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两万人联名上书只求他能留任

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两万人联名上书只求他能留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58 更新时间:2023/12/5 19:52:15

一提到苏州,脑中的景象都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小桥流水,让很多人都往。但是,在明朝,苏州可是江南地区最昏暗的地方。朱瞻基上位之后,立刻就派人到了江南苏州,大力惩罚贪腐的官吏,这个派去的人就是况钟。苏州在当时是出了名的难治理,那里的繁荣景象和丰富物产使得当地的土豪和官吏都在互相勾结,甚至是欺压百姓。当时,皇帝就在上早朝的时候,问有没有自愿去治理苏州的?底下的大臣都慌了,一听到苏州,就令人大腿打颤,先前好几任官员去了之后,并不是治不好的问题,直接就是命都丢在那里了,苏州并不是一潭清水,你只要一只脚踏了进去,想不沾脏衣服都是不可能的,更甚至是整个人都被吞噬进去。此时,大堂内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但是有一个人想了想还是站了出来,这个人就叫做况钟。

况钟这个人以机智机敏著称。他本来就是吏部尚书的一个门生,但是由于吏部尚书极力推荐,皇帝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就破格升为朝廷的一个官吏。到了苏州之后,他从代理知府那里接过官印,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苏州治理生涯。他自己或许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苏州这个地方待上整整十三年。

上了任,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案件。第一起案子,就是杀人案。那个杀人犯早就已经给地下的官吏送过礼了,所以等到况钟结果案底的时候,那个官吏就对况钟说,这个赵五是被冤枉的,大人你就放了他吧。况钟这个时候就在假装糊涂,于是就连连点头,说,“放了他吧,他是无罪的。”官吏一听,十分欢喜,走出门后,就走到杀人犯的家里,多要了几两银子才肯将人送回来。被害的那个人的家属知道了这件事,控诉老天的不公平,大声地怒骂这个官员不负责任,干出这种瞎了眼的事情。

在办第二件事的时候,官吏又收了原告的贿赂,要求诬陷被告的人。这个时候,那个官员就主老爷将无辜的被告压入大牢,之后听到心上人的知府连连点头称赞,心里想这个人估计也是个大贪官,于是就轻蔑地看了一眼,走了。况钟等到人走之后,终于露出了狠厉的神色。他派自己身边的亲信,到地方上去查办这个官员,看看他一共收了多少的贿赂,并把收的每一笔钱都要找到凭证一块带回来。等到搜集了所有的证据之后,况钟叫来那个官吏就问他,“你确定赵五真的就没有杀人吗?”一字一顿,说的极其认真,每一个字都仿佛在那个官员的心上划了一道,一刀一刀的划破那个黑心的表皮,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做的。

那个官员一听,腿就软了,知道自己受贿赂的事情败露了,只能跪下来,连声喊着饶命。况钟将自己的查到的证据都甩在他的脸上,那个官员直接就被吓傻了,抓着这些纸就想往嘴里吃,但是没想到况钟就笑着对他说,“你要知道这只是复印的版本,真的那一个我有留存档案的,你的命是饶不了了。”那个官员直接被吓昏了,况钟叫底下的人全部查清牵扯的人有谁,按照受贿金额的大小,一律按律法处置,贪污严重,牵扯人命的就直接就地打死,贪污较小的就关入大牢。这下,真的是铲除了不少受贿赂的人,以前的案子凡是有异议的全部翻出来重审,底下的百姓知道,都在拍手叫好,大声地称赞这个况钟有胆识。

当时的百姓因为每次上缴粮草都要亲自押运到很远的地方去交到朝廷里,但是在路上就会经遇到劫匪,生活的十分艰难。况钟发现这件事情之后,就像朝廷上奏,说明情况之后,就要求朝廷统一设一个比较近的地方,让百姓将粮草都运到这个地方,也不必跑太远的路了。这个想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同时皇帝也大力嘉奖了况钟。但是况钟都没有收下这个赏赐,而是直接将赏赐转给了家里有困难的百姓,让他们好好地生活。

等到况钟要升任的时候,苏州的百姓聚集了两万多名,统一向朝廷上书,要求他继续留在苏州治理。朝廷没办法只能答应,况钟在苏州一呆就是十三年,最终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苏州的百姓都为他所哭泣,满城都是痛哭的声音。

标签: 明朝况钟

更多文章

  • 武田信玄有着怎样的轶事典故?对后世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田信玄,日本

    遗言记述甲阳军鉴版余五载前即知此日,特画花押纸七百,余卒三年内,密不发丧,其间公文可用之。他国不知余死,必不敢动。武田氏由信胜继承,信胜元服前以父胜赖。加余遗骸以梏,沉诹访湖。御宿监物书状版余将大去也。余出身鄙乡,击邻国他郡,战无不胜。可憾者唯未能目睹武田之帜,扬于帝都。倘余大去事传出,敌必蜂拥而起

  • 明朝万历年间的“独相” 内阁首辅叶向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万历,叶向高

    叶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编修。后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为左庶子。次年,

  • 赵匡胤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这个决定为什么会是宋朝灭亡的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桥兵变,赵匡胤,宋朝

    九六零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之后,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可以说,宋代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给人一种“国富而不强”的感觉,其直观感受便是:多次战争失利,常受周边邻国欺辱,甚至,在南宋发生两帝被虏之时,堪称宋代最耻辱事件。所谓宋朝的

  • 岛津义弘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战?是木崎原合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岛津义弘,日本

    1572年的木崎原合战则是岛津义弘的成名之战。此战中岛津义弘以不到五百的兵力沉着应战,伊东义佑大军无功而返,义弘继而趁其撤退发动突袭大破伊东军。从此伊东家失去了与岛津家抗衡的能力,为岛津家扫除了统一九州的一个绊脚石。 元龟二年(1571)六月,岛津贵久殁、国内不稳,大隅肝付氏便又开始蠢蠢欲动,伊东义

  • 张百熙为官三十年 历任四部尚书,因为何事被太监活活骂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百熙,清朝

    清朝时期,如果官员犯了错,皇帝往往“传旨申斥”。外省的官员,由总督、巡抚代为“申斥”;京城的官员,则由太监代为“申斥”。督抚与接受“申斥”的官员同朝为官,又有上下级关系,一般不会刻意与他们为难。太监就不同了。太监本来是皇城里一群伺候人的角色,好容易逮住一个机会来“教训”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京官们,自然不

  • 历史上最有名的五大父子兵,岳飞父子竟只排第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翦,王贲,汉朝

    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又曰“虎父无犬子”,又曰“老子英雄儿好汉”,古代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他们父子上阵,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让敌人闻风丧胆。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史上最强的五大父子兵,看看你最佩服哪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有很多父子兵,本文只是按照时间顺序,挑选其中最出名的

  • 隋文帝的制衡之术,也略有偏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

    隋文帝自从当上皇帝后,就努力学习制衡之术,并把它当作最重要的功课。事实上这功课,代代君王都得通,一旦失衡,政权不稳。隋文帝上位时已经是政治经验极度丰富的老人了,自然把这玩得纯熟。不过,他毕竟是人,也会有偏心的时候,尤其是在自己最心爱的苏威那里,偏得可厉害了。公元592年,这一年正月无事,大家都在安静

  • 立花道雪有哪些轶事典故?立花道雪是怎么对待将士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立花道雪,日本

    谏言扶主元龟2年(1571年)大友宗麟因西国霸主毛利元就逝去后终日沉迷于酒色以及太平的生活,道雪和众家臣皆担心大友家将因此衰败。某日,道雪招来京都有名的“白拍子”至立花山城中表演并举行宴会,宗麟因此至立花山城参加,就在喝酒之时,道雪突然以悲伤的语调恳切的对宗麟说: “现在我们的西边有龙造寺氏,南面则

  • 立花道雪有着哪些战术谋略?具体是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立花道雪,日本

    奇正战术立花道雪是著名的战国名将,除了熟读各种兵书外,于战术面引用了孙子兵法的奇正道理。昔日道雪对家中大将由布惟信、小野镇幸说了: 行军作战之道,必以兵法为先。无论如何武勇的军队,在战场上也不能缺少正奇之变。因此,我也需要有能够担当正、奇两军的大将作为辅弼。《孙子》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

  • 为什么会说明朝是因为黄得功而灭亡的 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黄得功,徐达

    黄得功在明朝历史上不算有名,徐达是明朝开国将军,那么黄得功可以算是“灭国将军”了,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明朝的国家是国因黄得功而灭亡的,只是他死后,明朝就真没了。黄得功生于1594年,江苏阜宁县人,父亲去逝早,他母亲一个人将他拉扯大,长大后的黄得功非常懂事,知道母亲将他抚养大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做一个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