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屈原自杀真相:并非以身殉国?

屈原自杀真相:并非以身殉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91 更新时间:2023/12/24 9:11:15

导读:每年端午节在吃粽子的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是一个爱国诗人屈原的牺牲,才有了这个纪念日。屈原以身殉国的事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可是在深入挖掘事情真相后,也许其中隐情会让这个故事变得不太美好,屈原也许并非以身殉国。

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网络配图

早年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成为中国诗歌文学的起源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纪念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关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历来有诸多说法,却都相差甚远,恐怕是因所选择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总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以身殉国

这一种说法,以清代学者王夫之和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为代表。他们认为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楚国和其他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他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

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所以写下着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叹郢都的陷落,宗庙社稷成为荒丘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楚顷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军,楚国灭亡指日可待。

网络配图

据此,现代的屈赋研究者大都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故而投江殉国。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写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写了一篇《哀郢》……他看不过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才悲愤自杀的。”他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写道:“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

第二种说法是屈原以死谏楚王

持此说的人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抵御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报国无门的他没办法身谏楚王,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

绝望的屈原决心以死来震醒昏君。屈原在《离骚》篇末有“吾将从彭咸之居”。彭咸是殷朝有名的贤士大夫,他曾忠心劝谏国君,遭到漠视,最后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来屈原之死是“尸谏”,是向彭咸学习而来的。

最近,有人对屈原的死提出了新的看法,那就是,屈原并非死于自杀,而是被谋杀。屈原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理想的诗人,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是其中之一。

研究这篇文章,我们通过屈原谦卑的态度判断,“湘夫人”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且超过了屈原本人,很可能是一个王室成员;“湘夫人”有着惊人的美貌;“湘夫人”是位已经出嫁的、受道德礼教制约的女人,她不能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跑到荒郊野外与其秘密幽会。而标题“湘夫人”中的“湘”代表楚国,“夫人”就是妻子。对照王宫里的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人”这四个特征的只有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屈原与怀王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他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了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人正式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耐人寻味的是,心灰意冷的屈原闻听此讯后却禁不住的欢欣鼓舞、欣喜若狂。

网络配图

因为屈原相信他的老情人“湘夫人”会想尽办法说服顷襄王,让他重返京城,再握权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绑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而流传至今的赛龙舟和包粽子是不是也在暗示当时的追杀情景呢,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屈原之死流传下来的只有感人的事迹和节日,但是这件事情的真相史书中却很少记载。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诗人,显然不会像海子那样会抑郁的自杀。所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屈原的死亡,历史也许解释不清楚,但是大家可以去猜测。

标签: 屈原

更多文章

  • 他勇过关羽官盖赵云 却被冤枉一千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

    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5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这对于从来都没

  • ​明朝亡国之君 崇祯也是个生不逢时的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崇祯

    明熹宗是大明王朝中一位十分短命的皇帝,而最让后人关心的,不是明熹宗的死因,反而是明熹宗为什么传位崇祯。关于明嘉宗为什么传位给崇祯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始终没有一个较为确切的答案。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由于明熹宗没有子孙,在临终之际,为了保全朱家的大明江山,只能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与自己血

  • 揭大明王朝竟掺杂了韩国祖先血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明

    明成祖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存在复杂争议的皇帝,曾经残忍地虐杀了三千宫女,引起了民间的强烈愤恨。但关于他的争议还有另外一个焦点,就是他的亲生母亲是到底谁,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他的母亲是个朝鲜人,这是真的吗?明成祖生母是谁这个问题自从朱棣登上皇位便开始引起了争议,只是当时迫于形势,这种争论只是在民间口

  • 揭秘唐太宗竟是篡改历史的大骗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正是由他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然而对于他取得皇位的过程,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在野史和民间流传中,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长兄李建成,然后逼迫父亲唐太祖李渊退位,从

  • 寒门出贵子:狄仁杰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狄仁杰

    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武则天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狄仁杰什么出身?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时代需要这种人。说到这一项,就不能不说说当时的

  • 林则徐是怎样从争议人物到全民偶像 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林则徐

    在这些历史叙述中,为了衬托林则徐,琦善等人甚至道光都成了反动派、昏君、卖国贼。如果不是他们的捣乱与破坏,广大人民群众在林则徐的领导下,肯定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清代终结后,两极化的林则徐形象再度演变,民国时期的历史书对其多有反思乃至批评。而1949年后对林的评价以褒为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

  •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米汤退敌兵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平阳昭公主

    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他本身并没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手段,能赢得天下,全靠的是他的几个儿子,特别是李世民。而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她的军事领导能力也完全不在她的几个兄弟之下。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并没有提及平阳公主的姓名,后人习惯称之为李秀宁。很早的时候,李渊便把李秀宁许配给了他的

  • 秦始皇杀方士却背上了“焚书坑儒”的罪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

    提到秦始皇,大家都不会忘记焚书坑儒这个巨大的污点。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举办了一场酒宴,宴席之上,博士淳于越以古人事例反对亲皇朝的郡县制,秦始皇听后不太高兴,于是对郡县制进行廷议,这时候李斯站出来替郡县制说话了,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在有些人不学今人而只学古人,非议当世,扰乱百姓之心,因此,禁止是上策”

  • 乾隆皇帝弘历身世究竟隐藏了哪些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皇帝弘历

    关于弘历的身世之谜,有多种说法。一是说,有一次,雍正去狩猎,喝了鹿血之后,临幸了一位宫女。后来,这位宫女怀上了雍正的孩子,生下后,抱给了熹妃收养,而这名孩子就是弘历。另外一说法是,雍正将钮祜禄氏所生的孩子和陈世倌夫人所生的孩子进行了调换。原因在于,钮祜禄氏生了一名女孩,钮祜禄氏生产当天,陈世倌的夫人

  • 草原英雄葛尔丹是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草原英雄葛尔丹

    葛尔丹是一位蒙古族人,他英勇好战,出生于康熙年间,葛尔丹生平故事也是非常的精彩的;他出生于准格尔部落,是部落首领的儿子,也算是出身于贵族,在年少的时候,就去了西藏学习经文,但是,葛尔丹骨子里面全是热血,哪里能够安心来读那些梵文? 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部落,开始参与政权。葛尔丹在战事上面十分的厉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