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外交官邓芝:因能言善辩受到了孙权的称赞

蜀汉外交官邓芝:因能言善辩受到了孙权的称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61 更新时间:2024/1/23 6:24:59

诸葛亮因准备南征为解除后顾之忧,派邓芝出访东吴,目的是让东吴息兵并连和东吴。东吴谋士张昭孙权曰:这是诸葛亮退兵之计,遣邓芝为说客也。权曰:当以何答之?昭曰:先于殿前立一大鼎,贮油数百斤,下用炭烧。待其油沸可选身长面大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却唤芝入见。休等此人开言下说词,责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人如何对答。

这刻意的安排是对蜀国的藐视与挑衅,也是对使者的威吓和考验。

芝行至宫门前见两行全副武装的武士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芝并无惧色昂然而行。至殿前又见鼎镬内热油正沸、左右武士目露凶光,芝面带笑容从容不迫。见孙权后长揖不拜,孙权大喝曰:何不拜!芝并不被告孙权的威势所吓倒。对曰: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权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郦生说齐乎!可速入油鼎。邓芝除了有胆量还有知识,他应该听说过陈兵设鼎的故事。所以他处境虽危但不乱,更不被吓退。芝大笑曰: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孙权闻之更如火上浇油,怒曰:孤何惧尔一匹夫耶?芝反问既然你不怕我,为什么愁我来说你?孙权质问邓芝,你是想为诸葛亮做说客来说我绝魏向蜀?芝曰:吾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乃设兵陈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容物耶?邓向孙权说明他专为吴国的利与害而来,用设兵陈鼎来迎接我,你(们)肚量太少了。孙权面对善言能辩的蜀国使者,听其声若洪钟、有条不紊的应对他有些惧怕了。他也自觉惭愧。叱退武士命芝上殿赐坐,问邓芝吴、魏之利害若何?希望邓指点迷津。邓说你想与蜀和或与魏和?孙权说正想与蜀讲和,但蜀主年轻,不能全始全终。邓芝回避了蜀主年轻的问题,对曰:大王乃命世之英豪,诸葛亮也一时之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为内侍,如其不从则兴兵来攻,蜀也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不复为大王有矣。

经过此有理有据的陈述孙权内心真的佩服邓芝的说话。邓见权的反应,以退为进。对曰:若大王以愚言为不然,愿将就死于大王之前,以绝说客之名。说毕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邓芝上乘的表演吓得孙权急止之。请入后殿以上宾相待。最后邓成功完成诸葛亮交给他的任务,将吴与蜀连和,共同对敌。

邓芝之所以取得成功,他在出使前应该了解过孙权的性格、为人、及掌握相当的历史知识,当然还有他的口才、智慧、胆略与应对能力,造就了他无与伦比的精彩说词。

事后吴王集多官(估计是如同现在的开会)曰:孤掌江南八十一州,更有荆楚之地,反不如西蜀偏僻之处也。蜀有邓芝不辱其主。在这孙权高度赞扬了邓芝他的外交能力,认为在他管辖的国家没有一个象邓这样的人。

后来邓芝再次出使东吴。权问邓芝曰:若吴、蜀二国同心灭魏,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喜不乐乎?芝对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未识天命所归于何人,但愿为君者尽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之方息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如是耶。

邓的回答说得上无懈可击,既不献媚孙权也不为蜀争光而得罪吴。同时也打消了孙权想当霸主的念头,也告诫为君者和为臣者。邓的说话精彩至极,获得孙权的厚赠。

标签: 蜀汉邓芝孙权

更多文章

  • 刘彻之孙刘贺或为海昏侯墓主:在位27天被削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海昏侯墓,刘贺,汉朝

    核心提示: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年仅5岁的刘贺承嗣王位,祖母是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女人。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 两个体系 海昏侯国与海昏县为两个并行体系(江西南昌),一个是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由皇室成员(即海昏侯)在海昏县建立的一个侯国,不干预朝政,无军权。一个是汉代高祖时期的一个行政区

  • 揭秘:朱元璋与陈友谅有何关系?是敌还是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陈友谅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很多历史文献中也多以神化朱元璋来丑化陈友谅,这是封建王朝“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使然。陈友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乱世里,他的行为法则确实当时通用的选择,他的错误在于,将这种法则发展到了极致,直到走火入魔

  • 盗清东陵时发生最诡异现象 康熙皇帝地宫棺内出鬼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皇家陵墓,张尽忠

    盗清东陵时发生最诡异现象,诡异在什么地方?先从组织老百姓参与盗陵说起——⊙号召大家挖“头号大地主的坟”,采取股份制 清东陵第二次被盗事件,比孙殿英盗陵造成的破坏性更大,盗出的随葬宝物也更多。他们怎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盗陵,又怎么能动员了那么多人参与?原来,王绍义、张尽忠采取了欺骗手法,“走群众路线”—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八子 为何结局却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芈八子,芈月,秦宣太后

    热播的芈月传,便是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芈月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太后称谓,始见于芈月。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

  • 揭秘:建文帝朱允炆竟险要明朝回归奴隶社会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文帝,明朝,奴隶社会,朱允炆

    明朝历代帝王,即便算上最后那几位常年风雨飘摇,被清军追得无处可跑的南明帝王。唯一一位执政生涯里被半路叛乱篡权成功的,也只有明惠帝朱允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文帝。对于这位悲催皇帝,明朝当时很多臣子百姓,哪怕面对胜利者朱棣的高压,依然对他表达了深切缅怀:除了被朱棣事后残酷清算,遭到暴虐灭族的齐泰方孝孺等

  • 解密:奸雄曹操为什么不去请名声已显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诸葛亮,三国,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正是诸葛亮的出山,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形成了三分天下。那么,就有一个疑问产生了:既然曹操为了统一,

  • 裴元庆是隋唐唯一硬抗李元霸三锤而不死的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裴元庆,隋唐,李元霸

    裴元庆可以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很多人称他是 。他是裴仁基的儿子,手拿一对银锤。年少就显现出惊人的臂力和军事才能,骁勇善战。在有些小说中,他死在了新文礼布置的阵法中。而在另外一些书中,他死在了孽世雄手中。他的武力过人,被称为银锤将。裴元庆的姐姐姐名叫裴翠云,是

  • 花关索是关羽的儿子吗?还是根本不存在关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花关索,关羽,三国

    在坊间传闻之中,关索绝对是一个性格、形象都非常复杂的人物。在我国古代,想要劫富济贫做善事,基本上必须要站在与朝廷的对立面,被称之为各种各样的“贼”,因此如果让他跟关羽有所牵连的话,那么就会对后者的名声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说中,并未对这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不做任何的记载。关索在荆州认二爷为父亲,

  • 解密:文人皇帝曹丕为何喜欢吹嘘自己的武功了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丕,三国,文人,

    曹丕是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人,他一生著述颇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文采的开国皇帝。然而,曹丕在《典论·自序》一文中,却用了大量篇幅来标榜自己的武功如何了得,自称“弓不虚弯,所中必洞”,一天能“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在和武学大师邓展切磋剑术时,不但“三中其臂”,甚至一度“正截其颡”;双

  • 解密:北魏雄主孝文帝拓跋宏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拓跋宏,元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表明了其心怀远大志向,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关于他的英年早逝,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