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汉武帝是怎么反击匈奴的?

历史上汉武帝是怎么反击匈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77 更新时间:2024/1/19 7:06:30

众所周知汉朝从建国以来一直饱受匈奴之祸患,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终于风水开始轮流转了,那么历史上汉武帝是怎么反击匈奴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一起看看吧。

汉武帝先是在马邑城设下伏兵要全歼匈奴主力,虽然匈奴人机灵逃走了,可汉匈之间也算是真正宣战了。后来汉武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在战斗中卫青成长了起来。

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一举攻下了匈奴的据点河南地(今天的黄河河套地区),从此以后匈奴人被赶出了黄河以南,再也不会对长安城造成直接的威胁了,汉军也不再惧怕匈奴人了。

丢失了黄河南岸这个事情,对匈奴人的打击非常的大,没过多久,军臣单于就郁闷而死,按理说应该是他儿子於单继位,可军臣单于的弟弟赶走侄子,自己继位了,这就是著名的伊稚斜单于。

伊稚斜单于可要比军臣单于狠多了,他继位以后对汉朝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先是出兵攻打代郡杀死太守,后来又攻入雁门关又抢又杀的。

在尝到甜头之后,他再次分兵三路攻打代郡、定襄和上郡,每一路都派出三万多骑兵,这回汉朝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不但伊稚斜这么狠,他手下的右贤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家伙对于黄河南岸被夺的事情,是一直耿耿于怀,他多次带兵攻入了黄河南岸,去攻打朔方城。鉴于匈奴人这么丧心命狂的折腾,汉武帝只好重新召唤出卫青,让他率领三万骑兵,去征讨匈奴。

当然卫青这次也不是一个人去战斗,汉武帝还任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这四将都归卫青调遣,大家一起从朔方出发。

汉武帝觉得这样分量还不够,又命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让他们率军从右北平出发,协助卫青去打击匈奴。

这次卫青大军的主要目标,就是匈奴的右贤王,由于汉朝这次声势比较大,所以右贤王也得到了消息、他掐指这么一算,按常来来说,这汉军不走个一两天是来不到这里,这以后要是打起仗来,估计就闲不着了,干脆今天晚上我来他个一醉方休,就这样,右贤王抱着酒坛子灌了大半宿才沉沉睡去。

可你想想,那卫青是一般人吗?

他是连夜急行军,还真就在半夜时分赶到了右贤王的身边,把没有防备的右贤王军队团团围住。不过这右贤王也不是一般人啊,他酒量还真大,被惊醒之后马上带着小妾和几百骑兵向北突围逃走了。得到消息之后,卫青马上派人去追赶,一直追出去几百里,右贤王已经是踪迹不见。

没关系,老大跑了还有小弟们在,右贤王手下那些个小王们都被抓住了,足足有十好几个。除此以外,还有一万五千多的匈奴男女被俘虏,上千百万头的牲畜归了大汉朝。

卫青这次是立了大功,所以在刚刚回军到边塞的时候,汉武帝已经派使者来迎接了,他封卫青为大将军,所有将领都归他指挥。

回到京城以后,汉武帝下令,把参加对匈奴战争的有功将士们都一一封赏,该封侯的封侯,该涨工资的涨工资,是皆大欢喜。

这欢喜是欢喜,可也没欢喜多久,就在当年秋天,匈奴人再次展开了报复,他们出兵代郡,都尉朱英在此战中身亡。没办法了,汉武帝只好再次召唤出卫青,大将军啊,这匈奴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准备出征吧。

等到第二年一开春,大将军卫青就带兵从定襄出发了,随他一起出征的有六位将军,分别是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和强弩将军李沮。

除此之外,卫青还带上了自己的外甥,年仅十七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

卫青的大军从定襄出发,一路向北去攻击匈奴人,整体战绩不错,杀了几千匈奴人,可最出彩的,还是那个十七岁的霍去病。

这霍去病很善于骑马射箭,深受汉武帝的喜爱,这次算是跟着舅舅出来锻炼的,卫青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给了霍去病八百轻骑兵作为一支机动部队,让他见机行事。

这次战争的主战场,是辽阔的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霍去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着自己的八百人马,离开大部队去搜寻匈奴人的踪迹。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霍去病的嗅觉足够灵敏,居然被他找到了匈奴的领导聚集地,这帮人没有准备,被霍去病的轻骑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一场杀戮之后,霍去病的首战斩杀匈奴人2028名,虽然数量不是很大,可质量相当高,这里面有匈奴的相国,有匈奴的很多官员。最狠的是,其中有一位还是大单于爷爷辈的。

这场仗打的实在是漂亮,消息传到京城以后,汉武帝沸腾了,果然没有看错霍去病,这次真是长了脸了。在这次出兵过程中,霍去病斩获的敌人数目超过了其他六位将军,汉武帝大笔一挥,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霍去病确实够威风,不过汉军的总统帅还是卫青,在回到定襄休整了一个月后,卫青再次率军出征,这次战绩不错,杀敌一万多人,可美中不足的是,有的部队全军覆没,有的将军还叛变了。

怎么回事哪?

原来啊,在出征的时候为了便于进攻和统一调配,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兵合一处,人数也不少,有三千多骑兵。

可是不巧,他们遇到了匈奴大单于的主力部队。汉军没有怯场,他们和对方展开了死战,在坚持了一天多以后,自己只剩下了八百多骑兵。这个前将军赵信本来是个匈奴贵族,也是一个小王,之前不知道因为点什么投降了汉朝被封为侯,之后为汉朝立过不少的战功。

可他在匈奴老家还是有不少熟人的,现在两军交战,眼瞅着赵信就要扛不住了,大单于就动起了心思,他派出赵信的故人对赵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看眼前的局势,听着老朋友熟悉的口音,赵信一咬牙就领着剩下的八百骑兵投降了匈奴。

这下可把苏建给坑了,本来咱们哥俩合兵一处,就应该同进退共荣辱的,你投降就投降吧,还把剩下的人都带走了,你让我怎么办嘛!要说这苏建还真是有些本事,没有了牵绊没有了顾忌之后,他单人匹马逃走了。

回到京城以后,卫青禀奏了军情,也把苏建的事情给讲了。因为整体战况不错,汉武帝没有太生气,他赦免了苏建的死罪,又把其他有功之人封了侯。

先放下汉朝这头不说,我们再说说那个投降匈奴的赵信,因为赵信在汉朝待的时间不短对汉朝很是了解,所以伊稚斜单于重新得到赵信之后,对他是相当的好,先是封赵信为王,而后又把自己的姐姐嫁给赵信,还多次和赵信商议对付汉朝之道。

赵信非常感激大单于的厚爱和信任,就把这些年从汉朝看到的听到的一一道来,这还不算,他还给大单于出了个主意:您看啊,之所以匈奴几次败给汉朝,就是因为我们距离太近了,我们优良马匹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不如这样,我们远离漠南,迁到大漠以北去,这样汉朝的军队就没那么容易行军过来,就算过来了,也是筋疲力尽不是我们的对手。反过来,凭借我们的马匹和骑兵,一样可以长途奔袭去攻击他们的边境,那样汉朝人就拿我们没办法了。伊稚斜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听从赵信之言,把单于主力军队远迁漠北。

虽然说匈奴人撤出大漠以南,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可这主要还是吃汉军的亏吃怕了,经过这个漠南之战以后,天平已经开始向汉朝倾斜了。

标签: 汉武帝刘彻

更多文章

  •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代开国皇帝为何都长寿?他们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做不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答案是将近600个。在如此多的皇帝中,能活过70岁的仅有10个,能活到80岁的有5个,而90岁以上的,一个都没有。有趣的是,在这些

  •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之后 貂蝉为什么第二天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貂蝉

    还不了解:关羽和貂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关羽一晚上做了3件事,貂蝉次日含恨自尽。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她们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上天赐给她们绝世的容颜,却让她们成为了权力的“工具人

  • 历史上舒妃是什么身份?她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舒妃,清朝

    叶赫那拉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乾隆是一个有名的风流皇帝,不仅和后宫的多位妃子传出了各种各样的感情纠葛,同时在下江南之时,也传出了不少的风流韵事。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是个好色之徒,因此,如今的人们经常将乾隆作为影视剧题材来演绎各种各样的

  • 刘邦称帝后都能厚待很多功臣 韩信作为功臣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韩信

    还不了解:刘邦和韩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称帝后,厚待了那么多功臣,为何偏偏要处死大功臣韩信?一、刘邦为何要诛杀功臣韩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兔死狗烹”这个词,意思是兔子死了,抓住兔子的猎狗便被煮来吃了,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最后反被原

  • 历史上孝圣宪皇后到底是不是乾隆的生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孝圣宪皇后,乾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孝圣宪皇后的故事。历史上真正的熹贵妃钮祜禄氏,也就是现在荧屏上热门的“甄嬛”、“怜儿”的原型,她其实并不受雍正宠爱,能在史书上留下笔墨,全因为有个孝顺儿子,就是乾隆。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

  • 努尔哈赤打下天下之后,一共有几位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努尔哈赤,清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努尔哈赤皇后们的故事。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10月31日):叶赫那拉·孟古,生于1575年(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在1588年10月(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努尔

  • 韦安石:唐朝时期宰相,经历武后、中宗、睿宗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韦安石,唐朝

    韦安石(651年-714年),本名韦安,字安石,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韦安石出身京兆韦氏郧公房 ,以明经入仕,起家乾封县尉,历任雍州司兵、膳部员外郎、并州司马、郑州刺史、尚书右丞、扬州长史、刑部

  • 韦承庆: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承庆,唐朝

    韦承庆(640年—706年),字延休,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唐朝武周时期宰相,纳言韦思谦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个性谨畏,事亲笃孝。进士及第,授乌程县令,累迁中书舍人,屡进谠言。转吏部侍郎,铨授平允。长安年间,拜中

  •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却没有存在感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李渊

    还不了解:李渊存在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作为唐代的开国皇帝,却没有存在感,原因何在?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变革中,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占据了大概两千多年的时间,先后出现了二十多个王朝以及四百多位皇帝,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虽然有很多政绩丰厚的皇帝值得讨论,但是

  • 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是什么样的 康熙真的是千古一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康熙

    对康熙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吗?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封建国家,总共有12个帝王。要说最聪明的帝王,一定是康熙。可以说,康熙在清代三百多年的执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千古一帝”。康熙的人生在世人眼中是无比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