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宁与华歆时什么关系?“割席断交”的他们为何会背道而驰?

管宁与华歆时什么关系?“割席断交”的他们为何会背道而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89 更新时间:2024/1/17 19:09:02

“割席断交”的管宁华歆,走上了怎样不同的道路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成语"割席断交"说的是: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而似金如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则高兴地拾起金片,但又扔了它;曾经,管宁和华歆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华丽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在看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子非吾友也。"这个成语想表达的意思是:"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之后的两人也确实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人入仕为官、一人归隐田野,那么他们各自的命运又如何呢?

1、 龙首之才,济下以仁

东汉末年,时人称华歆、邴原、管宁三人为一龙,其中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虽少时因为"割席断交"而不被后世所赞赏,但华歆之才不输于管宁,甚至比他更高。当时,汉室已成日暮西山之态,很难约束地方,各地豪强割据一方,同姓诸侯也虎视眈眈,华歆曾被推荐为孝廉,由朝迁授予郎中一职,但因病而辞职回家。大将军何进辅政后曾调华歆入京授以尚书郎之职。之后何进身死,董卓强势入京,将汉献帝迁到长安后,华歆逃走了。到了袁术的领地,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在这时正好碰到了汉献帝的太傅马日磾,被马日磾召做掾属,绕来绕去,最终华歆还是继续为天子做事,

被汉献帝任命为豫章太守后,华歆爱民如子,"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甚至当扬州刺史刘繇死后,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但华歆还是以"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拒绝了众人的请求。当时小霸王孙策有雄才,意图谋划扬州,华歆知策善用兵,为了不使战火波及到无辜的人民,思量再三后,华歆乃幅巾奉迎,为豫章避免了战火。而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召华歆至许昌任职,继承父、兄产业的孙权不愿放华歆,华歆进言说:"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未固,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劝说孙权不要因为不愿意放过自己这个"无用之物"而交恶曹操,孙权同意了。入魏后华歆因其才能而被曹操重用,先后任司空、尚书、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了

2、 归隐避难,征辟不就

以管宁之才,如果他愿意的话也可以与华歆一般居高位、做大官,但他却没有这样,反而选择了与好友不同的道路——归隐。据说管宁是那位辅佐齐桓公实现霸业的名相管仲之后,"汉兴有管少卿为燕令,始家朱虚,世有名节,九世而生宁。"管宁少时与华歆、邴原为友,但管宁的志向并不在封侯拜相,因此在看穿华歆与自己志向不合后,为求自保而与华歆断绝友情。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管宁也避祸辽东,时任辽东太守公孙度为管宁等人安排住所,管宁拜见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也没有接受公孙度的示好,而是居住在山谷中。当时很多来避祸的人仰慕管宁之名,都来跟从他,一月之间就形成了村落,管宁遂"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并且十分爱戴他。

管宁大才,但不愿意为官,曹操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辽东太守公孙康截断诏命,不对管宁宣布,但当时的公孙康对外以朝廷的将军太守为号,但在内确有称王之心,因此他想要管宁辅佐自己完成霸业,然而公孙康却不敢,"终莫敢发言,其敬惮如此"。无论是魏文帝曹丕还是魏明帝曹叡,都多次征召管宁,但管宁都没有接受,管宁不想投身于政治的污泥之中,但他确实能预测天下大局,本欲在辽东颐养天年的管宁却看出新的辽东太守公孙恭的无能,也看穿公孙康之子公孙渊的狼子野心,管宁担心祸乱将起,于是带着家眷又匆匆离开,果不其然,公孙渊反叛曹魏,僭号称王,被司马懿所灭。魏明帝曹叡也多次征召管宁,甚至华歆都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但管宁高节始终,一直没有答应入仕。

3、 道不相同,不相为谋

虽被称为"龙头",但在华歆心中,管宁之才一定是超过自己的,不然他也不会"称病乞退,让位於宁",因为管宁是真正高风亮节的名士。很多所谓的隐士,他们遁入山林,不仅是博美名,最终的目的却是入帝王家,然而管宁不同,他是真的隐士,所思所想皆是学问真理,相与为伴皆是自然山川,而世人追求的荣华富贵对他而已却如浮云,因此在避祸辽东时,管宁只谈儒家经典,整治威仪、陈明礼让;辽东不太平,他回到中原,也是抱道怀贞,仅是求道讲学,坚决辞让来自魏帝的征召。

与他相对的华歆可谓是俗人的标杆了,他辗转各路势力,灵敏的政治嗅觉让他最终傍上曹魏这根大腿,此后平步青云,官越做越高,权越来越大,而华歆也非世俗之人所想的那样贪婪无能,他爱民如子,且深得民心,他渊清玉洁,有礼有法,也难怪名士嵇康将他与诸葛亮比肩:"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割席断交"的典故已被世人曲解成:管宁是不慕名利的君子,而华歆只是贪图财物的小人。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像管宁华歆这样有才的人,在乱世中无非就两条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活下去,或是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死,两人都选择了前者,但仅仅是结果不同而已,管宁想的是明哲保身,不趟浑水,而华歆则是将责任揽在己身,保民救世。虽然管宁的高风亮节被后世敬仰,然而在那个只有达官贵人才吃得饱饭的时代,华歆致仕而救民行为无疑是更正确的。

标签: 管宁汉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她一直饱受争议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武则天

    自古皇帝千万家,代代皇帝各有褒贬。其中许多已流传千年,武则天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可是她也一样是个饱受争议大人物。自古皇帝那么多,武则天从里面虽然算不上脱颖而出,但是绝对丝毫要不逊色。武则天这么出名的原因,也不仅仅只是因为她是一个女皇帝,更多的,是她的本领和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霸权。有这样一位奇女子,无

  • 李自成如果善待明朝官员的话 李自成就可以不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自成,明朝

    对李自成和明朝官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生于1606年9月22日,死于1645年5月17日,活了39岁。1629年之前,也就是他23岁之前,他是大明帝国的臣民,曾在大明崇祯政府的邮政部门里当差,是崇祯皇帝的部下和员工!1629年之后,他造反了,跟着闯王

  • 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他在诗话史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祯卿,明朝

    影视剧中的江南四大才子的原型,就是明朝中期出现的吴中四才子,他们分别是: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他们都生性洒脱、知识渊博,但是生活都有不如意,尤其是仕途之路颇为坎坷。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影视剧中唯一被替换掉的那个人,徐祯卿。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徐祯卿与唐寅、

  • 崇祯自杀后 李自成又是怎么对待崇祯后妃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自成,崇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崇祯后宫,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国祚,在公元1644年画上了一个句号,从此以后明朝再不是以统一政权的形式出现,而是被逼得只能占据南方部分江山,并在1611年时,随着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斩杀,南明灭亡,只余琉球的郑成功继续沿用永历年号,并

  • 伪君子楚平王的灭国之举:听信谗言、霸占儿媳、谋害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平王,春秋

    俗话说得好“色字头上一把刀”,我国历史上帝王因沉溺美色失国败政者屡见不鲜,夏桀王因妺喜亡国,商纣王因妲己丧身,周幽王因褒姒横死,迷恋美色所造成的危害甚大。其中楚平王芈弃疾的遭遇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楚平王在位十二年期间,早期采用了休养生息的策略,让人遗憾的是,在他执政晚期费无极乱政、伍子胥奔逃,导致楚国

  • 王安石为何要强逼儿媳改嫁?百姓又为何拍手叫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安石,宋朝

    王安石为何要强逼儿媳改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儿子还没死,王安石为何就迫不及待地逼儿媳改嫁?王安石让儿媳改嫁,其子悲痛欲绝,老百姓为何却拍手称快?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王安石为何强行拆散儿子儿媳?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无论有没有宗教

  • 为什么说柴荣不死,赵匡胤将永世为臣?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柴荣,五代十国

    每当一提起柴荣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后周是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由郭威建立,郭威的儿子都死了,只有一个义子柴荣。郭威死后,柴荣继位,就是周世宗。周世宗是五代时期最英明神武的君主。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柴荣继位,开始了争霸天

  • 冉闵有哪些功绩?为什么历史上很少提到冉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冉闵,东晋

    对冉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冉闵”可能很多网友不太认识了,但是如果你喜欢的历史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是多么的厉害的,他就是那位拯救汉人亡族危险的人了,他提出了杀胡令,唤起了汉族人的名族存亡的意识了,拯救了整个汉族人民,这样的一位大贤人,但是大家似乎在史书中

  • 朱元璋为何要对鲁王朱檀施以髡刑?他犯了什么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为何要对鲁王朱檀施以髡刑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颇具争议性,后人对他褒贬不一。赞扬他的人,认为他为推翻元朝的残酷统治,恢复汉人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批评他的人,则说他为人残酷,大杀功臣,不是一位好皇帝。而朱元璋除了对大臣心狠手辣外,对于自己的儿

  • 古代名人之士兵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施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宋太祖

    百家姓为什么按“赵钱孙李”排列呢?赵怎么能名列第一呢?据说这是因为该书出于宋代之故,它是由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钦定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并兼领宗州(今河南商丘一带)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军机大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