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如果还活着的话 法正能不能阻止刘备东征

法正如果还活着的话 法正能不能阻止刘备东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1/14 18:27:04

还不了解:法正和刘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法正还在,他能阻止刘备东征吗?

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经感慨的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刘备,不让他向东攻打孙权。即便是刘备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也不会遭受这么惨重的失败。那么,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真如诸葛亮所言,能够阻止刘备东征吗?

一、深受刘备和诸葛亮器重的法正。

从诸葛亮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备对法正的器重。这种器重是大家公认的,刘备也从来没有掩饰过这种感情。在法正去世的时候,刘备为他的死十分痛心。刘备痛哭流涕了好几天,并且亲自给了法正翼侯的谥号。这在刘备一生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连关羽的死都没能得到他的谥号。

法正之所以能够得到刘备的器重,是因为他的才能弥补了刘备的欠缺,他的志向与刘备相适合。法正是张松孟达的朋友,他受张松委托,借刘璋迎接刘备入川的机会,和孟达一起带兵迎接刘备。刘备见到法正和孟达后,将孟达留在荆州,只带了法正入川。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和法正一见如故的感情。法正见到刘备后,就向刘备献上夺取益州的建议,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在随同刘备进行夺取益州的战争中,法正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刘备的嘉奖与重用。

法正在刘璋的手下一直不得志,在得到刘备的重用后,有了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向刘备建议夺取汉中,发起了汉中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法正的计谋大放异彩。他在双方陷入相持状态后,向刘备建议插入敌军纵深,夺取定军山要地。在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夺的时候,在法正的策划下,黄忠斩杀夏侯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夏侯渊一死,曹军在汉中的防御陷入崩溃。曹操见势不妙,只得亲自率军来救援汉中。在刘备的凭险防御的战术下,曹操无法取胜,只得承认失败撤出汉中。曹操在得知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时候,说就了解刘备想不到这样的妙计,肯定是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他还感慨地说自己收揽天下英才,为何单单遗漏了法正呢。

法正的智谋连诸葛亮也十分佩服。诸葛亮在治理蜀中时,他崇尚从严治理。可是法正在得到刘备重用后,对于自己过去遭受恩仇都予以回报。史书说连一饭之德、睚眦之怨都不放过。有人将这种情况向诸葛亮报告,诸葛亮却说法正对刘备劳苦功高,适当放他一马算了。实际情况是诸葛亮了解刘备对法正的器重,不想去对法正治罪罢了。

二、法正阻止刘备东征的可能性。

既然法正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器重,那么如果他还活着,能否改变刘备的决定呢?如果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确实是存在这一可能性的。我们看当时刘备选择东征之前,和部下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有很多人都反对发起东征,这些人的幕后指使者就是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战略中,联吴抗曹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这也是当时蜀汉最正确的选择。面对最强大的曹魏,弱小的蜀汉和东吴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魏才有生存发展的机会。因此,在刘备选择东征的时候,就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对。

不过诸葛亮深谙为臣之道,他身为丞相位高权重,再加上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任职,因此诸葛亮不能公开的表达反对意见。因此,诸葛亮一方面采取消极的态度,让刘备了解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让所有能够向刘备进谏的人员,劝说刘备放弃东征。

这些人的代表就是赵云、黄权秦宓。但是这些人的劝说都遭到了刘备的拒绝,而且秦宓因为言辞恳切还引起了刘备的大怒,险些遭到不测之灾。多亏诸葛亮等人的营救,才被关押起来,留了一条性命。

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当然会想起法正。因为无论法正是否和诸葛亮的战略观点一样,他在这次选择作战目标上是和诸葛亮一样的,那就是指向秦川方向。我们如果看法正向刘备提出的建议来看,他的观点和庞统差不多,都是建议刘备以益州为根据地,依托它来争夺天下。

并且法正比起庞统,在战略上更进一步。他不但劝刘备以益州为根据地,还劝刘备北取汉中,作为下一步出兵秦川的根据地。这种选择与法正的出身有关,他原本是汉朝右扶风郿县人,也就是秦川人士。北出秦川既能够让法正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让他发挥熟知战场的人文地理的优势,又可以让他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对于恩怨分明的法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他肯定会支持诸葛亮,倾向于北出秦川的选择。相比那些荆州出身,急欲夺回家乡的人士,法正更占有益州本土人士的优势。如果法正出面向刘备劝说,刘备肯定会认真考虑。这样,诸葛亮劝阻刘备的一派就有可能占据上风。

而且法正和憨厚朴实的赵云、黄权、秦宓不同,他不但和刘备关系密切,而且两人志趣相投,有着许多共同语言。法正能够运用自己的智谋,让刘备听从自己的意见。比如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在一次战斗中因为战局不利,气得坚决不撤退,也没有人敢劝谏他。这时法正不顾矢下如雨,走到在刘备的前面。

刘备对法正说,你赶快躲避敌人的箭雨。法正回答说,你身为至尊,还亲冒矢石,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小人呢。于是刘备对法正说,好了,咱们一起撤退吧。就这样,法正在无形之间就解决了刘备的难题。相比赵云的直来直去,黄权的花言巧语和秦宓的犯颜直谏,法正的办法要高明百倍。相信如果法正还活着,他一定能够想出巧妙的办法,让刘备放弃东征的选择。

三、法正若在,夷陵之战可能的结果。

在诸葛亮评论法正的话里,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即便是法正不能打消刘备东征的念头,也不会让刘备遭受惨重的失败。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东征的执念之深,黄权的劝谏里也说,如果刘备非要东征的话,自己甘愿担任前锋。法正如果要劝阻刘备,虽然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也有失败的可能。

不过,如果刘备要发动东征,肯定会带上法正。因为法正是刘备阵营中不可多得的智计之士,连诸葛亮都对他感到佩服。我们看蜀汉的战争,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蜀军擅长打运动战、野战,他们强悍的战斗力,让对手感到惧怕。但是,这么强悍的蜀军,却每每受挫于敌人的坚强防御之下。

在夷陵之战中,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这种场面屡屡出现。面对采取坚强防御战术的对手,蜀军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就是汉中之战的定军山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法正针对曹军的坚强防御,采取了迂回包抄,反客为主的战术,抢占了要地定军山,斩杀了曹军主帅夏侯渊,为汉中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如果法正跟随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可以预期的是,蜀军绝对不可能会被陆逊的防御所阻止的。法正可以针对陆逊的缺点,或者水陆并进,冲入吴军纵深。或者迂回包抄,从武陵直出荆州南部。这样就可以打破东吴的防御,逼迫陆逊与刘备决战。如果这样,没有威望,军心不稳的陆逊,不会是刘备的对手,蜀军很可能会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这也就是诸葛亮所说的,法正即便是不能阻止刘备东征,也不会让刘备遭到惨败的含义。如果法正随同刘备出征,蜀军就不会被陆逊死死挡住形成相持。刘备对于这种局面无计可施,他的诱兵之计被陆逊轻易识破。如果法正来指挥蜀军,会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攻敌所必救,迫使敌人出来决战。

即便是无法战胜吴军,法正也不会被陆逊的行动所迷惑,识破他的火攻之计,蜀军也就不会遭受那么严重的惨败。惋惜的是,法正的英年早逝,让刘备失去了唯一一个能够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谋士,也决定了夷陵之战的命运。

结语:

法正是刘备最器重的谋士之一,他出奇制胜的计策,让刘备屡屡获得辉煌的胜利。如果在夷陵之战前法正还活着的话,他的意见肯定会受到刘备的重视。法正是坚定的北出秦川的支持者,他的出面会大大增强反对伐吴者的力量。再加上他智计百出,能够让刘备听从自己意见。在他的努力下,刘备很可能会放弃伐吴的选择。

如果法正不能阻止刘备东征,他也会在战场上为刘备出谋划策。面对陆逊的坚守不出的战术,法正是蜀军中唯一一个能够打破它的谋士。如同在定军山一样,法正会指挥蜀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调动吴军出战。这样蜀军就可能在野战中击败对手,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即便蜀军不能击败吴军,法正也会识破陆逊的计谋,不会让蜀军遭受惨败。可以说,法正的英年早逝,让蜀汉的命运蒙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是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感慨法正的根本原因。

标签: 法正刘备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喜好寡妇这个癖好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东汉末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在这时期,汉朝的制度崩溃,于是全国各地开始涌现出了许多军阀势力,而这段时期也被称之为三国时期,在这一段时期之中,有被人称之为英雄的孙权,也有被我们称之为枭雄的刘备,同时,更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他们这三

  • 唐玄宗罢免大唐猛将王忠嗣的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唐朝

    唐玄宗罢免大唐猛将王忠嗣的原因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忠嗣是唐代名将,他的父亲是武将出身,所以王忠嗣在长期耳濡目染之下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很快就成为了骁勇善战的名将。不过树大招风,王忠嗣的父亲很快就被陷害,然而唐玄宗十分欣赏幼年王忠嗣,于是将他接到了宫中一起生活,还将他

  • 尉迟恭三次救李世民,当时情况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唐朝

    尉迟恭三次救李世民,当时情况分别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尉迟敬德本来是个打铁匠,这哥们估计工作比较认真,在打铁的时候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八块腹肌自不必说,强悍的肱二头肌,让人望而生畏。因此起兵创业的刘武周看中了尉迟恭,就让他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尉迟恭不负所托,每战必捷,因

  •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怎么打才能取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三国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怎么打才能取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此提议深谙用兵之道,但是不可行,更不能取胜。我们回顾一下黄忠斩杀夏侯渊的过程。黄忠进攻,夏侯渊防守。但是夏侯渊性急,不听张郃的劝阻屡屡出来迎战,生擒了黄忠的部将陈式。法正定下反客为主之法,黄忠依计而行。夏侯渊不服,令部

  • 古代大臣私生活混乱会被惩罚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宋朝

    古代大臣私生活混乱会被惩罚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古代,大臣私生活混乱是一种大罪,远非当今仅停留于道德谴责的范畴。《金瓶梅》中,西门庆是在当地权势熏天的官吏,与潘金莲长期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若不是西门庆有钱有势,最少要判一年半的有期徒刑,而潘金莲则是两年。同时按照法

  • 同样都是挟天子 董卓和曹操结局为什么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董卓,皇帝

    对董卓挟天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挟天子招致天下诸侯来攻,为何曹操挟天子竟能令天下诸侯?董卓这个人非常不简单,不是一个嗜杀暴虐就能概括的。他嗜杀,但为什么没杀袁绍;他残暴,但为什么留着王允。除了已经势同水火的对手被董卓咔嚓了,董卓真得没杀多少大臣。至于杀

  • 孔融四岁就学会让梨 孔融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融,曹操

    对孔融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孔融让梨家喻户晓,他最后又是因何而死?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当时有一名叫做张俭的逃犯因为在朝廷犯事而被缉拿抓捕,为了躲避官府的追踪就一直在四处躲避。这个时候他也突然想到了昔日旧友,于是就行色匆忙的跑到了孔褒家,当时的孔融不过

  • 魏延死后为什么会被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三国

    魏延死后为什么会被灭三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魏延的死亡纯粹是魏延和杨仪争权导致的,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一直不和。而且两人在心胸上都属于非常狭隘的那一种人,原本有诸葛亮在那里放着,魏延和杨仪都会卖诸葛亮的面子,不会闹出大乱子。可是诸葛亮死亡之后,问题就出来了,诸葛

  • 王黼简介:北宋末年宰相,其人才智出众但毫无学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黼,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黼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黼[fǔ](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北宋

  • 诸葛亮没有军事能力吗 诸葛亮北伐为何基本没有打过胜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三国

    对诸葛亮军事能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五次北伐,真的没打过胜仗,没有军事能力吗?今天看到有人说,“诸葛亮历史上带兵没赢过”“魏延强于诸葛”的言论。说实话但凡是看过一点史书的人,都不会说出这种话啊。而且,相信魏延的午谷之计谋能实现的不是意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