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代黄式三对《后出师表》提出两大疑点

清代黄式三对《后出师表》提出两大疑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63 更新时间:2024/1/16 18:11:31

众所周知,三国的盖世奇才诸葛亮不但计谋出众,而且文采也出众,特别是他的前后《出师表》更是三国时期的文章名篇,千百年流传下来。《前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是诸葛亮兴兵北伐曹魏之前写给蜀汉后主刘禅的。表中陈述他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决心;又可嘱后主励精图治,“亲贤臣,远小人”,依靠忠纯良实之臣下,把国家治理好。《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此文评价很高,将其收入诸葛亮传和他的文集中。

《后出师表》写于公元228年,是诸葛亮第二次兴兵北伐曹魏之前写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当时曹魏的大将曹休在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被东吴名将陆逊打败,魏军东下救援,关中空虚。诸葛亮欲乘此机会再伐中原,但由于第一次北伐的失败,群臣对此举多有疑虑,诸葛亮乃在《后出师表》中分析当前形势,伸张“讨贼之义”,表明自己“鞠躬尽瘁”,以死报国的决心。

然而,对《后出师表》的真实性提出否定意见的首先是清代的一些学者。清代学者黄式三在《做季居集》中说:“世传诸葛亮武侯有前后出师之表…前表悲壮,后表衰飒。前表意周而辞简,后表意窘而辞缍。岂街亭一败,遂足以禠其魄而夺其气乎!以是知后表之为腰也……独不思《赵云传》乎!《云传》日:“建兴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七年,卒。而后表作于六年之十一月,已言赵云之丧,其谬著矣!”

黄式三在这段话里,对《后出师表》提出了两个疑点:

一个是文气问题,即“前表悲壮,后表衰飒”等等。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这一点不能证实《后出师表》是赝品。因为文章的“悲壮”或“衰飒”是由写文章时的环境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不能说一个人只能写文气一样的文章,也不能说两篇文气有差异的文章就一定是两个人写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是在两种情况下写就的,《前出师表》是在第次北伐前写的,当时的蜀国“南方已定,兵甲甲已足”,虽然魏国的兵力在整体上比蜀国强大,但诸葛亮兵出祁山,与魏国争衡凉州,还是有把握的。所以他对这次用兵,信心比较足。在这种情况下写的表章,文气自然也比较足。

《后出师表》是在第二次北伐前写的,当时的蜀国,刚经历了祁山兵败、失街亭、斩马谡的打击,诸葛亮自贬三等,虽经近一年的恢复,但军力已大不如以前,在这种情况下写的表章,能不是“悲壮”之余有一点“衰飒之气吗?

这一点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倒很理解,他在《后出师表》的末尾注云:“自祁山之败,亮益知魏人情,故其所言如此。”而且《后出师表》除了“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这几句,有点“衰飒”之气外,其他如力驳各种反对北伐之议,指明

“今贼适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文情慷慨,壮怀激烈,并非都是“衰飒”之气。

就文气而论,除了差异之外,还有许多共同的东西,例如两篇中数引“先帝”,恳恳恻侧,情切意深;又如两篇中自谦屡屡,“庶竭驽钝”(前),“臣驽下”(后),谨慎小心,兢兢业业;再如两篇中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前),“寝不安席”(后),忠款之意,溢于言表。这些共同的东西不很能说明前后《出师表》系出一人之手吗?

黄式三对《后出师表》的第二个疑点是赵云的卒年问题。他认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说赵云死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后出师表》写于建兴六年十一月(公元228年),其中却说赵云已死。如果《后出师表》真是诸葛亮写的,怎么他连赵云的卒年都不清楚呢?

这个问题清代学者何焯做过分析。何焯说:假若赵云在诸葛亮第二次兴兵北伐时还健在,那么诸葛亮“必(让其)别统万众,使其复所负”,但第二次北伐时,赵云的名字不再出现,因此,赵云很可能死于《后出师表》之前(即建兴六年十一月或十一月之前),《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的死亡日期,比实际死亡日期拖后了几十天。因为建兴六年十一月与建兴七年一月相差只有几十天。死亡日期,多写或少写了几十天,在现代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能以此证明《后出师表》就是伪作。

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后出师表》中的李服、阳群、马玉、阎芝等均不见于《三国志》,以此反证《后出师表》之伪。但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魏纪明帝太和二年注中已考证李服即王服,“与董承谋杀(曹)操,被诛”,又阳群是蜀将,总任巴西太守。马玉、阎芝等虽然在《三国志》上查不到名字,但三国人物数以千计,有传者仅占少数,也不能据此以否定《后出师表》的真实性。

还有《后出师表》中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屡为后人引述。现代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等也曾引用诸葛亮的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革命群众。

处于大变动时代的诸葛亮胸怀大志,才华杰出。他为三顾茅庐的先帝刘备所感动,企望扶助刘刘备的继承人刘禅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业,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只有这等胸怀、这等激情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历史名句。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史官万斯同年幼闭门苦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师事黄宗羲。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万斯同是清朝初年著名史学家,师从黄宗羲,并在老师的鼓励下以布衣身份主编《明史》,前后花了19年时间,最终不衔、不接受俸禄,保持了名节

  • 魏国霸主曹操竟然是个色魔,染指好多有夫之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

    曹操喜欢过多少女人,染指过多少女人,在已经尘封一千八百多年之后今天,我们恐怕已经无法统计。但是我们据《三国志·后妃传》等有关史料记载,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后来又有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妻妾。这些人,能够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都给曹操生

  • 唐太宗放囚犯回家探亲,要求一年后回来问斩,结果一个囚犯都没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不仅知人善用,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且还善待百姓,令四海臣服。他在教导太子时曾说:“君主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他常常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公元628年,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后宫闲逛。看着皇后身边侍奉的大小不一的宫女,李世民问:“你们都

  • 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爱新觉罗·阿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爱新觉罗·阿敏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清初宗室、将领,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后金四大贝勒之一。努尔哈赤年间,曾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皇太极时期,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战功赫赫。天聪四年,因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

  • 爱新觉罗·阿敏是努尔哈赤最倚重的大将之一,为何皇太极继位后将他圈禁至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爱新觉罗·阿敏,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阿敏是后金开国功臣之一,他骁勇善战,功勋卓著,被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可是为何皇太极继位后,却将他圈禁至死呢?阿敏是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次子。舒尔哈齐当年和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两人协作配合,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舒尔哈齐功劳不小。随着势力的变强,舒尔哈齐不甘心听命于

  • 蒙古灭大理之战:忽必烈仅3个月即荡平大理,段氏皇族反而感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忽必烈

    大理国可算是中国古代各边疆政权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了,这当然要拜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所赐,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传奇曾经不知让多少或年老年少的“金粉”为之痴迷。可惜,历史中的大理国可没那么威风,其太祖段思平在云南建立大理国后,一直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关注于内政,在当时世界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大理国历代皇帝

  • 多尔衮有兵有将大权在握,为什么没办法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清朝

    多尔衮有兵有将大权在握,却始终无法夺权称帝,是因为有个他永远消灭不了的对手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也就是皇太极去世五天后,多尔衮来到三官庙,他要在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两位大臣索尼与图赖,探询两黄旗对皇位继承人的最后态度。索尼却直截了当地

  • 爱新觉罗·多尔衮大清第一王爷,死后却被掘坟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多尔衮,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他是大清第一王爷 死后却被掘坟鞭尸,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皇子,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在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多尔衮排行第十四,他的同胞兄弟还有排行第十二的阿济格与第十五的多铎。有两件事情,可能对多尔衮的一生影响巨大:一件是他的亲生母亲

  • 朱温为什么会背叛黄巢,转头投降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温,五代十国

    XXX,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第一、朱温普通出身,参加农民起义,公元852年十仲春,朱温身世在宋州砀山县午沟里,朱柔顺朱元璋一样,都是平民皇帝,但他的身世会好少许,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牵

  • 历史上真实的高俅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俅,宋朝

    曾投在苏东坡门下、做过贴身仆人的高俅是怎样一个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家要是看过水浒传这本书的话,肯定都会知道高俅这个人吧,在水浒传当中高俅这个人可以说是坏透了,诡计多端而且无恶不作,甚至还在书中陷害了林冲等不少的梁山好汉,但是小说终究是小说,在历史上高俅这个人到底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