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姚崇: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姚崇: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4/1/6 22:22:59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开元九年(721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姚崇祖籍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

武周宰相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处理得当,有条有理,深受武则天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

圣历元年(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改任凤阁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长史。

长安四年(704年),姚崇因母亲年迈,请求辞去官职。武则天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职,但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不久,武则天又让姚崇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推辞道:“夏官执掌兵权,臣是相王府属官,兼任夏官不利于相王。”武则天深以为然,便改任他为春官尚书。

武则天晚年,男宠张易之欲把长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调到定州,充实私置寺院,致使僧人上诉。姚崇不顾张易之的屡次说情,断停此事,因此得罪张易之,被贬为司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头衔。九月,姚崇出镇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并举荐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宰相。

朝野互任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与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复辟唐朝。姚崇恰于此时回到京城,得以参与政变密谋,因功赐爵梁县侯,实封二百户。不久,姚崇被外放为亳州刺史,后历任宋州、常州、越州、许州。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继位。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姚崇与宋璟协力合作,革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请托,使得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唐睿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干扰朝政,诸王手握兵权,对皇太子李隆基构成威胁。景云二年(711年),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建议将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为刺史,将岐王李隆范、薛王李业由羽林将军改为东宫属官,并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太平公主大怒,指责李隆基。李隆基无奈,只得上奏皇帝,称姚崇离间宗室。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后历任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他政法简肃,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颂扬。

辅政开元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后到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检阅军队。当时,姚崇正在同州担任刺史,距离新丰不到三百里,按规定应到行在见驾,而唐玄宗也密召姚崇前来。姚崇到后,与唐玄宗议论天下大事,侃侃畅谈,不知疲倦,唐玄宗有意任命他为宰相。姚崇遂提出十条政治主张。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姚崇拜相后,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他从整饬制度入手,罢去冗职,选用官吏,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灭蝗救灾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地区发生蝗灾。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姚崇上奏道:“《诗经》道:‘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帝也曾下诏道:‘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这些都足以证明灭除蝗虫是应该的。蝗虫怕人,容易驱除。田地都有主人,让他们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会很卖力。夜间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只是因为没有尽力。”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

当时,朝议鼎沸,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唐玄宗犹豫不定。姚崇进言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事物的发展常有违反经典而切合潮流的,也有违反潮流而合乎权宜的。古时曾有蝗灾,只因不肯捕杀,以致发生饥荒,百姓相食。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唐玄宗深以为然。

唐玄宗虽被说服,但百官仍疑惧不安。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岂是人力所能除。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如今蝗虫可以驱除,若任其成灾,粮食将被食尽,到时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果天降灾殃,有我姚崇承担,绝不会推诿给您。”卢怀慎无言以对。

地方官员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姚崇写信责备道:“刘聪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古时州有良守,蝗虫不敢入境,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杀蝗虫。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虽然连年蝗灾,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晚年荣宠

姚崇在京城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疟疾卧床不起。唐玄宗每日派遣使者数十人,前去探病,每遇军国重事,都命黄门监源乾曜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唐玄宗采纳源乾曜的建议,命姚崇搬入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侍疾。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极力推辞。唐玄宗道:“设置四方馆本就是为官员服务,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如果可能,朕恨不得让您住进宫里,您不要推辞!”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到舆论的非议。中书主书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也极力营救。唐玄宗对此非常不悦,在赦免京城罪囚时,特意在敕文中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唐玄宗虽将姚崇罢相,但对他仍极为尊崇,让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封姚崇为太子少保,但他却因病没有接受。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又追赠姚崇为太子太保。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李道宗可以说是战功累累,为何却被影视小说给丑化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道宗,丑化,文史百科

    李世民的弟弟李道宗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弟弟,很多人对他其实并不是很熟悉,毕竟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把所有关注点都吸引过去了。但是李道宗也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而且战功累累。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却被丑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李道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白江口之战唐军为何能以一敌四?白江口之战后倭国改名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白江口之战,战史风云

    公元663年,8月27日,朝鲜半岛南部的熊津江口,如往常一样的风平浪静。唯一不同的,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海战即将上演。倭军(此时日本还不叫日本,《大宝律令》后才称日本)一千余艘战舰,在其统帅阿倍比罗夫、庐原君等人的率领下,联合陆上的百济军队,共计五万余人,气势汹汹的向熊津江口杀来。不料,却被大唐刘仁轨不

  • 揭秘清朝皇妃避孕秘术 太监按摩驱赶“小蝌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清朝皇妃,历史解密

    之前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的避孕术,现在来看看在清朝的贵妃什么的,是靠按摩来避孕的。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记载:微按后股穴道,以驱赶小蝌蚪。这样都可以!清帝若夜宿皇后处,敬事房太监会将准确的年月日记录在册,以确证皇后所得的是龙种。对嫔妃的态度则完全不同。与前述房中之术的观念有相

  • 温婉贤淑的武惠妃真的害死了太子?又怎会被吓死?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惠妃,唐朝,野史秘闻

    武惠妃是武则天堂侄桓安王武攸止的女儿。从亲戚关系上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表妹。据《全唐文》记载,武惠妃“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也就是她性格温婉贤淑,行为雍容典雅,且精通文史。后宫漂亮的女人多得像花一样,她能一下子迷住风流天子唐玄宗,说明这个女人着实不简单。开元初年,玄宗越发宠爱武氏

  • 刘继兴是什么样的人?想当官,先阉割,真是亡国之君,必成亡国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继兴,五代十国,风云人物

    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就以读书做官作为他们的终极人生目标,因此,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治国安邦上,就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不过,在我国历史上,就出现过这样一个朝代,并且,当朝的统治者,还提出过这样一个要求:凡是想要做官的人,都必须要阉割。也就是说,想要做官就必须先将自己整成太监。这真是一个奇怪的

  • 到宋仁宗掌政时,北宋的社会风气就已产生了哪些弊端?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赵匡胤是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得的天下,其方式同此前五代十国那些帝王用阴谋手段抢权,并无多大区别。夺取政权后,如果也是继续不顾社会风气的净化、整顿,那么赵宋王朝,也只会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短命小王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匡胤同此前的那些军人政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用历史的眼光审

  • 长平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赵国和秦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

  • 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发达国家,美国,历史解密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

  • 穷小子救下大将军,成吉思汗竟将妹妹许配给他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宋朝,野史秘闻

    我国古代英雄豪杰众多,但论起欧洲人最佩服的人,当为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当年带领着蒙古铁骑南征北战,横扫了欧亚大陆,把欧洲人给彻底打服了。常言铁汉柔情,成吉思汗也有家人,战场上的他对待敌人残暴嗜血,但对自己的亲人却是宠溺万分。他当年有个唯一的妹妹名为帖木仑,长得十分漂亮,逐渐地长到了待嫁的

  • 苏代是怎么挑起挑起齐国与多国生死战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代,战国,风云人物

    话说在那战国时期,天下十分的动荡!天空中终日飘荡着战争的乌云,压抑非常!各国之间的关系也不和谐:很多国家之间表面交好,但是时刻处于互相怀疑的状态,你我一直提防着。秦作为改革的前沿国,秦的方方面面狂飞猛进,一跃超过其他敌手。这时生性霸道加上拥有强劲实力的秦国人就有了一统江山的想法。但是当时仅凭秦一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