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推动盛世达到巅峰的汉景帝,他真的是个明君吗?

推动盛世达到巅峰的汉景帝,他真的是个明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81 更新时间:2024/1/16 12:33:16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景帝。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这是《资治通鉴》里对于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评语。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盛世。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帝王共同努力下汉朝出现国家安稳,稳定发展的局面。其中在汉景帝刘统治期间更是将盛世推向高潮。

而今天我们就顺着盛世的脉络,聊聊汉景帝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原明君的另一面。

打死吴国世子,尽显轻浮之态

顺便说说汉景帝的太子之位,不比雍正的“九龙夺嫡”和朱棣的20多个亲兄弟。父亲汉文帝总共就4个儿子,汉景帝作为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自然而然就是嫡长子。所以说皇位来得实在太容易,以至于养成骄纵轻浮的性格。

拿汉景帝打死吴王世子来说。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段:

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史记》

翻译过来就是吴国世子这个人骄横,和太子下棋的时候让太子不满意了,两人起了争执,结果太子就以下棋的名义将其杀害。

要知道,吴国作为当时汉朝的一个下属国,承担着保境安民的作用。因为一次娱乐的下棋,就将人打死,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作为吴王的世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现在太子因为下棋的事就把人杀了。这岂是仁君的典范?下棋争吵在所难免,大不了直接走人,但是因为这件事发生命案确实千古罕见。而后来列入汉景帝功劳簿里的“七国之乱”也是由于吴国世子枉死引起的。

僭越“帝门”,忠臣寒心

在古代,但凡进入皇宫里,都有严格的礼仪制度。比如有些地方,只有皇帝可以走,这样既显示皇帝该有的威仪,又彰显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

话说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和自己的弟弟梁王从一个叫“司马门”的地方过来,结果被当值的守门官张释之拦下。理由是“司马门”只有皇帝可以走,其他人走了就是犯法,必须禀报皇帝。但是时为太子的汉景帝偏偏要从“司马门”进入!事情一度闹得非常大,薄太后知道,下令特赦这才化解此事。

还记得《三国演义》的曹植吗?因为僭越走天子的白马门,而曹操大怒,杀了守门将军。

临菑侯植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操大怒,公车令坐死-《资治通鉴》

只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从这件事中我们就可以从一定程度看出汉景帝实际上是骄横跋扈的,只不过在汉文帝的管教下,才稍显没有那么夸张。

可是,在汉景帝荣登帝位以后,这个张释之却害怕得称病请辞!且看司马迁如何记载的!

後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史记》

按道理说,一个忠义的大臣,敢拦下当时的太子,身上所具备的大公无私之精神令人敬佩,也是治国的好材料!但是他居然在汉景帝登基后害怕了。新帝登基,害怕他,于是称病想离开,害怕引来杀身之祸。这是为何?明显是说汉景帝可能会秋后算账,追究他当初“司马门”的旧账,才想离开。

这两个小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到,汉景帝远远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圣明,气量不够,让忠臣心寒是他无法根除的毛病。

不尊重贤臣,面对危机:怂!

接着第一个话题,晁错为了巩固汉朝统治,向汉景帝提出了削藩的建议。汉景帝采纳了,最终导致“七国之乱”爆发。眼看诸侯王起兵造反,汉景帝这时候却有点怂了。将过错全部推到晁错身上!他是怎么做的呢?

《汉书》有这样一段记载:

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皆弃市,可-《汉书》

这是啥意思,晁错的妻子都拉到菜市口斩首可以吗?汉景帝用了一个字回复:可!晁错作为有功之臣,说他因为削藩导致七国之乱吧,要是没皇帝许可能有用?意见你采用了,这会出事了把背黑锅全甩给一个晁错,还把人妻儿父母都拉到菜市口斩首,实在有些过了。

再有,《史记里》说过:上令错衣朝衣斩于东市。看着好像给晁错一个面子,死的很光荣穿着朝服,实际上呢,是晁错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拉走了,当天还依旧上朝。对于晁错的家人拉去斩首,汉景帝就简单回复一个字:可!那还会给晁错一个体面死法?(字数越少,内容越值得深究,事情越大)。

至于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晁错被杀,七国之乱依旧没平息。还是要靠武力解决,只是可惜了一代忠臣枉死。

千古盛世虽然称为“文景之治”,看似两位明君的努力,作为推动盛世达到巅峰的汉景帝却并不完美。

他不完美,但人无完人,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我想,他在皇帝人堆里,也许算不上英雄盖世,然而,他让天下富庶,为民着想,这一层面看,汉景帝又是明君。

标签: 汉景帝汉朝

更多文章

  • 王彦超是什么人?能征善战又懂时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彦超,宋朝

    说到王彦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大将王彦超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能征善战,又懂时势,屡次升迁,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被朝廷害死,得以全身而退。王彦超出身将门,父亲王重霸,曾参与唐末黄巢起义,后又降唐,后梁时,官居太子少傅,加尚书,后以光禄卿致仕。王彦超从小就养成了温和恭谨的性格,器度不凡,能够礼贤下士。

  • 晋朝皇帝司马伦到底有多奇葩 国库到最后竟然发不起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朝,工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晋朝工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以民为本,可见百姓才是根基。正如我们所知,百人之中不一定有一个是国家吏员,可是历史中还真有一个奇葩的时代,在那个时期官员遍地走,到处都是当官的,跟上街赶集似得。那就是结束三国分裂的晋国,在晋国出了一个奇葩的皇帝,爱封官加爵

  • 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卫青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

  • 同治帝为什么只活到了19岁?他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同治帝,清朝

    对同治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古代皇帝追求永生。毕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稳定龙椅,成为封建统治者。在清朝,乾隆皇帝活得最长,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死得最早,19岁时就去世了。后人不禁为他的早逝感到难过。然而,历史上,同治皇帝根本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他六

  • 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管叔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文王,管叔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建立管国,与蔡叔度、霍叔处协助、监督商

  • 李自成的鼎盛为何只是昙花一现?他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自成,明末

    李自成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公元1644年3月,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以身殉国,明朝全国性政权结束,国祚276年。明朝灭亡以后,李自成可谓是如日中天,虽然当时还有关外大清、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南方的南明小朝廷三方势力,虽然在今天来看,后来统一天下的大清才是主角,

  • 固伦和孝公主为什么没有后代?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

    固伦和孝公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细看我国古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无论是秦汉还是晋隋唐元宋明都不及最后的皇朝—清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对于清朝,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闭关锁国和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这些。然而,作为一个将封建经济推向鼎盛的皇朝,清朝期间也有过不少风

  • 盘点唐宋八大家的八大名句,每个人的境界都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宋八大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唐宋八大家的故事。中国文学史上,从散文领域的角度综合评价,应该以唐宋八大家的成就最高,八位文学艺术史上的泰山北斗,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宋朝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杨绛女士百岁感言曾说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

  • 盘点历史上的五位猛将,70多岁还上阵杀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唐朝

    战场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它更是老将们驰骋沙场,继续为祖国建功立业之舞台。曹操曾赋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名将就不能服老,只要国家有需要,立刻披坚执锐,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在此,“纵横国史”就来给各位介绍五大70岁左右仍然上阵杀敌之名将,第四位挽救了一个王朝,第一位都熟悉,是

  • 乾隆的私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传言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生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私生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皇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对于政绩,一般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他精明、干练,是一代中兴之主。但是他的私生活,则是仁者见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乾隆,是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雍正十三年登上的皇位,第二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