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出身那么差 朱元璋的能力有没有被高估

朱元璋出身那么差 朱元璋的能力有没有被高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2 更新时间:2024/1/5 4:56:4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没被高估。

也就是朱元璋出身太差了,他如果出生好,得到良好的教育,取得的成绩比历史上的朱元璋还要高得多。

朱元璋的出身可能是帝王中最差的一个。

我国大一统王朝中,只有两个开国之君是布衣出身,一个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刘邦他们家是个普通种地的,刘邦的父亲一直希望自己的这个儿子和老大,老二一样成为好庄稼汉。

朱元璋他们家更差,刘邦家里边好歹温饱没问题,而且非常认可当前的生活。朱元璋家里边就惨多了,因为元朝末年的大饥荒,一家子差点全饿死了,所以他只好出家到皇觉寺当了和尚。

大灾之年,就连寺庙也没有存粮,所以只当了两个多月的和尚就不得不被师父赶下山去外面化缘。说是化缘,其实就是要饭去了。

那个时候,就算出去化缘也要分片儿,你跟寺庙中的领导关系好就能划分一个好的片区,要是跟领导关系不好肯定划到一个特别差的片区。

朱元璋是新人,跟领导的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被指派到淮北一带。

那里是饥荒最严重的地方,当地人还在往外讨饭,朱元璋能要来什么呢?

所以,在朱元璋的早年经历中,就连当个好要饭的都奢侈。

世事艰难,没有选择,只好造反。

人们说汉朝和明朝两任开国皇帝是得国最正,因为不是他们想造反,是天下大势逼着他这么去做,而很多王朝的开国皇帝往往是基于个人的野心。

隋朝的杨坚是北周八大柱国之一,皇帝的老丈人,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如果他不造反,家族能够继续保持荣华富贵,有一个非常高的下限。

宋朝的赵匡胤御林军总指挥,欺负北周皇帝孤儿寡母黄袍加身,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天下。

这都是他们的野心作祟。

刘邦和朱元璋两位开国皇帝那是真没办法。

想当年刘邦是沛县的一个小亭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镇派出所所长,一次他押解犯人去骊山做工,大家都知道去那儿就回不来了,所以刚离开沛县没多久人就跑的差不多了。

刘邦知道按照秦国的法律他是必死无疑啊,只好在附近的山上落草为寇。

朱元璋比刘邦还要惨,他被派到淮北一带要饭,这里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然后他无意中碰到了反对元朝政府的起义军,被迫无奈之下只能当兵,正所谓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对朱元璋来说如果他不参加起义军肯定得饿死,参加起义军虽然是把脑袋别裤腰带上,但最起码还能捞几顿饱饭。

所以,朱元璋当时皇帝之后说:我要是天天能在家乡吃烙饼,才不造反呢!

朱元璋谦虚了,他加入起义军之前别说天天吃大饼,能天天喝上几碗稀饭都不会去造反。

没想到在起义军中如鱼得水

朱元璋刚加入起义军时候为了吃饱饭,他必须勇猛作战,这样在奉行丛林法则的军营之中才能被人认可,也能够在残酷的战斗中生存下来,所以他出色的表现可以看做是他强大的求生欲。

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激发出无上的潜力,很快朱元璋就成为起义军中的小头头,而且还被他的大领导认可,把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了他。

而朱元璋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蜕变,面对周围同僚的压迫,他另起炉灶,实力很快就超过了前老板。

公元1355年6元,朱元璋攻占太平路,改名为太平府,自任大元帅。

和其他起义军不同的是,朱元璋很快认识到想要做大做强,想要不被消灭就要走向正规化。

在当时起义军良莠不齐,当兵之前很多人也是被压迫的老百姓,但是当了兵之后手里有武器了他们却成了欺男霸女的恶霸。朱元璋认为如果这样下去不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军队的战斗力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定下了严格的军法,提倡仁义、收取人心。

朱元璋身上最值得钦佩的地方就是,他有极强的用人之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邦夺取天下之后问韩信:打仗我不如你,治理地方不如萧何,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可为什么你们没有当上皇帝,我却当上了皇帝呢。

韩信告诉他,因为你虽然不善于带兵,但是您善于带将。言下之意是说,刘邦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

朱元璋也是这样的人。

在朱元璋的军中人才往往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李善长等等文臣武将灿若繁星。这些能够独挡一面的名将良臣让朱元璋能够击败一切对手,建立一个偌大的帝国。

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多强大。

不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也不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能把自己的帝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根据《洪武实录》的记载,到洪武14年明朝已经有1065万人户,按照每户5个人,总人口达到了5000余万。

同时明朝有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深入北方草原打败北元,让其彻底失去和明朝对抗的能力。

根据《明史》的记载,明朝初年国土面积是这样的,“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朱元璋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很难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做到“读史可以知兴替”,也很难产生汉武帝那种纵览半个欧亚大陆的世界观。

因为出生在于底层,早年贫苦的生活影响了他一生,导致他做出了两个对后世影响非常负面的决定。

第1个决定,对后代子孙太多福利。

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希望后代永远享受荣华富贵,他规定子孙不受一般法律管束,子孙十岁开始享受俸禄,还可以得到大量御赐的天地,让他的后代从小就衣食无忧。

但问题是他没有想到后代会呈指数级上涨,最终对明朝的财政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结果最后这帮人都被养成了猪。在大明王朝灭亡的时候,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

第2个决,定闭关锁国。

朱元璋所向往的生活是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一种安土重迁的小农思想,稳定,但是保守,缺少开拓精神。

结果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定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对于后来明朝向海外开拓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即便如此,就凭朱元璋从最底层在短短24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就凭他驱逐北元统一天下,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是历史上至少前10的存在,在当时更是最强存在。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北宋名将狄青,被欧阳修、文彦博排挤,他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狄青,宋朝

    说到北宋名将狄青,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狄青,北宋名将,抗击西夏有功,被人所熟知。同样的,狄青也是一位帅小伙,说他是宋朝第一帅也不为过史有记载: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狄青走在街道上,都是会被围观的那种阳刚小伙哪怕小时候,因为代兄受过,在充军服兵役时脸上刺字了,可是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样貌,还因

  • 常遇春龙袍像是真的吗 朱元璋真的让画师画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常遇春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常遇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洪武二年七月,刚刚奔袭千里,攻破元上都开平的常遇春奉命班师南归,结果在行军至柳河川时突发重疾病逝,年仅40岁。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遏制悲痛心情的朱元璋甚至瘫倒在了龙椅上。他在祭奠常遇春的诏谕中写道:“开拓之功,遇春居七八”。可

  • 意气用事,并不算完美的关羽,为何会被后世尊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虽然义薄云天,但还是会意气用事,为何他却被世人推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就此进位卫汉中王,在此之后,刘备对群臣进行封赏,他将镇守荆州多年的关羽封为前将军,并把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敌军大将夏侯渊的老将黄忠封为后将军。关羽得知

  • 光绪皇帝究竟为何而死?与慈禧去世仅相隔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光绪皇帝,清朝

    说到光绪皇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光绪皇帝曾经被人称为是清朝最无奈的一位皇帝。清朝末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困扰。光绪皇帝尽管有着一颗想要复兴国家的心,但是面临着慈禧太后以及顽固派的压制,始终不能得志。虽然光绪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但是他在朝政上却没有任何的自主权,朝廷死死地被当朝太后

  • 李渊的侄子李道宗战功赫赫,怎么不是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道宗,唐朝

    隋唐的历史最被大众熟知,就像三国的历史一样,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知道五虎上将、刘皇叔。隋唐的历史也是一样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会知道秦琼、程咬金等隋唐时代的名将。除了演义中夸张描述的这些名将外,唐朝宗室李家也是能人辈出。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就不说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这三兄弟,不

  • 窦太后和吕后都曾把持朝政,两人有哪些不同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窦太后

    窦太后是西汉文帝的皇后,她协助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为西汉雄厚的经济打下了基础,是一位非常贤明的皇后,她能成功入宫并最终坐上皇后和太后的位置,与吕后有着很大的关系。吕雉和窦漪房都是西汉王朝最厉害的女人之一,她们生的儿子都做了皇帝,而且吕雉和窦漪房都曾权倾朝野,有大批的外戚。但吕雉的出生比窦漪房要好,

  • 除了夏侯渊、夏侯惇,夏侯氏还出过名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三国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在南征北战的过程

  • 司马懿发动兵变后,曹爽为什么直接放弃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爽,曹魏

    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兵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郭太后诏命桓范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兵马。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在平昌门向由他举荐的门候司蕃讹

  • 刘秀和刘备都是白手起家,两者的结局为何大相径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秀,东汉

    乍一看这个问题确实是能发人深思,光武帝刘秀和昭烈帝刘备看起来都是白手起家,一路争取各个谋士将领加入而逐鹿天下。看似相同的奋斗道路,而为何两者的结局却又大相径庭?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有志于复国的各色人等,大多以失败告终,而刘秀是一个特例,刘备才是

  • 长孙晟有哪些功绩?因此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孙晟,隋文帝

    长孙晟(551-609年),字季晟,小名鹅王,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著名军事将领、外交家,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唐朝文德皇后和太尉长孙无忌的父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性聪慧,涉猎文史。擅长骑射,一箭双雕。初仕北周,起家司卫上士,迁奉车都尉。隋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