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柴荣病逝世后,周恭帝柴宗训如何度过他飘摇的一生?

柴荣病逝世后,周恭帝柴宗训如何度过他飘摇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4/1/16 0:52:18

恭帝,名柴宗训(954~972年),周世宗柴荣第四子。柴荣病逝世后继位。在位半年,为赵匡胤废后病逝世,长年18岁,葬于顺陵(今河南省新郑县城北廓店)。柴宗训,原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公元959年6月病逝世,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柴宗训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他在位时代,以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防备南唐;以韩通兼天平节度使,戍守开封东北面;以赵匡胤兼归德军节度使,戍守开封东面;以向训为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戍守开封西面。

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贺柴宗训时,镇(今河北省正定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节度使溘然有人来报说,大辽和北汉合兵南侵,范质敕令赵匡胤带领禁军北上抵抗。禁军达到陈桥驿后,发生陈桥兵变,拥戴赵匡胤为帝。赵匡胤杀回开封,建立宋朝,废黜柴宗训,降封他为郑王。后周灭亡。不久,柴宗训被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安置,去世,谥号为恭。

飘摇帝位

柴宗训为周世宗柴荣第四子,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巳日,周世宗去世,柴宗训于六月甲午日,在周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后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

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在侍卫司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陈桥兵变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周宋禅代

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将赵匡胤写得无比被动。赵匡胤骑在马上,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于是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惟一的败笔是王彦升杀死了试图组织抵抗的韩通和他的家人,给赵匡胤的和平演变涂上了后周忠臣的鲜血。王彦升就此被赵匡胤恨上了,终身没有当上节度使。

与范质、王溥的见面比较富有戏剧性。先是派潘美去告诉范质等人,当时早朝还没有结束,宰相范质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谴将,吾辈之罪也。”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几乎出血。王溥一句话也不敢说。赵匡胤见他们时,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如今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范质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如今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然后举行禅让仪式,但人到齐了,却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中拿出一份,于是就用了这份诏书。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外地生活

后赵匡胤建立宋朝,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

赵匡胤受禅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享年20岁,被谥为恭帝。

标签: 周恭帝柴宗训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出身那么差 朱元璋的能力有没有被高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没被高估。也就是朱元璋出身太差了,他如果出生好,得到良好的教育,取得的成绩比历史上的朱元璋还要高得多。朱元璋的出身可能是帝王中最差的一个。我国大一统王朝中,只有两个开国之君是布衣出身,一个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朱元璋。刘邦他

  • 北宋名将狄青,被欧阳修、文彦博排挤,他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狄青,宋朝

    说到北宋名将狄青,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狄青,北宋名将,抗击西夏有功,被人所熟知。同样的,狄青也是一位帅小伙,说他是宋朝第一帅也不为过史有记载: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狄青走在街道上,都是会被围观的那种阳刚小伙哪怕小时候,因为代兄受过,在充军服兵役时脸上刺字了,可是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样貌,还因

  • 常遇春龙袍像是真的吗 朱元璋真的让画师画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常遇春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常遇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洪武二年七月,刚刚奔袭千里,攻破元上都开平的常遇春奉命班师南归,结果在行军至柳河川时突发重疾病逝,年仅40岁。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遏制悲痛心情的朱元璋甚至瘫倒在了龙椅上。他在祭奠常遇春的诏谕中写道:“开拓之功,遇春居七八”。可

  • 意气用事,并不算完美的关羽,为何会被后世尊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虽然义薄云天,但还是会意气用事,为何他却被世人推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就此进位卫汉中王,在此之后,刘备对群臣进行封赏,他将镇守荆州多年的关羽封为前将军,并把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敌军大将夏侯渊的老将黄忠封为后将军。关羽得知

  • 光绪皇帝究竟为何而死?与慈禧去世仅相隔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光绪皇帝,清朝

    说到光绪皇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光绪皇帝曾经被人称为是清朝最无奈的一位皇帝。清朝末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困扰。光绪皇帝尽管有着一颗想要复兴国家的心,但是面临着慈禧太后以及顽固派的压制,始终不能得志。虽然光绪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但是他在朝政上却没有任何的自主权,朝廷死死地被当朝太后

  • 李渊的侄子李道宗战功赫赫,怎么不是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道宗,唐朝

    隋唐的历史最被大众熟知,就像三国的历史一样,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知道五虎上将、刘皇叔。隋唐的历史也是一样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会知道秦琼、程咬金等隋唐时代的名将。除了演义中夸张描述的这些名将外,唐朝宗室李家也是能人辈出。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就不说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这三兄弟,不

  • 窦太后和吕后都曾把持朝政,两人有哪些不同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窦太后

    窦太后是西汉文帝的皇后,她协助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为西汉雄厚的经济打下了基础,是一位非常贤明的皇后,她能成功入宫并最终坐上皇后和太后的位置,与吕后有着很大的关系。吕雉和窦漪房都是西汉王朝最厉害的女人之一,她们生的儿子都做了皇帝,而且吕雉和窦漪房都曾权倾朝野,有大批的外戚。但吕雉的出生比窦漪房要好,

  • 除了夏侯渊、夏侯惇,夏侯氏还出过名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三国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在南征北战的过程

  • 司马懿发动兵变后,曹爽为什么直接放弃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爽,曹魏

    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兵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郭太后诏命桓范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兵马。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在平昌门向由他举荐的门候司蕃讹

  • 刘秀和刘备都是白手起家,两者的结局为何大相径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秀,东汉

    乍一看这个问题确实是能发人深思,光武帝刘秀和昭烈帝刘备看起来都是白手起家,一路争取各个谋士将领加入而逐鹿天下。看似相同的奋斗道路,而为何两者的结局却又大相径庭?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有志于复国的各色人等,大多以失败告终,而刘秀是一个特例,刘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