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实存在的吗?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实存在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38 更新时间:2024/1/17 17:21:39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口碑确实不好。他以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屠戮元勋宿将著称于世,算得上是古代皇帝中,杀机最重的帝王。仅在洪武8年到洪武28年短短20年间,朱元璋制造“洪武四大案”,几乎将当初跟随自己出生入死、攻城略地的功臣屠杀殆尽。

胡惟庸案中,因宰相谋叛,朱元璋诛杀胡党及功臣三万余人。蓝玉案中,因蓝玉恃功骄纵,本不当与谋反同论,但也惨遭屠戮,株连死者又数万人。在郭桓案中,朱元璋高举反腐大旗,以惩贪墨,丧命者也达数万人。空印案中,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坐死者也是数万人。

《明史》载:“这四大案死者如此之惨,致使上大夫不敢为君所用。”

尤其是“胡蓝党案”前后长达14 年,被诛杀者达45000余人。至此,“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嗜杀呢?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始终对当初一起举事的臣子心存忌惮。特别是自己日趋老去,而太平环境中长大的太子又生性宽仁忠厚,主张周公、孔子之道,一向不喜杀人,和自己的作风判若两人。

朱元璋担心,一旦自己驾鹤西去,以太子如此软弱的性情,必定难以驾驭这帮与自己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们。

朱元璋也曾暗示太子朱标,之所以大开杀戒,目的是为他扫清障碍,确保他顺利登基,掌控天下。有一天,朱元璋以棘杖遗地,命太子拾起,太子面露难色。朱元璋说:“汝弗能执,使与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矣。”

由此可见,朱元璋实际上是把大臣们当作了荆棘,只要把这些荆棘连根拔起,朱家天下就能千秋万代。这就是朱元璋杀戮功臣的根本动机。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嗜杀成性的背后,有深沉次的原因。

关于朱元璋杀功臣,还有一个“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说。朱元璋为了让子孙顺利即位,一直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将这些功臣一网打尽,以绝后患。他冥思苦想,终于得出一计。

他首先命人在南京城内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高楼,并亲自书写金色牌匾“庆功楼”。待大楼建成之日,朱元璋亲临现场,主持了落成典礼。

随后,朱元璋传谕:“各位开国功臣随朕南征百战,立下不世之功,虽在立朝之初已各有封赏,但至今尚未正式为各位功臣庆功表贺,如今国泰民安,朕将择日于庆功楼设宴为诸位爱卿庆贺。”

朱元璋亲自拟定了参加宴会的大臣名单。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他的首席智囊刘伯温。但以神机妙算著称的刘伯温,似乎看出了端倪,洞察了朱元璋的心思,上书朱元璋因身染重疾,实在没法赴宴,乞求皇上恩准他返回老家养病。

刘伯温临行之前,众多朝臣前来送行,其中就有耿直豁达的徐达。朱元璋眼看着好友即将命赴黄泉,内心十分痛苦,但又不能据实相告,只好委婉地告诉徐达,在庆功典礼举办当日,务必寸步不离朱元璋左右,竭力保护好皇上的安全。

待刘伯温离去后不久,庆功宴如期举行。朱元璋和赴宴的大臣推杯换盏,君臣和谐,一片热闹祥和之气。

在得到手下已将干柴堆砌在庆功楼周围,万事皆备的消息后,朱元璋起身离席,临行前还不忘嘱咐众大臣尽兴。

此时的徐达虽已醉态微露,但仍没有忘记刘伯温的嘱托。他跟在朱元璋的后面离开了庆功楼。当他看见高楼周围堆砌如山的干柴时,一切都明白了。

朱元璋也同时发现了紧随身后的徐达,异常吃惊地问道:“爱卿为何离席呢?”徐达泪流满面地跪下问道:“皇上当真一个不留?”

朱元璋长叹一声,缓缓说道:“你既已知晓,当守口如瓶,朕饶你不死,如若不然,朕定不容你。”

徐达只好随朱元璋而去,身后金碧辉煌的“庆功楼”随即陷入一片火海,众大臣也随着“庆功楼”的崩塌而灰飞烟灭。

其实,这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清朝的《英烈传》评书里边,并不是正史中的记载。而翻遍《明史》,也找不到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蛛丝马迹。

当然,正是由于《英烈传》是清人自《皇明英烈传》改编而来,其中不乏对朱元璋的诋毁和歪曲,因此不具任何可信度。

而且,《明史》中对明初的开国大臣们的死因均有明确记载,并没有一人是死于“庆功楼”火海,大多数人被杀,极少数人病死。

不过,朱元璋确实是下令修建过一座楼,用于在战时和部下商讨军国大事,名叫“忠勤楼”。巧合的是,这幢楼也曾遭遇火灾,被焚毁殆尽,但当时并未有任何大臣身居其中,这也许就是这则故事的来源吧。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裴松之,南朝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处直,五代十国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

  • 黄巢最后为什么会输?是那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巢,唐朝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提起黄巢,你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要说起一首诗,你肯定知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没错,这首《不第后赋菊》就是黄巢写的。黄巢(820

  • 清朝公主在嫁人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没有子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子嗣

    为何大多数清朝公主都没有子嗣?死后入殓时发现悲惨真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现代社会最近的王朝。作为一个由关外满族统治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清朝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的独特性,比如服饰发型、皇室规矩等等。此外,清朝

  •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恢,蜀汉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

  •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很显然,大唐荣耀不全是武则天的功劳。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

  •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裹儿,唐朝

    历史上李裹儿生的非常精致美艳,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的亲孙女。此女自小被祖母和父母亲宠溺,在宫中目无皇权,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还一度权倾朝野、残害忠良。我们从三个层次说说这个女人。一、先说说李裹儿的父亲:“六味帝皇丸”大唐历史在

  •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毙鹰事件,清朝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

  •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景之治,汉景帝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

  •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有智谋但性格奢侈放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羊琇,西晋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