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汤思退为什么成了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

汤思退为什么成了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29 更新时间:2023/12/21 7:51:48

汤思退难在何处?为人难,做官难,归去难,人生何处不为难!

汤思退是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举进士,以右从政郎授建州政和县县令,后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出任秘书省正字,从此,进入中央首脑机关,参与朝政,历任多职,按照《宋史·汤思退传》的说法是:“登郎曹(尚书省各部郎官),贰中秘(中书省秘书省合称),秉史笔(修史)。”他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随后重用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成为朝廷核心决策层的重要一员。

绍兴是宋高宗赵构的年号,也是他最后一个年号,前后共三十二年。高宗自绍兴十一年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以后,不图北进,偏安于江南。所以,主和的秦桧稳坐宰相之位,认真贯彻着高宗的求和政策,苟延残喘。

而作为南宋政府班底的一员,上面有权力如日中天的宰相秦桧,再上面有翻云覆雨的皇帝高宗,而下面还有一群天天上章要求皇帝北伐的主战人士,汤思退这个夹在中间的副宰相,便有些上下为难。比如,他要讨得高宗的欢喜,不得不想方设法,绞尽脑汁。

元人笔记《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载一事说,宋高宗一日与随侍在侧的汤思退闲聊,高宗问汤思退的家乡有什么奇闻趣事,汤思退为凑趣,随口杜撰道:“我家乡有一石头雕刻的僧人,旁有题刻曰:‘云作袈裟石作身,岩前独立几经春?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高宗听后,拍案叫绝,“遂大称旨”。然而,皇帝一高兴,汤思退却急了。为啥?因为所谓石僧题刻一说,石僧虽在,但题诗却子虚乌有,没这个东西,诗是他为讨好高宗而杜撰出来的。他担心高宗哪天想起石僧或会去验证,所以连夜安排人回到家乡,赶快将自己杜撰的诗刻于石僧旁边,你说要让皇帝表扬一下“称旨”,难不难?

秦桧去世前,也给汤思退出了一道难题。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入膏肓,眼看不日就要撒手而去。临终,秦桧特将参知政事董德元和汤思退召至病榻前,交待后事,并各赠黄金千两。面对如此巨额馈赠,两位副宰相都犯难了,董德元担心不受会让宰相以为人未死就开始疏远他,不敢推辞,收了。而汤思退呢?却担心收了后,秦桧会以为自己盼他早死,遂非常不好意思地拒绝了。

不过,他的拒绝虽然万般无奈,却也给他带来了一个仕途上的柳暗花明。秦桧去世后,宋高宗虽然知道秦桧一直在忠实地贯彻着自己的求和偏安的政策,但由于秦桧任相时间尤其是独相时间太长,其党羽遍布朝中,对于继任者,当然不能是秦党,否则,皇权可能架空。于是,高宗因为汤思退拒绝了秦桧的馈赠,断定汤思退绝非秦桧一党,便将他作为宰相培养,不久升汤思退为知枢密院军事,后拜尚书右仆射,重用为宰相。

然而,宋朝的宰相并不好当,因为有一帮台谏、御史成天眼睛像猎豹一样紧紧盯着你,不做事吧,他说你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做事吧,他说你作威作福,有权就任性。所以,汤思退任相没几年,御史就以“挟巧诈之心,济倾邪之术”而弹劾他,结果他被高宗罢官,以观殿大学士奉饲,让他一边休息去了。只是,他的去职,并不是因为路线错误,而是御史的信口开河恰恰对上了宋高宗的好恶,可见伴君的确如伴虎。

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厌倦了朝政,便传位于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希望振兴,起用主战派张浚为宰相,于隆兴元年(1163)发动了隆兴北伐,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北伐失败后,求和又成朝廷主旋律,孝宗再次起用汤思退为相,主持求和事宜。由于在求和的过程中金人狮子大开口,索地要钱,贪得无厌,汤思退在其中左右为难,最后落下很多口实,御史们又群起而攻之,导致他复相才一年多便再次罢相,而且“责居永州”,如同放逐罚配,可见处罚之重。然而,主战是孝宗,求和也同样是他孝宗,其向天下交待的责任却要汤思退负,这不是明摆着要他代人受过?所以,为官难,为相更难。

据说,汤思退在被贬的路上,曾作一首《西江月·被谪怀感》:“四十九年如梦,八千里路为家。思量骨肉在天涯,暗觉盈盈泪洒。玉殿两朝拜相,金旨七度宣麻。番思世事总如华,枉做一场话靶。”

两朝拜相,七度宣麻(要职任命),如今却驮着残阳归去,甚至还是代人受过,想必他的悲苦之情,当如死灰吧。但即便如此落寞凄凉,许多人仍不愿放过他,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联名上书,弹劾汤思退奸邪误国,招致敌人前来,要求将他斩首。当汤思退听到这个消息后,日夜不安,心如刀绞,不几日竟然在路上惊悸而死。

标签: 汤思退宋朝

更多文章

  • 崇祯抓住袁崇焕后问了哪三个问题?他又为何一言不发保持沉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崇焕,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崇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崇焕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国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强求!但是,从当时他被抓时候的记载看,他绝不清白,崇祯抓他是有理由也有必要的!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知道,袁崇焕被崇祯质问三个问题:(1)为何杀毛文龙?(2)为何

  • 刘禅投降后并没有被杀 刘禅晚年生活过的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禅,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63年,邓艾率领魏军攻到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考虑若反抗,百姓必遭涂炭,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于是,带领群臣向邓艾投降,蜀国灭亡。司马昭下令将刘禅君臣送往洛阳,从此刘禅就过上了囚禁的生活。刘禅到洛阳,司马昭父子不仅没有杀他,

  • 管仲有哪些作为?他为什么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管仲,齐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管仲,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这个管仲,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对于齐国可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齐桓公能称霸天下那可都是管仲的功劳。虽然管仲对于齐国贡献很大,但是为什么他会被称之为春秋第一相呢?历史上的管仲到底有多厉害呢?1、管仲为什么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担任齐国宰相后,

  •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为何差点杀了朱高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为何差点杀了朱高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从此开始休养生息,中原百姓过上了期盼已久的太平日子。然而,“洪武之治”只持续了31年,明朝百姓又一次遭受到了战争的洗礼,这场战争,不是来自于外敌,而是

  • 莽古济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她为什么会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莽古济,清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莽古济的故事。清太祖努尔哈赤一共有八个女儿在史书中有记载,其中两个人的身份很特殊,那就是大女儿东果格格和三女儿莽古济。东果,是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所生,那个时候建州还未统一,后金也没建立。莽古济的母亲也是大妃,即富察衮代,因此

  • 唐朝美容女王永和公主都有哪些美白秘方?她到底有多痴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永和公主,唐朝

    永和公主,初封宝章公主(又作宝贞公主),唐肃宗第八女,母韦妃。后来韦妃的家族受到了朝廷政事的牵连,族人中不幸出了一个叛国的贼人,韦妃也受到了韦家牵连,失去了皇后的资格,这就意味着永和公主也失去了嫡出公主的身份。后来韦妃与肃宗和离,后来被贬为庶人,抑郁而死。虽然亲生母亲被贬为了庶人,但是因为姐姐和政公

  • 王安中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安中,宋朝

    王安中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

  • 曹丕和曹植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人关系真的势同水火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丕,曹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与曹植关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这是《世说新语》对曹丕曹植两兄弟关系的说法,那么,曹氏兄弟在历史上的关系真就到势同水

  • 武则天称帝前经历过哪些坎坷?她最后为何将皇位还给李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唐朝

    对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可以说是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世人仰慕它的强大、佩服它的开明,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男性主宰一切的时代里,武则天做到了所有女性想都不敢想的事,她

  • 诸葛亮当初对马谡如此看重 诸葛亮最后为什么会挥泪斩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马谡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挥泪真的是情深意切吗?对于马谡失街亭来说,这个锅都会推在马谡身上,正是因为马谡自恃才高,骄傲自大。最终遭到司马懿四面包围,水源被断,最后惨败丢失要地失街亭固然是马谡之错,但是诸葛亮也应该为此负责,甚至说是诸葛亮计划里面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