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钟会决定谋反时,有哪些支持他?为何会失败?

三国时期钟会决定谋反时,有哪些支持他?为何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73 更新时间:2024/1/6 8:31:53

钟会,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在对蜀国的灭国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蜀汉灭亡,钟会先后扳倒了诸葛绪和邓艾,并兼并了诸葛绪和邓艾的部队,加上姜维投降,带了蜀汉的数万人马,还有钟会自己所率的十余万人,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钟会手握重兵,早有异志,于是,造反了。

然而,钟会造反,很快就失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没人支持钟会呢?到底是什么原因?

当时,钟会先上表诬告邓艾有反心,司马昭下令,让钟会收捕邓艾,钟会当时的兵力,是邓艾五六倍,逮捕邓艾很容易,但是,司马昭还是亲自带兵十余万到了长安,并且,先让心腹贾充率一万多步骑兵进入斜谷,驻扎在乐城,以防不测。

对于司马昭的做法,钟会心里非常清楚,司马昭这是不放心我,情况非常不利,如果不早做出决断,就更加麻烦,于是,钟会决定造反。

钟会的想法很简单,造反成功,可以夺取天下,毕竟有二十多万兵力,实力还是有的,如果造反不成,就退守成都,还可以像刘备一样,割据益州,称帝。

蓝图都是美好的,但是,钟会显然打错了算盘,他失败了。

钟会假借有郭太后的遗诏,起兵讨伐司马昭,让所有的部下以及蜀汉的旧官签名,对于不合作的,就囚禁起来,城门和宫门都关闭了,派重兵把守。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为太后发丧于蜀朝堂。矫太后遗诏,使会起兵废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议讫,书版署置,更使所亲信代领诸军。所请群官,悉闭著益州诸曹屋中,城门宫门皆闭,严兵围守。

本来计划不错,但是,还是出了纰漏,钟会帐下有一个叫丘建的人,本来是胡烈的部下,胡烈推荐给了司马昭,后来,丘建随钟会一起伐蜀,钟会非常喜欢他,并加以重用,丘建向钟会请求,让一个亲兵出去给胡烈取饮食,胡烈通过亲兵,将消息透露给了其子,说钟会挖了大坑,准备坑杀这些不配合的将领们,于是,这一消息一夜之间,传遍整个军营。

有人劝钟会,消息已经泄露,应该早点动手,但是,钟会犹豫不决,错过了时机。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会帐下督丘建本属胡烈,烈荐之文王,会请以自随,任爱之。建愍烈独坐,会,使听内一亲兵出取饮食,诸牙门随例各内一人。烈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曰:“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棓数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拜为散将,以次棓杀坑中。”诸牙门亲兵亦咸说此语,一夜传相告,皆遍。或谓会:“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会犹豫未决。

胡烈的部下以及其子等人,带兵杀了进来,火烧眉毛了,钟会急忙问姜维怎么办?姜维说,只能迎战了,没有别的办法。最后,外面的士卒都蜂拥冲了进来,杀死了姜维和钟会。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烈军兵与烈兒雷鼓出门,诸军兵不期皆鼓譟出,曾无督促之者,而争先赴城。时方给与姜维铠杖,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有顷,白兵走向城。会惊,谓维曰:“兵来似欲作恶,当云何?”维曰:“但当击之耳。”会遣兵悉杀所闭诸牙门郡守,内人共举机以柱门,兵斫门,不能破。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将士死者数百人。

值得注意的是,钟会手握二十多万大军,为何造反会失败?

其实,司马昭说的很清楚,蜀汉灭亡,蜀汉本地人,都人心惧怕,没人再敢造反了,而魏国的士卒,都想着赶紧回到家乡,没有人再有心思造反,何必给自己自找麻烦?钟会造反,只能是自取灭亡。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灭族耳。

司马昭的想法,确实很老辣,姜还是老的辣,钟会太年轻,想的太简单,太想当然了,果然,造反失败。

其实,除了司马昭说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钟会手下这些将士们的家属都在魏国,如果都跟着钟会造反,肯定家属就保不住了,这些士兵们,当然不愿意家人被杀了,本来打了胜仗,回去可以领赏,光宗耀祖,谁愿意再放弃眼前的赏赐,跟着钟会造反,连累家人?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张柬之到底是什么来头?两鬓斑白还可以做成这么大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神龙政变中女皇武则天是怎么被赶下台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神龙元年,一个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地现象发生了,说出来你都难以置信,皇帝与当朝宰相竟然都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二老当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算是旷古奇闻,其几率比中彩票还要小,他们是81岁的武则天和80岁的张柬之这两个活宝

  • 公孙述两次刺杀汉军大将,为何汉军不撤反而更加勇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公孙述,战史风云

    建武十一年(35),光武帝派岑彭与部将吴汉水水陆并进,从东边入蜀,而派来歙和大将盖延从北边入蜀,公孙述的巴蜀政权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了。公孙述当然不甘心,于是派出刺客暗杀汉军将领。一天夜里,汉军北路主将来歙在睡梦中忽然被一阵剧痛所惊醒。来歙挣扎着爬起来,连忙叫来卫兵。在烛光下,人们发现来歙的后背上插

  • 蒙恬手握30万大军,他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蒙恬,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驾崩后,蒙恬手握30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胡亥赐死也不造反?听完他死前说的这句话你就知道了,确实令人叹服!蒙恬出生于名将世家,是秦国秦始皇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始皇封为将军,攻破齐国后,凭军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深得秦始皇的恩宠。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 隋文帝若喜欢别的女人,独孤伽罗如何处置?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独孤伽罗,隋朝,野史秘闻

    隋文帝的皇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性格温顺、谦逊、知书达理,非常得隋文帝宠爱。皇帝去上朝的时候,她要送皇帝到大殿门口才离开,退朝后,还要去接皇帝下朝,然后,两个人再一起回宫,吃喝玩乐基本都守在一起相互照顾,时时刻刻不分离的节奏,足见他们的感情之深。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文献皇后也从不摆皇后的架子,不喜欢奢

  • 清朝彤贵妃四年生三胎为什么反而位分连降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清朝彤贵妃四年生三胎为什么反而位分连降三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彤贵妃来自舒穆禄氏,生于嘉庆二十二年,父亲玉彰是一名郎中(官位)。舒穆禄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来自旧姓“石抹”,属于契丹人种。而且,舒穆禄氏还是辽、吉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曾有八人

  • 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那韩国灭郑为何没有诸侯讨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各个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

  • 清军入关的战况如何?二十万人打败上百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军入关,清朝,战史风云

    满洲入关时到底有多少兵力?经过多年档案史料发掘,似乎至今没有找到直接统计。所以一般只能根据各种侧面资料进行推算。比如李新达1982年的文章,认为总兵力约20万。推算依据是:入关时,满洲八旗有310个牛录、蒙古八旗118个牛录、汉军八旗164个牛录。以满洲每个牛录300人、蒙汉每个牛录200人的平均值

  • 古代的夜生活单调吗 除了早点睡觉还能娶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蜡烛,历史解密

    时间再向前推个几十年,我们的上一辈有人还可能过着没电的生活,他们的照明完全依靠蜡烛和油灯。我们这一代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有电灯照明,现在很多人更是一刻也离不开手机,因此很难想象没电的生活该怎么过。其实,古人的夜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没有我们大家想象的单调乏味。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时代再到封建时代,一直都没

  • 雍正为何让年妃一介女流“卸甲”?背后有何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清朝,野史秘闻

    雍正王朝电视剧上映于1999年,至今已有20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诸多细节可谓是耐人寻味,并非是那种使人看一遍就忘记的肥皂剧,可以说是寓意深刻,是一部经典的职场厚黑学教科书。那么今天宋安之来分析分析雍正王朝中一个有意思的剧情,并且借此来说说雍正王朝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便

  • 历史上脱脱的一生有何作为?他为何会被撤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倘若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每个人都会想到元朝。蒙古铁骑的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倘若出现了一个如成吉思汗一样优秀的领导者的话,这支队伍便会攻无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