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湘骡子与徽骆驼:揭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湘骡子与徽骆驼:揭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3/12/6 14:54:07

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

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十一岁,自谓“生平不解空言高论,只知以实心办实事”,比左宗棠要成熟稳重得多。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时人称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死后梁超为之立传,书名“晚清四十年史”,可见其一生功业命运与晚清相始终。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平生遭受弹劾达八百余次,但他恒能忍辱负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格更类“徽骆驼”。

左李好骂人

左、李都喜欢骂人。

左宗棠才气过人,也盛气凌人,有霸术更有霸气。即使对于众人敬畏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也是称兄道弟(左小曾一岁),丝毫不愿居于其下,遑论其余,只要看到不顺眼的人和事,必然要大声呵斥。但有个特点,终其一生,骂人的强度与烈度随着官职的提升而日渐趋弱。晚年时,也许是人人都知道左侯爵脾气,大家当面都陪着小心,左宗棠无人可骂,只是逢人便骂曾国藩而已。

左宗棠最出名的一骂是“王八蛋,滚出去”,为此几乎搭上性命。

网络配图

这一骂是发生在咸丰八年(1858年),引发了闹得沸沸扬扬的“樊燮案”。当年举人左宗棠以“师爷”身份(无正式官衔的幕僚)辅助湖南巡抚骆秉章,掌握军政实权,省内大小官员来见,都要行礼参拜,偏偏永州镇总兵樊燮不买账,认为自己是朝廷钦授的正二品武官,坚持不向左宗棠请安。结果,左上前一脚踢翻樊总兵,还大声呵斥“王八蛋,滚出去!”

事实是否如此戏剧化,有待考证,但左宗棠连“恩人”曾国藩都敢骂,可见此事绝非空穴来风。结果,骆秉璋及左的至交湖北巡抚胡林翼等人,与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靠山的樊家,在咸丰皇帝面前打起了官司,咸丰皇帝甚至密令官文“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后来左宗棠因朝中有人力保,得以逃过一劫,樊燮则无奈丢官回家。樊燮受此奇耻大辱,就把两个儿子关在楼上,命其穿上女人衣服,直到考中进士、名列翰林,在功名上超过左宗棠(左一生未中进士),才能换回男装下楼。据说从前樊家楼上还留有“左宗棠可杀”五字,可见怨恨之深。这个例子可说明,左宗棠火爆的性格,往往容易无端树敌。

李鸿章性子也好谩骂,越是亲近的人越骂得凶,到最后,左右的人会视骂的轻重次数,来预测被骂者受宠信的程度。据说,李鸿章晚年曾外放两广总督,当时有一个谙熟李鸿章脾气的人,故意和布政使(是巡抚即省长的主要副手)闹起了矛盾。别人劝他,想得到提拔还和上司过不去?那人是武官,性格憨直,说“没关系,前天李中堂已经骂我滚了”,一时传为笑谈。

李鸿章的骂,往往还有情分,左宗棠的骂,总是不留余地。

李鸿章手下有个管粮草的小官叫鲁白阳,是淮军名将聂士成的亲戚。鲁白阳在淮军中久不得志,知道李鸿章和左宗棠关系不佳,于是偷拿了淮军账本深夜投奔左营,大约是账本上有淮军的不法记录,想以此邀功请赏。但左宗棠见事极明,话也说得漂亮,“吾属皆军人,奚肯以此中伤同类?”便打发鲁白阳回去了。李鸿章得悉后,深恨鲁白阳。后来李鸿章当上直隶总督,鲁白阳选定李鸿章上班必经之地,死乞白赖站了一年多,天天让李鸿章看到。有一次李鸿章忍不住说“趣行勿溷”,意思是赶紧走吧,别烦我了!但最终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外省的职位。时人既佩服左宗棠之度,更钦佩李鸿章之量。

李鸿章性格诙谐,喜欢调侃人,至老不变。曾有位湖南秀才到天津直隶总督署见李鸿章,才谈了没几句,李鸿章突然问道:我听说湖南人大多都入了哥老会,你是不是其中成员?这位秀才性格并不文弱,很镇定地回答,如果我是哥老会,您就是安庆道友(意即江湖中人)的头目了。李鸿章哈哈大笑,并不生气。李鸿章喜欢性格刚强的人,下属有来拜见的,他一定会目不转睛地看,有些人被看得汗流浃背毛骨悚然,李鸿章便痛加斥责赶走,假如来人镇定自若,他最后就会笑出声来。

网络配图

意气之争耶?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夏天,左宗棠举报曾国藩欺君罔上,曾国藩当然大为不爽,本来协力作战的曾、左自此形同陌路。

四年之后,左宗棠“故伎重演”,这次中招的是李鸿章。

镇压了东南地区的太平天国后,左、李奉旨各自率楚军、淮军追剿游走华北的捻军。1868年8月,捻军张宗禹部在重重包围下,全军覆没。战后论功以淮军居首,李鸿章荣升协办大学士。左宗棠怀疑李鸿章所言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而死的说法,率军四处搜捕。李鸿章气愤难平,写信给曾国藩说“(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本来就不甚投契的左李,也正式交恶。

左宗棠睥睨一切世俗的成法,加上强硬不服输的性格,使得他无法与师友“和谐”相处,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不仅曾国藩,在“樊燮案”中四处为左宗棠奔走的亲家郭嵩焘、同壕战友沈葆桢(曾接手承办左宗棠创立的福建船政)等人,后来都一一与之关系破裂。相比之下,李鸿章虽也跟曾国藩闹过意见,一度负气出走,但终生奉曾国藩之教诲为圭臬,即使与左宗棠话不投机,但较少冲动行事。曾国藩曾特地写信赞扬李鸿章“阁下不与左帅争意气,远近钦企”。

李鸿章与左宗棠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都是少负大才,中经困顿,晚年以衰龄还荣膺重任。其谋事之勤,体国之忠,均不愧为一代名臣。可是民间有关左、李不睦的传闻很多。

传说,有次左宗棠去见李鸿章,李鸿章出来迟了。联想起李鸿章宠爱小老婆的传闻,左宗棠讥讽道“与如夫人洗脚”,意为你为了小老婆不惜轻慢大臣。李鸿章毫不示弱,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一下讲出了左宗棠仅是举人出身,无进士功名的心病,结果两人从此见面都绕着走。

网络配图

但严格来说,左、李意气之争的背后,其实源于深层次的政见之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廷高层内部爆发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就是左宗棠与李鸿章这对政敌一次结结实实的“火拼”。

自从1874年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朝廷应向海防倾斜以来,一百多年间,“海防与塞防之争”,渐渐演变成主张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爱国与卖国之争”。其实,此次大论战的实质,是国力日益衰微的大清帝国,如何在东部沿海与西北边疆两个战略方向上,分配有限战略资源的政策大讨论。所有中枢名臣及地方大员都参与其中,自由发言,为慈禧太后等最高层决策者献计。

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一定要以“爱国还是卖国”来褒贬二人,似亦有失公允。

此次有限范围内的“民主大讨论”的结果,是清廷采纳左宗棠一派的建议,作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决策。当时清帝国一年的平均财政收入是8000万两白银,从1875年到1884年(即左宗棠西征中后期)的10年间,塞防经费花了8000万两,而1885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10年间,海防经费仅有3000万两。从这个角度看,塞防还是稍稍优先于海防。

标签: 左宗棠

更多文章

  • 孝庄下嫁之谜:太后与多尔衮同居背后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庄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传了百余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实,观点仍难以统一。推原其故,在于现有证据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读之不同。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为太宗皇太极异母弟。据说多尔衮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

  • 三国中真实的诸葛亮:治理蜀国竟民不聊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被极大神化的人物,也是古人效仿的对象,然而,翻开史书,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或许并非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内政能力其实并不大高。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

  • 伍子胥生前忠勇死后为何变成了恶神的化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伍子胥

    有关伍子胥的故事,现在广为流传的有三个,分别为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与渔夫和伍子胥与洗衣女。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一夜未眠,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得雪白如雪。后来,伍子胥靠着这

  • 这个王朝被诅咒过?竟连续出了11个短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秀

    都知道在汉朝在历史上分为东西两朝,为了好分别,刘邦建立的汉朝称为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又称为后汉,与西汉统称为汉朝。今天来聊聊东汉,东汉一共传了8世共14个皇帝,到曹丕称帝,经历了195年。网络配图在近两百年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天子基本上很快就夭折,出了开国皇帝刘秀和明帝刘庄,以及汉献帝

  • 武则天每次杀人前为何要在其嘴里塞个木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从称帝到退位,当了15年的女皇。在这15年间,她的大周朝有一项没有写入律例的潜规则——死刑犯临行前都要在嘴里被塞入一个木丸。这件事虽是一件小事,却暴露了武则天这个女皇看似威风表面下内心深处的那份心虚。武则天的皇位怎么来的大家都清楚,想当初唐高宗在武则天的操纵下想让位给武则天,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

  • 揭秘:刘备何时有称帝的野心?因为这个人暴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史实已经确认:刘备最终称帝了,然而,刘备何时有称帝的野心?对于这个问题,么么认为刘备的称帝野心因为他的亲生儿子刘禅而暴露,因为曹刘汉中之战后而迫不及待。网络配图如果说刘备早有称帝的野心,起码在刘备起家的时候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就像曹操在三国初年为大汉征战时候,就是想做一个征西将军而已,只是世事变迁,

  • 为何说宋太祖赵匡胤是抠门皇帝?他到底有多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却改不了“抠门儿”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衣服也很简单,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

  • 解密:三国勇谋大将 魏延跟姜维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延

    一直以来认为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说,魏延生有反骨,留之必反。但是最近看到有些说魏延其实很无辜,只是想继承诸葛亮的事业而已。魏延的个人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与同僚,尤其是文官、名士存在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杨仪,也因此而死。但是所有黑锅都抛给他就不合适了。杨仪也是心胸狭隘的人,他在魏延死后的表现如下。当然,从三

  • 姜子牙战斗力弱爆:竟连闻太师申公豹都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子牙

    当下的青年才俊,往往都在为如何能够成为名镇一方的人物而奋斗,最次也是想在自己的行业中能够做出点成绩,或是当个众人心目中的男神、女神之类。现在的成功学铺天盖地,但实际上效果寥寥,而实际上古人早就给了我们启示,例如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在这本书中其实就已经明确指给了我们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看过这本书

  • 揭秘:清朝大贪官和珅深得乾隆恩宠的三大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珅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史称其“少贫无藉,为文生员”。和珅的高祖尼雅哈纳是清朝开国功臣,作为他的后人和珅自然可以随帝侍君。乾隆三十四年,和珅开始摆脱困境,初为銮仪卫(掌皇帝仪卫排列及承应诸事),后承袭高祖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自此为他铺平了一条接近皇帝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