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史书低调处理的鲍永是个怎么样的人?所作所为远超刘秀!

被史书低调处理的鲍永是个怎么样的人?所作所为远超刘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23 更新时间:2024/2/14 16:47:0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被史书低调处理的鲍永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秀征伐四方之战中,唯独夺取并州的战争被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这是因为镇守并州的鲍永跟他同处于更始政权,地位和经历相似,但所作所为完全把他比了下去,史官为尊者讳,只好淡化对鲍永的描写了。

并州是天下雄州,包括今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和内蒙一部。这么重要的地方,在光武帝纪中却几乎只字不提。

邓禹西征时,是由河内直接开进河东的,而河东郡属于司隶校尉辖部,所以他并未经过并州。那么并州是如何纳入刘秀的势力范围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鲍永。

鲍永为更始帝夺取并州

1

鲍永字君长,上党郡屯留人,从小品学兼优,读的也是《尚书》。他可能是个处女座,妻子仅仅在继母面前骂了几句家里的狗,就被他休掉了。

他的父亲鲍宣,在哀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后为王莽所杀。王莽忌恨鲍宣,准备斩草除根,而当时鲍永正在本郡做功曹,郡里的都尉揣摩上意,就密谋杀害他。

鲍永之父是大汉朝的烈士鲍宣

幸好太守苟谏敬佩他的为人,让他做了自己的秘书,藏在府中保护起来。国难家仇使鲍永义愤填膺,经常在苟谏面前说:“王莽篡汉之势已成,太守还须早定兴复大计。”苟谏告诫他:“君长慎言,一旦泄露将大祸临头。”鲍永知道苟谏是为自己好,便默默地等待时机。

在苟谏死后,鲍永亲自将灵柩护送回乡,都尉追之不及,就逮捕了他的弟弟。新任太守赵兴更是个热心人,叹息道:“我也是汉臣,鲍宣杀身成仁,怎么能害他的子孙!”于是保下了他们兄弟,鲍永仍旧任郡功曹。

一天,有个自称是朝廷侍中的人来到驿站中,赵兴准备去迎接。但鲍永怀疑那人是骗子,对赵兴说:“此人既无诏书,又无使节,怕是假的。太守不可前往。”赵兴满不在乎:“清平世界,谁敢冒充朝廷使者呀?”说完他就驾车往外走,鲍永急了,拔出佩刀拦住马儿,高声说道:“赵太守与我与再造之恩,今日纵使犯颜,也绝不能陷你于不义。”几天后,王莽果然下诏搜捕假使者,鲍永因此以忠诚和机警而闻名。

更始二年,就在刘秀前往河北后不久,更始帝刘玄拜鲍永为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持节领兵,镇抚并州、河东,官职地位和刘秀不相上下,而从领兵出征来看,刘玄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更始也是汉,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河东大破青犊农民军,被封为中阳侯。那段时间,河东人经常会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大将军”,口口相传,都知道这是鲍尚书的兵马来了。

像刘秀有邓禹一样,鲍永也有一位“智囊”,不过这位“智囊”却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嘴炮加倒霉蛋冯衍。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他的曾祖父冯奉世,是宣帝、元帝时期的名将,曾平定莎车和西羌之乱;他的祖父冯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因为宦官阻挠,错失三公之位。冯衍少有奇才,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二十岁时更是博览群书。

新莽时期,很多高官举荐他,他都坚决不肯出仕。后来更始将军廉丹东征时,将他揽入幕府。王莽一个劲地催促廉丹出战,诏书语气很不耐烦:“仓储要尽了,府库要空了,可以奋起了,可以作战了。将军身受重托,不为国捐躯,将无以报恩尽责!”廉丹惴惴不安,拿着诏书,连夜咨询冯衍。

冯衍滔滔不绝:“(此处省略二百字)如今之计,不如割据一方,安抚将士,厉兵秣马,多加赏赐,招豪杰之士,纳忠智之谋,以待将来天下有变。兴利除害,则福禄无穷,功勋不灭。何苦覆没于中原,身死于荒野,攻败名裂,辱及祖宗?圣人转祸为福,智者转败为功,愿明公深思,不可囿于世俗之见!”可惜廉丹没听进去,与赤眉军力战而死。

鲍永到达并州时,刘秀在河北还没打开局面。冯衍拜访鲍永,纵论天下形势:“(此处省略二百字)如今邯郸王郎未灭,真定刘扬未附,而大将军所部不过控制了百里的范围,战事频繁,百姓不宁,难道大将军就没有深谋远虑过吗?并州之地,东临河朔,北控匈奴,谷物丰熟,人口富庶,正是兵家必争之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大将军须选贤任能,简拔精锐,镇抚太原、上党,收百姓之欢心,得良才之辅佐。天下无事,可以彰显声誉,一旦有变,可以建立功业。若大将军审时度势,讲习文武,则伊尹、吕尚也不过如此。”

鲍永听完很受用,表奏冯衍为立汉将军,兼任狼孟县长,屯兵太原郡,与南边的上党郡太守田邑遥相呼应。他们指天发誓,约定相互支援,共同进退。

更始政权的最大版图(土黄色)

不过,一来鲍永他忠于更始,二来手下也没有杰出的将领,所以并州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也仅能自保而已。

把刘秀比下去,所以被冷处理了

2

刘秀先派刘延攻打上党要塞天井关,与田邑大战十几回合,未能攻克。田邑将关中老家的母亲妻子接到上党,中途被刘延截获,《东观汉记》上则说被邓禹手下的冯愔截获。赤眉军攻破长安后,冯异克天井关,田邑观察形势,又担心家人,急忙遣使请降,刘秀好言抚慰,让他留任太守。

刘秀素闻鲍永之名,派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召,储大伯告诉他:“更始已亡,建武皇帝敬慕将军,正虚位以待。”

因为道路断绝,音信不通,鲍永不知道刘玄已经死了,他把储大伯扣押起来,派人去长安打探消息。

冯衍更是写信训了田邑一顿:“(此处省略二百字)如果你和鲍尚书同心协力,可以显忠贞之节,立超世之功;如果你顾念被俘的家人,也可以弃官而降,把上党郡归还尚书。如此则大义保全,既不损守土之责任,又可救老小之性命,理直气壮,问心无愧。想来你听了我说的话,必定心如刀绞。或者回心转意,或者不屑一顾,你自己看着办吧!”

田邑反唇相讥:“鲍尚书跨州连郡,然而河东失陷,不出兵收复,上党被围,不出兵救援。兵威丧尽,国权日损,四方背叛,赤眉入关,也没见你们日夜兼程,挥师勤王。主上去年就已经音信全无,恐怕凶多吉少。主上活着的时候,你们都不能尽忠,还能为他殉节不成?难道你们不想做臣子,要自立为君吗?这是蚍蜉撼树,早晚事败身危,还请三思!”

鲍永、冯衍听到传闻,说更始帝被赤眉军胁持北上,就屯兵界休,向上党郡发出文告,试图挽回局面。鲍永的女婿张舒诱降涅县,而张舒的家人仍在上党,田邑立即扣押了他们,再次写信劝降鲍永。鲍永不予理睬,从此与田邑决裂。

在确认了更始帝的死讯后,鲍永亲自为刘玄发丧,而后归降刘秀。士兵们散去之后,仍有一百多名部属不愿离去,脱下官服与鲍永一道赴洛阳。

没想到一行人在河内遇上了刘秀的车驾,刘秀问道:“你的部队呢?”鲍永离席叩头:“臣侍奉更始帝,却不能相救,实在不愿用他的部队来换取富贵。”刘秀心中不快,但嘴上还是笑嘻嘻:“嗯,你说的都是大道理呀!”当时怀县复叛,刘秀对鲍永说:“我攻怀县三日不下,听说关东人都敬畏你,就劳烦先生去城下劝降吧。”鲍永一到,太守便开城投降。刘秀大喜,赏赐鲍永一套首都房产,他固辞不受。

后来鲍永出任鲁郡太守、扬州牧,诛豪帅抚吏民,百姓安之。而他耿直的性格更适合做监察官员,于是建武十一年,被征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长安洛阳两京地区的监察官,刘秀曾做过此职,在东汉建立后,提升了司隶校尉的地位,成为朝会时“三独坐”之一,人称“雄职”。

鲍永在任不避亲贵,刘秀的叔父、赵王刘良何等尊贵,他也敢弹劾,朝廷上下为之肃然。刘秀乐观其成,常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当然,如果触及刘秀的核心利益,那立刻就是另一副面孔了。

一次,鲍永巡视京兆长安一带,路过霸陵时,突然想起葬在那里的更始帝刘玄。他驱车前往墓地,手下急忙劝阻。他说:“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虽以获罪,司隶所不避也。”于是在墓前放声大哭,尽哀而去,又到扶风,在老上司苟谏的墓前杀牛祭祀。刘秀大为光火,太中大夫张湛劝解说:“仁者行之宗,忠者义之主也。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

刘秀稍稍意解,但后来还是借司徒韩歆一案,迁怒鲍永,外放为东海国相。不久又因度田不实被征还,途中接到诏书,改任兖州牧,三年后卒于任上。

曹操的老朋友鲍信是鲍永的后代

想当年,刘秀与鲍永同朝为官,一个是大司马,一个大将军,都是更始帝御笔亲封的方面大员。刘秀一直培植自家势力,背主自立;鲍永一直忠心耿耿,不忘旧主。虽说天下为有德者居之,但在士大夫的眼里,总是有些别扭,鲍永才是他们推崇的道德模范。相比之下,刘秀就显得“小人”了,史家只好为尊者讳,低调处理了罢。

标签: 汉朝鲍永刘秀

更多文章

  • 成也政治,败也政治!邓禹为何能排在“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云台二十八将,邓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邓禹为何能排在“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云台二十八将”,大家可能跟对东汉史一样不太熟悉,不过排名靠前的几位,尤其是排名第一的邓禹可能还是听说过的。邓禹凭什么排名第一?靠的是政治敏感和政治谋略而不是战功,他在战场上的表现简直惨不忍睹。邓禹西征是为

  • 刘备入川把最强班底留在了荆州!谁是主事的一把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关羽,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入川谁来主事荆州?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刘璋面临曹操和张鲁的压力,在张松等人的建议下邀请刘备入川,虽然说刘备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一方面此时的荆州才是刘备的根本,另外一方面为了消除刘璋的戒心,所以刘备只是带上了庞统、黄忠和魏延等人入川

  • 陈廷敬:出身清贫,却成为康熙朝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廷敬,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廷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通州县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顺治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顺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擢升内

  • 诸葛亮五次北伐死了多少大将?第一次北伐就死了三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马谡,张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中发动了五次浩浩荡荡的北伐,在五次北伐中他损失了许多优秀将领。据《三国演义》记载五次北伐共损失:马谡,魏延,赵云,关兴,张苞,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除去以上五位,我还从《三国志》中找到:张休、李盛、吴懿、王平、邓芝,这五

  • 惇妃17岁嫁53岁乾隆,为乾隆生下最小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惇妃,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惇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惇妃的父亲汪氏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只不过他们家的出身还是包衣出身的,地位并不高,当时惇妃参加选秀入宫,那时候她也不过是一个小宫女,后来她被乾隆发现,成为了永常在,那一年她17岁,而乾隆是53岁。不过乾隆在后来就突然很少宠幸她了,不

  • 历史上的陈友谅到底是什么样的 陈友谅真的是一个小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友谅,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陈友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真实的陈友谅可不是金庸大师笔下那个阴险小人,他是元朝末年反元的最大势力,地盘最广,手下最多。估计当时世人都以为他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说这人啊,千万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陈友谅性格怎么样?

  • 展昭作为包拯的贴身侍卫 包拯死后展昭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包拯,展昭

    还不知道:展昭下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如果真正想要做一番事业,那么不管他的才华有多么杰出,梦想有多么远大,身边都是需要有一个具备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的,就像是刘备想要兴复汉室,身边就得有诸葛亮与关羽,而曹操想

  • 揭秘武则天长寿之谜 武则天是怎么活到82岁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武则天

    还不知道:武则天长寿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她虽然不是皇家出身,但最终还是登上了皇位。当然关于她的身世,她的经历我们都不再复述,今天我们就聊聊她的寿命。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活了82岁,这在现代都算是高寿了,更何况是

  • 易中天为什么贬低诸葛亮?诸葛亮有多少被黑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易中天为什么贬低诸葛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易中天也有很多人都比较了解,或许也有很多人听过易中天讲解三国故事吧。不过,易中天的很多观点其实让很多人还是并不太能赞同的。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贬低诸葛亮,与之前将诸葛亮视为神明的态度是大大不同的,而

  • 西汉共出过多少宰相?他们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萧何,周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共出过多少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王朝第一任宰相萧何,非常出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后继的西汉宰相,大家能说起几位呢?西汉宰相有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夏侯婴、傅宽、樊哙、张苍、申屠嘉、陶青、刘舍、卫绾、窦婴、许昌、庄青翟、田蚡、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