狂澜。其兄熹宗朱由校病死,以无子,遗诏传位由检。八月即

  • 马岱身为蜀汉后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岱,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马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马岱的马超的堂弟,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着马超。在马超起兵反抗曹操的时候,马岱就参与那场战争。后来马超在西凉站不住脚,跟随他入汉中的将领只有马岱和庞德两人。最后,连庞德也背弃了马超,只有马岱还陪在马超身边。演义中马岱为何突然消失

  • 陆逊北伐取得三胜一平的成果 陆逊为什么不趁机消灭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陆逊北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赤壁之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显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在这三个政权中,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其次是东吴,最次则是蜀汉。不过,你是否有过疑问?连实力最弱的蜀汉都会选择进行北伐,但东吴为何没有北

  • 慈禧第一次坐火车是什么样的 所提出的三个特殊要求令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火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坐火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家境贫寒,父亲是个煤矿工人,因此乔治·斯蒂芬森直到18岁时才坐在了课堂里学习,不过因为父亲的缘故,乔治·斯蒂芬森从小就很熟悉矿井里的蒸汽机,而年幼的乔治·斯蒂芬森也是坚持自学,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