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汉之争: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

楚汉之争: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28 更新时间:2023/12/9 12:41:23

导读:项羽是大家心目中的真英雄,在大家的印象中,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但是最终却败给了刘邦,这是为什么呢?在这场楚汉之争中,有多少真正的历史是我们看不到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析一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

网络配图

原因之一:优柔寡断

我们最熟悉的西楚霸王其实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我们并不陌生,在鸿门宴中,亚父范增为项羽献策,摆了一场鸿门宴,目的在刘邦和项羽坐定后乘机杀了刘邦,项羽坚定地答应了,但在刘邦到来之前,却听了项伯所言,杀刘邦的心思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在刘邦到后,更加显得犹豫不决,这时又加上刘邦的手下樊哙的一席话,使项羽信以为真,白白放走了刘邦,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机会。

原因之二:有勇无谋

在于刘邦的诸多较量中,项羽可谓是空有一身武力却没有头脑,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英雄”。从鸿门宴中便可观之,轻易听信他人的话,却把叛变刘邦,给项羽通风报信的曹无伤说与了刘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旁听他人,有勇无谋,白白断送了对自己一片忠心的曹无伤的性命。

网络配图

原因之三:迷信心理

项羽的迷信心理是项羽失败乃至断送性命的重要原因,项羽在霸王别姬后,逃至乌江,有一种说法是项羽本想逃走,却见乌江岸边由成群的蚂蚁围成了几个字“项王亡于此”,项羽看后,便认为这是天意,即发出了:“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随后本有机会逃走的项羽选择了乌江自刎,而那些围成字的蚂蚁,真的是天意吗?其实,刘邦知道项羽的性格心理,便让人在乌江岸边用糖水写下那几个字,蚂蚁见到糖水后必然成群结队围上去,而项羽却认为是天意,这不太可笑了?

原因之四:死要面子

有句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句话放在这里最为合适不过。项羽被困乌江后,一是认为战败乃天意,遂自刎,还有一点,那就是死要面子。据《史记》记载:项羽面对乌江亭长,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与汉军决战,最终自刎身亡。胡曾有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体现了项羽的死要面子,而又有杜牧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假如项羽不死要面子,退回江东发展,最终谁的天下还不一定呢。

网络配图

原因之五:残暴不仁,虚荣心强

残暴不仁是项羽失败最重要的一点,早年久攻襄城不下,进城后,项羽就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大加屠杀,剩下的被活埋,进军咸阳时,项羽下令将20万投降的秦军全部坑杀,在打败秦国后,又杀死了秦国已投降的第三世皇帝子婴。并且项羽的虚荣心极强,据《史记》记载:项王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样的残暴与虚伪,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吗?他的这种性格最终使他众叛亲离,走向灭亡。

在楚汉之争中,项羽与刘邦进行了诸多较量,如:举兵攻秦,鸿门宴,再到垓下之战,项羽从一开始的兵十倍于刘邦而最终寡不敌众,有人认为项羽是英雄的代表,他的战败是天意,然而通过上述的种种原因表明,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败在了自身上,自身上存在缺点而又不加改正,不听劝阻,一步步走向末路,最终落得四面楚歌。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屈原自杀真相:并非以身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屈原

    导读:每年端午节在吃粽子的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是一个爱国诗人屈原的牺牲,才有了这个纪念日。屈原以身殉国的事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可是在深入挖掘事情真相后,也许其中隐情会让这个故事变得不太美好,屈原也许并非以身殉国。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

  • 他勇过关羽官盖赵云 却被冤枉一千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

    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5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这对于从来都没

  • ​明朝亡国之君 崇祯也是个生不逢时的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崇祯

    明熹宗是大明王朝中一位十分短命的皇帝,而最让后人关心的,不是明熹宗的死因,反而是明熹宗为什么传位崇祯。关于明嘉宗为什么传位给崇祯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始终没有一个较为确切的答案。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由于明熹宗没有子孙,在临终之际,为了保全朱家的大明江山,只能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与自己血

  • 揭大明王朝竟掺杂了韩国祖先血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明

    明成祖朱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存在复杂争议的皇帝,曾经残忍地虐杀了三千宫女,引起了民间的强烈愤恨。但关于他的争议还有另外一个焦点,就是他的亲生母亲是到底谁,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他的母亲是个朝鲜人,这是真的吗?明成祖生母是谁这个问题自从朱棣登上皇位便开始引起了争议,只是当时迫于形势,这种争论只是在民间口

  • 揭秘唐太宗竟是篡改历史的大骗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正是由他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然而对于他取得皇位的过程,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在野史和民间流传中,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长兄李建成,然后逼迫父亲唐太祖李渊退位,从

  • 寒门出贵子:狄仁杰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狄仁杰

    他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但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帮武则天驾驭帝国航船躲过多处险滩,却在临终前预谋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他品德高尚但手段灵活多变,最终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得以保全自身。狄仁杰什么出身?科举上来的非贵族家庭子弟。时代需要这种人。说到这一项,就不能不说说当时的

  • 林则徐是怎样从争议人物到全民偶像 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林则徐

    在这些历史叙述中,为了衬托林则徐,琦善等人甚至道光都成了反动派、昏君、卖国贼。如果不是他们的捣乱与破坏,广大人民群众在林则徐的领导下,肯定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清代终结后,两极化的林则徐形象再度演变,民国时期的历史书对其多有反思乃至批评。而1949年后对林的评价以褒为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

  • 巾帼英雄平阳昭公主米汤退敌兵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平阳昭公主

    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他本身并没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手段,能赢得天下,全靠的是他的几个儿子,特别是李世民。而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她的军事领导能力也完全不在她的几个兄弟之下。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并没有提及平阳公主的姓名,后人习惯称之为李秀宁。很早的时候,李渊便把李秀宁许配给了他的

  • 秦始皇杀方士却背上了“焚书坑儒”的罪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

    提到秦始皇,大家都不会忘记焚书坑儒这个巨大的污点。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举办了一场酒宴,宴席之上,博士淳于越以古人事例反对亲皇朝的郡县制,秦始皇听后不太高兴,于是对郡县制进行廷议,这时候李斯站出来替郡县制说话了,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在有些人不学今人而只学古人,非议当世,扰乱百姓之心,因此,禁止是上策”

  • 乾隆皇帝弘历身世究竟隐藏了哪些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皇帝弘历

    关于弘历的身世之谜,有多种说法。一是说,有一次,雍正去狩猎,喝了鹿血之后,临幸了一位宫女。后来,这位宫女怀上了雍正的孩子,生下后,抱给了熹妃收养,而这名孩子就是弘历。另外一说法是,雍正将钮祜禄氏所生的孩子和陈世倌夫人所生的孩子进行了调换。原因在于,钮祜禄氏生了一名女孩,钮祜禄氏生产当天,陈世倌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