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和诸葛亮意气相投 刘备为何还要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刘备和诸葛亮意气相投 刘备为何还要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00 更新时间:2024/1/17 19:08:02

刘备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亲自请诸葛亮出山,为何要三顾茅庐,诸葛亮才答应加入麾下?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估计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就很有可能不会出山。因此,刘备三顾茅庐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那么,刘备和诸葛亮既然是意气相投,为何还要经过三顾茅庐这个过程呢?

一、刘备三顾茅庐表达自己的诚意。

在历史上,对于刘备三顾茅庐这件事是有所争议的。有记载说诸葛亮是主动投入刘备阵营的,并且刘备在刚开始并没有发现诸葛亮的才能。在诸葛亮主动为刘备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之后,才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和重用。如果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能够站住脚的。

不过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驳斥。不但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而且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提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以诸葛亮的身份地位,他是不会在正式的奏章中编造事实的。因此,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呢?这是因为刘备思贤若渴。刘备在中国北方征战了半生,他拥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据了徐州作为根据地。但是刘备却被曹操打得立不住,只能逃到荆州避难。

刘备痛定思痛,发现自己集团的主要缺陷是缺乏政治人才。他为此四处寻找,企图弥补自己集团的缺陷。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他连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都寻找遍了,可是还没能找到自己渴望的人才。

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文化被垄断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刘备出身贫寒,他可疑的身世不被世家大族所认可,这使得那些治国理政的人才不去投靠刘备。在荆州地区,随着刘备对人才的优待信用,才让他得到了诸葛亮的信息。

其实刘备与诸葛亮的交集已经很晚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已经来到荆州数年之久。而且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的第二年,曹操就南下夺取了荆州。在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强调诸葛亮的才能,说只能去请诸葛亮而不能命令他前来。这就让刘备下定了三顾茅庐的决心,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加入,他要付出超过旁人的诚意。

当年刘邦为了得到卓越的军事人才,他就封坛拜将,让名不见经传的韩信担任大将军。这让韩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韩信死心塌地为刘邦效力。史书上说刘备有高祖之风,他亲自三顾茅庐也正是效仿先祖,让诸葛亮为自己真心效力。

诸葛亮对于刘备事业的作用,不弱于韩信对于刘邦事业的作用。而且,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如果错过了诸葛亮,刘备将永远无法再拥有像他那样的人才。因此,无论刘备用何等礼仪来请诸葛亮,对于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二、诸葛亮事不过三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于是,历史上就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历史上没有详细说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的经过,只不过前两次刘备都没有见到诸葛亮。至于说刘备为什么没有见到诸葛亮,这让人们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因为我们了解,诸葛亮当时躬耕陇亩,应该居有定处。他已有家室,也不可能离家远去。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应该很容易就找到他。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刘备连续找了诸葛亮三次才见到他,这里面的奥妙不由得耐人寻味。

刘备没有见到诸葛亮,无法只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诸葛亮不在家,另一个原因是诸葛亮在家却避而不见。第二个原因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的事情败露,就很可能会让刘备产生误会,进而放弃相请诸葛亮的行为。

因此,刘备没有见到诸葛亮,很大的原因是诸葛亮当时并未在家。诸葛亮作为荆州名士,他的交游很广。在农闲时期,与好友交往,互相交流学问就成了他的日常活动。正是有了这种交流,才让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知天下三分,对天下的形势了如指掌。

由于诸葛亮的频繁出游,才使得刘备难以找到他。不过刘备依然锲而不舍,经过两次碰壁后,第三次终于找到了诸葛亮。这第三次找到诸葛亮,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的结果。在刘备第三次去诸葛亮草庐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有了定局。

诸葛亮作为一位志存高远的政治家,对天下形势当然十分关注。像刘备来到荆州这样重大的事件,诸葛亮当然很关心。他的好友徐庶投身刘备的阵营,也对诸葛亮的触动很大。从徐庶的选择中,诸葛亮也对刘备产生了兴趣,在经过了解后,对刘备也有了自己的兴趣。

不过从诸葛亮的内心来说,他也并没有一定要加入刘备阵营的想法。按照诸葛亮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的想法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当刘备连续来访,向自己抛来橄榄枝的时候,诸葛亮的心绪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于是,在刘备第三次来访的时候,就遇到了等候多时的诸葛亮。

可以说,双方的见面是双方刻意安排达成的。诸葛亮为了这次相见,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对刘备侃侃而谈,说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这篇震古烁今的伟大政治蓝图中,诸葛亮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天才,从天下大势的走向,到刘备集团的进取方向,都做了严密的论述。

尤其是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刘备集团内部状况也了解得很清楚。他在做北伐规划的时候,就特意指出让一员上将率领荆州军马攻打宛洛,这位上将不言而喻就是关羽。正是诸葛亮对刘备集团内部的清醒认识,才让他能够提出像《隆中对》这样合理的战略方案。

仅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就了解诸葛亮对刘备的认可。因此,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没有出现诸葛亮外出的情况,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诸葛亮。刘备用三顾来表明自己敬重诸葛亮的态度,而诸葛亮正是从刘备的三顾中感受到刘备的诚意,在和刘备见面交谈后,互相得到认可的双方,就立刻确立了君臣的名分。

结语:

刘备为了招揽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这是因为刘备阵营缺乏能够治国理政的政治人才,被世家大族排斥的刘备,除了同样遭到排斥的诸葛亮,无人可以招揽。在得知诸葛亮的才能后,刘备就下定决心,按照徐庶的建议,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虽然躬耕陇亩,但是在农闲的时候依然不忘游学。他在家中的时间较短,这就造成了刘备两次来访而不遇。不过诸葛亮已经感受到了刘备两次来访的诚意,便有了刘备第三次来访的相逢。在双方互相认可之后,两者便离开确定了君臣的名分,开了三国的新篇章。

标签: 刘备诸葛亮

更多文章

  • 鲁宗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为何会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鲁宗道,宋朝

    宋朝大臣鲁宗道是个官场牛人,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自古以来“皇帝”那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能够给你高官厚禄,也能够一句“欺君罔上”就会要你的身家性命,所以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大臣,他迟到惹怒皇帝,大臣说:喝酒耽误了!皇帝不但转怒为喜,

  • 李元亨:唐高祖李渊第八子,年仅十四岁就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元亨,唐朝

    李元亨(619年-632年7月2日),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母为尹德妃。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德三年(620年),封为酆王。唐太宗即位后,迁金州刺史。贞观六年(632年),逝世,谥号为悼,年仅十四岁,无后。人物生平酆悼

  • 冯异关中平叛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冯异,汉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冯异受命关中平叛的故事。当时,赤眉军和延岑的部队活动于三辅地区,郡县的世家大族也拥兵滋乱。大司徒邓禹无法平定,光武帝刘秀决定让冯异替代他,前往征讨。冯异临行,光武帝亲自送他到河南,赐他乘舆七尺具

  • 历史上冯异是怎么死的?是善终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冯异,汉朝

    众所周知冯异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那么历史上冯异是怎么死的?是善终的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建武九年(33),祭遵去世。光武帝命冯异为征虏将军,并统领其营中将士。隗嚣去世,其部将王元、周宗等人又扶立其子隗纯,公孙述也派赵匡带人救助他们。光武帝又命冯

  •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豪华的班底 朱允炆削藩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允炆,削藩

    还不了解:朱允炆削藩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的班底相当豪华,为何削藩还是失败了?明代是不同于秦汉晋唐宋元清其余七个大统一王朝的王朝,崛起于微末的朱元璋虽说过“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豁达至极的豪言壮语,可面对皇位继承却免不了俗气地猜忌

  • 面对刘邦的猜忌,萧何是如何全功并且自保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何,西汉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何是个实干家,但就官场生存智慧而言,他的段位并不高,甚至有些愚钝,比起大唐郭

  • 历史上光武帝刘秀是怎么笼络民心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秀,东汉

    笼络明星,应该是每个英明帝王的必备技能了,那么光武帝刘秀是怎么做的呢?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据史料记载,刘秀在位期间,重视国家建设,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后9次发布命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并多次下诏书,免罪徒为庶民。他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

  • 历史上“忍术最好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秀,东汉

    要问历史上“忍术最好的皇帝”是谁?那肯定就是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不愿意进攻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秀,东汉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不愿意进攻匈奴?这是因为当时的国力不允许,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三点原因,一起看看吧。第一、刘秀说他自己要做有德之君,推广德政。他现在不愿趁人之危,更不愿劳民伤财,否则即使成功了日后也会失败。现在兴师动众地出兵,即使匈奴一时害怕了,但不一

  • 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第一处滕王阁的建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元婴,唐朝

    李元婴(628年-684年),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二年(628年),生于太极宫,贞观十三年(639年),封为滕王,封地滕地(今山东滕州),李元婴在滕州建立行宫,命名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