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关羽真是兄弟吗?:荆州之战实为借刀杀人?

刘备关羽真是兄弟吗?:荆州之战实为借刀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56 更新时间:2024/1/23 22:37:04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也是蜀汉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发救兵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来不及去救。但因为《三国志》中没有记载,所以后世对此也是猜测纷纷。然而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所以诸葛亮决定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诸葛借刀杀关羽”于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诸葛亮的失职

在讨论诸葛亮的失职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关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谁的决定?这场战争是不是从一开始决策上就存在失误呢?

网络配图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十之八九是刘备的决定,因为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关羽是不敢自作主张的。蜀汉的最高统治者是刘备,只有刘备才有决定权。自从刘备取益州,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形势一片大好。蜀汉的事业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也说“汉事将成也”。不过尽管暂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此时刘蜀的力量跟曹魏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的,此时北伐的时机并不成熟。但刘备这时候的脑子可能有点发热,有点利令智昏。过去的刘备看见曹操非常害怕,凡是和曹操打仗,刘备是必败。但自从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黄忠刀劈夏侯渊,刘备居然破天荒地第一次打败了曹操,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这一下子,刘备就牛了,就抖了,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和曹操并驾齐驱,刘备骄得很,狂妄得很,他不顾蜀汉国力弱小,竟然马上做出决定,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打曹魏的军事重镇———襄樊。

照理来说,刘备头脑发热,军师诸葛亮m就应该冷静,应该在刘备发热的脑袋上泼点冷水,让他清醒清醒,但找遍《三国志》,也没有看到有诸葛亮在攻打襄樊这件事情上反对刘备的记载。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这个时候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就是说诸葛亮主管刘备统帅部中的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刘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诸葛亮都是可以参与的。诸葛亮虽然不是决策者,但他可以向决策者建言献策。可见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显然没有尽到军师的责任。

网络配图

至于诸葛亮在关羽北伐襄樊战役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三国志》中并无十分明确的记载,但还是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关羽出兵攻打襄樊,无论从时机、条件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都违反了诸葛亮早年提出的《隆中对》。

《隆中对》的策略基本上就是诸葛亮助刘备打天下的军事大纲。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北伐必须符合这样五个条件:第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就是说蜀汉要同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但当时刘备同少数民族并没有搞好关系,因为刘备虽然占领了益州,但他们是外来户,以孟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对刘备侵占他们的地盘是非常痛恨的,一有机会就要兴风作浪。在关羽攻襄樊时,少数民族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网络配图

这第二条,就是“内修政理”。所谓内修政理,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刘备夺取四川汉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刘璋这个人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刘备打四川打得非常艰苦,连庞统也战死了。刘备前后经过九年的苦战,才得到四川这块根据地。九年的仗打下来,军队十分疲劳,四川的经济破坏得很厉害,老百姓也不堪负担。所以关羽此时的北伐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实力。

第三个条件就是“外结好孙权”,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早在我们之前的三国系列就分析过了。但这时的

标签: 关羽

更多文章

  • 妖魔化的背后:杨广是否是弑父奸母的恶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广

    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有很多对杨广不利的传闻和记载。这些传闻和记载把杨坚之死描述得既可疑又神秘,其目的无非是向人们暗示: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于仁寿四年猝死于仁寿宫,终年六十四岁。关于隋文帝的死因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那么事实的真

  •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

  • 明朝嘉靖皇帝超奇葩:用女性经血炼丹求长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嘉靖

    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跟朱棣还算正常,剩下的个个都是奇葩,有蛐蛐皇帝朱瞻基、木匠皇帝朱由校、战俘皇帝朱祁镇、怠工皇帝朱翊钧等等,如果能给明朝皇帝谁最奇葩做了评选,我想非明世宗朱厚熜莫属了,他的奇葩事件,翻遍中国古代史也找不出来第二个。本来按理来说,朱厚熜一辈子最多只能当个王,明朝的皇位跟他半毛钱关系也

  • 壬寅宫变之谜:嘉靖帝做了什么会被宫女行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靖

    当年,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也没有确定由谁来继位,只是在弥留之际将继承人的问题委托给慈寿太后和朝臣。这个问题难住了太后和诸位大臣,因为明武宗是独子,其父明孝宗朱佑樘只有他一个儿子,就是想选明武宗的兄弟或兄弟的子嗣来继承大统都不可能。慈寿太后跟朝臣多番商量后,最终决定只能从最近的皇族支系里挑选一个继承

  • 朱元璋的心结:一件小事左右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明代这位开国帝王,自称起自布衣,托迹缁流,掠入行伍,适天下大乱,遂起兵滁州。这当然都是拣好听的说,他明白,当过和尚,当过兵痞,游方讨饭,打家劫舍,并非十分光彩之事。所以,他在自撰《朱氏世德碑记》的文中,总是强调“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祖营家泗上,置田治产”。其实,他只是一个无家无业的“流民”,与土

  • 成吉思汗骑兵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吉思汗骑兵

    重视军队通讯联络和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据史料载,差不多他每到一处,在五十、百里以内各设一释站,仅送信报息的驿站所备用马就达三十多万匹。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后,进而征服了半个世界,创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

  • 揭秘亚历山大真的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历山大

    有人问到亚历山大是同性恋吗?严格上说,亚历山大是双性恋。公元前三二七年,亚历山大娶了大夏贵族的女儿罗珊妮为妻,这是亚历山大第一任妻子。随后他又娶了波斯大流士国王的女儿史塔蒂拉最为他的第二位妻子。亚历山大与第一位妻子生有一儿子,但是罗珊妮和儿子亚历山大四世被部下卡山德所杀。亚历山大最为亲密的人就是他的

  • 隋朝给唐朝备下了百年口粮,不然哪有什么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高宗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疏菜,男人雄浑大气,女性柔美端庄……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先生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

  • 清朝回变的罕见秩序:曾国荃用人头堆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荃

    饥荒威胁之中,人心浮动是一种必然。特别是此时的山西局势原本就不宁静,捻军余部时时惊扰,与山西相邻的陕甘又爆发“回变”,对地方官员来说,稳定会秩序不仅直接关系赈灾成败,更与清王朝生死存亡攸关。曾国荃奏疏中经常有夸奖山西“民性纯良”的句子,说民众“视饿死为应受之辜,绝无强夺强劫之案”,但这只是门面话,

  • 殉道者之死:曹操基于什么必须杀掉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荀彧

    刘备说“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是希望蜀汉后继者不要偏安一隅,恢复大汉的基业,然而到他儿子刘禅这辈儿时,就已经忘到九霄云外,唯有诸葛亮,成了孤独的殉道者,始终以恢复汉室为毕生追求,面对强魏,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我们常拿司马懿来比诸葛亮,然而二者其实毫无可比性。司马懿处心积虑,步步为营,每一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