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长子豪格明明立了大功,为什么最后惨死狱中

皇太极长子豪格明明立了大功,为什么最后惨死狱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13 更新时间:2024/1/17 9:35:14

张献忠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魁首,是当时实力仅次于李自成的武装集团。

崇祯十七年,清朝大军挥师入关,明朝统治也土崩瓦解。那些受国厚恩的明朝军队,大批投降清朝,而原先被骂作山贼草寇的农民军,在国破家亡之时,却表现出令人钦佩的气节。

李自成与张献忠,都选择了与清军奋战到底,但是在八旗铁骑的强悍战斗力面前,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连遭败绩。

李自成势力被基本肃清之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开始把目光投向盘踞四川的张献忠。

清顺治三年,清朝大将肃亲王豪格,带领西征大军,向陕西四川一带进发,矛头直指张献忠。

当年十一月,清兵与张献忠大西军在西充遭遇。八旗兵独特的骑兵战术,和精准的箭术,身经百战的张献忠也吃不消,很快败下阵来。《清史稿》记载,肃亲王豪格亲自上阵,“豪格亲射献忠殪”,一箭射死了张献忠。

张献忠的死,使得大西军群龙无首,迅速崩溃。肃亲王豪格以摧枯拉朽般的攻势,横扫西北和西南半壁江山,相继平定陕西和四川,为清朝开国立下不世之功。

顺治五年二月,在外栉风沐雨征战数年的肃亲王豪格,长途跋涉返回京师,得胜还朝。但是,豪格回到京师还不到一月,突然就被撤职罢免,锒铛入狱。威风八面的大将军,一夜之间变成囚徒。

《清史稿》记载,当年三月,豪格就神秘暴病而亡,死在狱中。

豪格身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长子,还是小皇帝顺治的亲哥哥,文韬武略才干超群,堪称大清朝国之栋梁,又刚刚立下剿灭张献忠的大功,为何却遭此厄运,下场如此凄惨?

原来,这可能与他当年说过的八个字有关。

崇祯十六年,也就是明朝灭亡前一年。当年八月初九,素来身强体健的皇太极意外猝死,连半句遗言或遗诏之类都没有留下。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人选,瞬间成为朝野瞩目焦点。

当时,最有资格的竞争人选,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按照中原皇室规矩,“父死子继”优先,然后才该“兄终弟及”。问题是清朝入关之前,受中原文化浸染不深,历来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豪格与多尔衮两人,都是皇家直系血脉,都有卓著的军功,都具有足够资格竞争皇位,只能看他们个人的能力与实力更胜一筹。

论及实力,豪格占有明显优势。当时清朝的元勋宿将本能地倾向于皇太极家族,支持由豪格继位。八旗之中,豪格得到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四个旗支持。而多尔衮仅掌握正白旗镶白旗。

但论及个人能力,多尔衮则胜过豪格。多尔衮封号睿亲王,确实名副其实,他为人睿智精明,心思缜密,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机会,都可能逆转败局。

双方在紧张焦虑中斗智斗勇,暗运心机,盛京城内外暗流涌动,杀机四伏。当年八月十四日,双方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

《沈阳状》记载,八旗诸王聚会皇宫,准备敲定皇帝人选。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先开口,声言帝位应该传给皇帝长子豪格。两黄旗将领纷纷表态,拥护由先皇之子继位。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虽然声嘶力竭支持多尔衮,无奈曲高和寡,形势对多尔衮十分不利。

谁知在关键时刻,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肃亲王豪格,却没头没脑说了八个字:“福小德薄,非所堪当”,然后“固辞退去”。

两黄旗大臣们一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千钧一发之际,多尔衮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立即发言,一锤定音:“皇长子豪格既然无意继承大统,只能由皇三子福临登基。皇三子年幼,我和郑亲王共同辅政,待福临长大后再归政”。

豪格说出这不可理喻的八个字,与皇位失之交臂。表面上看,双方都没当上皇帝,但多尔衮却成为辅政大臣,实际控制了皇权,小皇帝顺治年幼无知,多尔衮成为了大清无冕之王。豪格一无所得,把生杀大权拱手让人。

多尔衮从此把豪格视为最强的竞争者,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才会发生豪格射杀张献忠,得胜还朝就入狱的悲剧。

标签: 豪格

更多文章

  • 该怎么评价冯道这个人?善恶并存,就是两个极端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冯道

    比萧何更复杂,更难道“好人”的,是自号“长乐老”的冯道。生长于五代十国的冯道,之所以在历史留下了一笔,不是因为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政绩,而是因为创造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官场记录——事“五朝十帝”而不倒。他在中世纪中国最乱的五十年,经历了五个朝代,侍候了十个皇帝,历任宰相太师太傅,位列三公,位极人臣,30年

  • 此人实现岳飞梦想,发明叶公神铳的叶梦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叶梦熊

    岳飞的《满江红》传唱千古,其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更让人慷慨拔剑长叹息!明朝就有一位人物,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平朔方勒石贺兰山》:“尽道将军意气豪,朔方战罢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却笑人间说六韬。”在贺兰山上立了块石碑:老夫我功成身退,但求痛快,杀伐已尽,千里不留名。这人是谁?他叫叶梦熊,少年

  • 明朝杨一清为何人,帮过王阳明,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一清

    杨一清年少聪慧,是成化年间进士,一生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出将入相,为官五十余载,后人称其文德武功堪与姚崇媲美。杨一清担任过内阁首辅、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等作品,著有《杨文襄公集》《关中奏议》《石淙诗稿》,政治、文学才能皆不错,世人称其才气一时无两。杨一清作品杨一清的著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散

  • 明朝冯国用是谁?冯国用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冯国用,明朝

    冯国用这个名字,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带领起义军征战之时的大将和谋士,曾多次为朱元璋立下大功。明朝开国大将宋国公冯胜,是冯国用的亲弟弟。世人对冯胜比较了解,对冯国用知之甚少,倒不是因为冯胜比他哥哥能力更强,而是因为冯国用英年早逝,并没有见证大明王朝的建立。实际上冯国用才华高超,文武双全

  • 三国时期为什么说诸葛亮做不到像司马懿一样的谋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诸葛亮

    坦率的说,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不谋反,这是一个老话题!《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临终之前,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正因为“白帝城托孤”这一段话,于是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备允许诸葛亮“自立为帝”!然而,诸葛亮个人品德高尚,所以一直忠于汉室,尽心辅佐扶不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重口的皇帝,最后让人目瞪口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帝,重口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百位皇帝,这四百位皇帝当中出现了无数的奇葩,有喜欢做木匠的,有喜欢演戏的,有喜欢吟诗作画的,有喜欢当侦探的!这些还都是爱好,最多非常痴迷罢了。历史上有几位皇帝,口味格外奇葩,咱们今天就说说那些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口味的皇帝。说到重口味,我们都知道古时的帝王,最讲究的就是吃,山珍海味

  • 曹操死后,曹家那么多人为什么没人能阻止司马懿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司马懿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

  • 公孙弘是什么人?坑死主父偃,逼走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公孙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汉武帝刘彻独具慧眼,听取董仲舒等人的意见,推行“更化”政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的遭遇宛然新旧两重天,“换了人间”,其身价地位就像当今股票市场的“牛气”似的,一个劲的往上猛蹿。其中最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齐地菑川人公孙弘在“耳顺”(六十岁)之年,

  • 中国古代王侯是如何笼络人心的?曹操一次失礼而导致天下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侯,古代

    对天、地、人的研究,创始于上古王者伏羲氏,成就于周文王和孔子,古代三圣的智慧集中见于《易经》,经过伏羲氏画卦,周文王演易,孔子述易,阐明了天地和人生的大道理,他们的智慧结晶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伏羲氏是比黄帝还早很多的上古时期的王者,周文王是周期的奠基者,孔子是“万世师表”,所以《易经》成

  • 大臣娶了皇太后,皇帝成他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辽国

    历史上母壮子幼的事情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女人帮助小皇帝处理政事,但是后宫的太后必须有自己的得力干将,只有这样垂帘听政才能听的安心。慈禧太后虽然异常强悍,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得力干将,比如慈禧在横扫八大顾命大臣的过程中,并不是她自己一人完成的,他是联合自己亲贵一起干的。今天我们在来讲讲辽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