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孝祥登上荆州城楼后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张孝祥登上荆州城楼后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26 更新时间:2023/12/22 2:56:58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人称紫府仙,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书法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张孝祥的词作继承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豪放词风,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对后世爱国词风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绍兴十七年(1147年),16岁的张孝祥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之后,18岁的张孝祥在建康从蔡清宇学,22岁时“再举冠里选” 。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23岁的张孝祥,参加廷试,宋高宗亲自御笔将其定为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中进士的还有范成大杨万里允文等名人。

此后,张孝祥在官场的道路上,接连升迁,平步青云。相继担任过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领建康留守、荆湖北路安抚使等职务。后来,因为力主抗金,被免职了两次。担任地方官的时候,看着民生疾苦,十分同情。

也许是他的经历,造就了他忧国忧民的词风,充分表现了他对战斗生活的赞美和北伐立功的愿望,抒发了对当时知议政策的不满。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张孝祥任荆南知府兼任湖北路安抚使的时候,和一位名叫马举先的人一起登上荆州城楼,观看防御工事,有感而发写下了下面这首词: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这首词整体以浓衬淡,以壮丽衬悲凉,描绘了一幅要塞郊野,辽阔无垠的深远画面。

先是通过“霜日明霄”“水蘸空”形象地再现了秋日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色。其次,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给人的听觉与视觉上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感,留下了极为深切的印象。

词人登上城楼,极目观望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也是一片茫然。正如王维诗“山色有无中”,虽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为深远。

苏东坡曾称柳永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谓“不减唐人高处”,对这句也可如此看待。

此情此景,词人思绪翩翩,不由得想到了沦陷的中原。北望中原,产生了无限感慨,想要借酒消遣,但是喝尽了酒依然是悲伤的,可谓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

张孝祥的这首词呈现了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传达出词人怀念中原故土,壮志难酬的悲愤。全词仅仅四十二个字,就把词人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和对金兵占领中原故土的愤激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词风自然影响到了后来的辛弃疾等立志于恢复中原的仁人志士。

张孝祥门人谢仁在《于湖居士文集序》中说:“自渡江以来,将近百年,唯先生文章翰墨,为当代独步。”

张孝祥不仅仅是一个慷慨激昂的爱国志士,他的书法在南宋一代还很出名,高宗说他“词翰俱美”、“必将名世”,宋孝宗在张孝祥去世后见到他的遗墨也“心实敬之”。

爱国大诗人陆游称“紫薇张舍人书帖为当时所贵重, 锦囊玉轴, 无家无之。”杨万里称“张安国书甚真而放,然学之者未尝见公之足于户下者也。”

由此可见,在当时张孝祥的书法有多么受欢迎。他的书法,既是遒劲有力的,也有清朗隽秀的面貌。平日里,他除了揣摩前人墨迹,勤奋苦练之外,也向当时的书法名家刘岑虚心求教,提高草书水平。

只是,张孝祥的书迹传世甚少,今天尚能看到的只有六副作品:《静安府帖》《临存帖》《关辙帖》《泾川帖》《柴沟帖》跋《黄庭坚书伏波神祠诗卷》。

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在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我国的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标签: 张孝祥南宋

更多文章

  • 朱允炆登基后削去五位藩王,他为何这么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登基后削去五位藩王,他为何这么急?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允炆是明朝唯一做皇帝做到下落不明的一个,他之所以下落不明,是在靖难之役中失利。之所以有靖难之役,是因为他激怒了朱棣,朱棣起兵篡位。之所以会激怒朱棣,是因为他削藩所致。而朱允炆削藩没错,错就错在,他太操之过急了。朱

  • 李隆基登基之后为何会重用姚崇?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隆基,唐朝

    先天元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唐朝进入了长达29年的“大治”,在这段时间里,社会繁荣,人才辈出,史称“开元盛世”。其实李隆基刚获得皇位时,就要解决武则天的烂摊子和韦皇后乱政的遗毒,边疆还一

  • 三国时期曹爽是如何压制司马懿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爽,三国

    曹爽,字昭伯,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

  • 汉灵帝刘宏为何让刘备叹息痛恨?他有哪些荒唐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灵帝,东汉

    东汉末期有几位皇帝去世后都没有皇子可以继位,只得从皇室贵族子弟中寻找合适人选继位,太后们为了掌权便会扶持年幼、好控制的孩子继位,刘宏就是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的。刘宏登基时年仅12岁,他继位后由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一族的外戚势力一时间权倾朝野,而以曹节为首的宦官势力也不容小觑,两方相互制约。在“

  • 盘点清朝9位“抚远大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清朝

    盘点清朝9位“抚远大将军”,他们分别是谁?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抚远大将军”,是清朝设立的武职,在清朝出过9位“抚远大将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别是谁,有何功绩,以及结局如何。一、爱新觉罗·鄂扎鄂扎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豫亲王多铎。他一开始承袭父

  • 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西汉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他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驾崩,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政举措

  • 汉文帝刘恒有哪些轶事典故?他的陵墓有何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文帝,西汉

    刘恒,即汉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亲是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

  • 三国时期李进是什么人?他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进,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战事不断,因此诞生许多赫赫有名的武将、谋士,像是司马懿、赵云、周瑜、吕布等人,希望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我们都知道,三国吕布非常勇猛,民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并流传至今。当时能与吕布单

  • 雍正即位后重用胤禩,为何不愿放他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即位后重用胤禩,为何不愿放他出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胤礽时,命皇长子胤禔负责监视他,此时的胤禔深受重用。也是因为这一点,让胤禔有了得寸进尺的想法。他竟然向康熙提出,处死胤礽,还说如果康熙下不了手,他可以代劳。不管当时康熙对胤礽有多失

  • 汉宣帝刘询有哪些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宣帝,西汉

    刘询,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己,字次卿,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