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生前为何不确定继承人?这是他一生最大错误

秦始皇生前为何不确定继承人?这是他一生最大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4 更新时间:2024/1/17 8:26:4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生前为何不确定继承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少子胡亥通过沙丘政变,一跃成为秦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秦二世,随后开始一系列“败家神操作”,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小命,也葬送了整个大秦帝国。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不在生前及早确定继承人,好让帝国的统治能够实现平稳交接呢?

一、迷信长生不老之术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很多帝王都迷信长生不老之术,希望能通过服食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样的皇帝有很多,包括且不仅限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嘉靖皇帝、雍正皇帝等。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主要是受到一个人的影响,这个人我们前面讲过,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天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同时也遇到了改变他后半生的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徐福

方士 徐福

徐福是一个懂得阴阳学说的方士,他把人能通过服食仙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思想传播给秦始皇。他在秦始皇的认知中,洞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此,始皇帝对徐福深信不疑,前后两次资助他到东海寻找仙药。并且随着秦始皇的衰老,他主观上也更加惧怕和厌恶死亡,迫切的需要仙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徐福能两次让秦始皇上当的根本原因。

二、自视甚高无比自信

秦始皇作为“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始皇帝,在他的潜意识中,觉得在他众多的儿子们中间没有一个能达到他的要求和期望,包括公子扶苏因为“焚书坑儒”的事,跟他产生不同的政治分歧,也被他贬黜到蒙恬军中,远离了咸阳,远离了政治中心。他是个强权皇帝,不允许别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哪怕是他的儿子,那也不行。

三、后位虚悬尊卑未明

秦始皇一生没有册立皇后,所以说他在的儿子们当中没有嫡出庶出之别,没有尊卑贵贱之序,这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有了皇后,就算没有遗诏,也能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选出合法继承人。这些都没有,那就麻烦了,没有册立皇后(这也是个迷),尤其是没有册立皇位继承者,可以说是秦始皇一生中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

四、多是首创没有参考

秦王朝作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他没有前代王朝的继承制度作为参考,许多的制度都是由他一手草创起来的,所以这也可能是造成他没有及时的册立皇位继承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染病突然始料未及

上文中我们介绍过,秦始皇之所以要开始第五次大巡游,是因为在始皇三十六年,发生了极其诡异的三件事:沉璧事件、荧惑守心和陨石事件,最终促成了这次本不在计划之内的大游行。他本来是想借巡游避祸,没想到因为天气炎热,巡游时间长,路途颠簸等原因,意外在平原津染病,并很快病死在沙丘。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秦始皇帝没能在生前顺利册立皇位继承人,也为沙丘政变提供了条件。秦始皇一生的错误有很多,但是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让秦帝国迅速走向了灭亡。

随着胡亥僭位登基,秦帝国进入了二世执政时期。他没有接受过一天皇位继承人的教育和培养,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去治理好这个国家。为了稳定皇权,他在权臣赵高的唆使下,大开杀戒,兄弟姐妹、前朝老臣大多在这次政治迫害中被清洗掉了。秦二世胡亥的所作所为加快了秦帝国上下的分崩离析,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号角一响,天下汹汹,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反秦力量。

起义军的一支很快就攻入三川郡(韩国故地),距离函谷关仅一步之遥,三川郡守是左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本就觊觎丞相之位的赵高在秦二世面前诬陷李斯父子通敌叛国,故意放叛军通过三川郡。最终这位沙丘之变的重要参与者——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三族。

李斯被杀之后,赵高终于过了一把当丞相的瘾。但当他还沉浸在权力带来的快感无法自拔之际,各地起义军攻城略地的战报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来,原来辛辛苦苦得来的丞相之位一点也不好玩,还要整天面对这雪片一样的战报和如燎原之势的义军队伍。他惧怕了,他首先惧怕的不是义军,而是他曾经的学生,现在的皇帝胡亥。所以他又开始给二世皇帝洗脑,劝他深居内宫,来显示皇帝的神秘和威严,朝中的苦差事都交由丞相处理。从而达到让内外消息不通,阻断二世皇帝胡亥和外界联系的目的。

但是,剧本没有再按照这个阴谋家预想的那样发展,各地秦军纷纷战败,尤其是巨鹿大战丧尽了秦帝国最后的元气,帝国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事情已经到了瞒也瞒不住的地步了,怎么办?杀,像杀李斯一样,把二世皇帝胡亥也杀了。就这样二世皇帝在望夷宫被逼自杀,年仅二十四岁。

标签: 秦始皇秦朝

更多文章

  • 唐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曾反叛唐朝,为何又被封了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宝臣,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曾反叛唐朝,为何又被封了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从先天元年(712)到至德元年(756)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在经历了前几代唐朝帝王对国家治理的不断累积之下,到了唐玄宗统治阶段,唐朝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史称

  • 桓温为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桓温,晋朝

    桓温为何要三次北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男人,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这是东晋著名权臣桓温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一定是不拘世俗眼光的人历史上对于桓温这个人的评价说法也是各有差异,有说他是民族英雄的,文化人中备受推崇,著名史学家王夫之和黄宗羲对他都有很高的

  • 刘备伐吴为什么只带黄忠 刘备不带其他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东吴

    对刘备伐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总是会为蜀汉担心,这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剧是围绕着刘备作为主角写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蜀汉毕竟是延续了大汉的正统。要说这部剧中最喜欢看的估计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迅速壮大的过程了,而最不喜欢看的则是关羽

  •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赵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武灵王,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胡服骑射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时代,敢于变革的人数不胜数。在魏国有李悝变法,在秦国有商鞅变法,在楚国则有吴起的变法。在各种变法中少有纯军事的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便是一个。赵武灵王通过推行胡服,让军士们获得更便于作战的服装,通过推行骑射让

  • 典韦只是曹操身边的"保镖" 典韦为什么能够排在关羽和张飞前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典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武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的历史,相信大家都会感到一股豪壮之气涌上心头。在三国时期,虽说是三国争霸,但是那三方势力麾下的一个个武将也个个都不逊色,没有这些武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也没法成为霸主。在我们心里,可能武将都是那种豪气万丈的人物,率领千军

  • 孙膑为什么能帮助齐国,赢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胜利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齐国

    对孙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膑,生卒年月不详,原名不详,山东鄄城人,兵圣孙武的后人。是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孙膑因受同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所以叫孙膑。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孙膑以军事的身份谋略,辅助齐国大将田忌两次

  • 曹操为何会选择从华容道逃跑?他的逃生之路有多艰难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华容道逃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正史中,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孟德当然是没有的,但刘备和周瑜都不想让自己的部将干掉曹操,那倒有可能是真的:谁都不想单独承受诸曹夏侯的怒火,周瑜没有穷追不舍,刘备大呼小叫地赶到的时候,只看到几个陷在泥泞中的伤兵,曹操

  • 主父偃这个人有着怎样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主父偃,特点

    主父偃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特别不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当年在齐地游学的时候,齐地的读书人都讨厌他,排挤他。他后来没办法跑到燕国、赵国、中山国去,到那儿后人家又讨厌他,又排挤他,就是他走到哪儿人家都烦他,所以主父偃就待不下去了。最后在元光

  • 孙尚香对于刘备的感情是怎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尚香,蜀汉

    你们知道孙尚香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三国政治上孙尚香是孙刘联盟的政治牺牲品,仅仅十七岁就嫁给了半百的刘皇叔,而在她和刘备的感情上来说她不是一个牺牲品。因为刘备死后一天,孙尚香也因为刘备大败夷陵,担心抑郁而终,在史料也有一段“刘备淲亭兵败之后,时孙尚香在吴,闻俿亭兵败,讹传先主

  • 曹操只提醒曹丕要防着司马懿 曹操为什么不提前除掉这个祸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曾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大志,而且“鹰视狼顾”,心里非常忌讳,提醒曹丕要防着司马懿。但是,曹操为何不把这个“祸害”提前除掉?其实,这主要有5方面原因:其一:曹操暮年司马懿才逐渐崭露头角,况且是支持曹操称帝的。司马懿生于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