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和珅和刘墉的关系 和珅的倒台和刘墉有没有关系

揭秘和珅和刘墉的关系 和珅的倒台和刘墉有没有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1/13 16:00:06

还不知道:和珅刘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嘉庆帝手握实权后,很快便下令赐死和珅,和珅死的如此突然或许正是因为刘墉在背后加速了和珅的倒台。因为当时弹劾和珅的人正是刘墉的学生,此后嘉庆帝封刘墉为太子太保,全力侦查和珅一案,最后给和珅定了20条罪状。那刘墉与和珅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什么官场上的仇人,但多多少少有些利益相关的问题存在。而且刘墉也并非一名清官,他也做过一些随波逐流的事情。

清朝的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民间更喜欢叫他另外一个名字:刘罗锅。刘墉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东诸城人,曾祖父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大学士刘统勋。

刘墉早年进入官场是靠他父亲刘统勋的影响力,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试和殿试。在清朝举人已经是老爷了,蒲松龄考了一辈梦想考上举人而不可得,而刘墉一出道就是举人。刘墉他爹刘统勋,是乾隆朝早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75岁时刘统勋在上朝的轿中去世,死后乾隆帝给予他古代文臣最高的荣誉,谥号文正。

刘墉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在地方为官,二十年间辗转各地,直到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方才回京。这时候和珅已经冉冉升起。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刘墉担任地方官时,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他也曾积极贯彻执行乾隆帝的旨令,查文字狱所涉的禁书,清剿反清复明的白莲教匪徒等等。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其父刘统勋因病去世,刘墉辞官回家服丧,一般服丧时间是三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墉回京被授予内阁学士,同年十月和纪晓岚一起编制《四库全书》,纪晓岚是总编,刘墉是副总编,因功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这次进宫后不久,刘墉第一次与和珅有了接触,乾隆下旨让他与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和珅收了山东巡抚的银子了,有意袒护,被刘墉秉公执法,最后使山东巡抚国泰伏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墉升任湖南巡抚。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刘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职玉牒馆副总裁。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因泄露乾隆帝谈话内容被免去大学士职务。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犯错被降为侍郎。吏部尚书应该是刘墉做的最大的官了!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之后与和珅有了交集,但是刘墉为官老奸巨猾,对和珅贪赃枉法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没有像查访国泰案那样锋芒毕露,反而变圆滑世故起来,甚至有点像东方朔那样喜欢说个笑话扮个小丑,博皇上一乐:“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刘墉晚年,和珅红得发紫,刘墉则小错频出,比方说皇帝询问刘墉让戴世仪当知府可否胜任,刘墉回答说:尚可。连高宗都知道戴世仪这官是买来的,根本不堪其任。于是仁宗下旨狠狠申斥了刘墉一回:“即如本日召见新选知府戴世仪,人甚庸劣,断难胜方面之任,朕询之刘墉,对以也(尚)可。是刘墉平日于铨政用人诸事全未留心,率以模棱之词塞责,不胜纶扉,即此可见。”虽然下旨的是仁宗,但是传达的却是太上皇高宗的意思。

嘉庆二年(1797年)刘墉升为大学士,嘉庆在圣旨中没有一句赞美勉励之词,完全是批评和不待见:“大学士缺出已届匝月,现在各尚书内刘墉资格较深,着补授大学士。但伊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朕既加恩,务当知过,倍加感激,勿自满足,勉除积习,以副恩眷。”

看到嘉庆皇帝对刘墉如此不待见,和珅心里觉得很安慰,对刘墉也不再时刻警惕,转而将主要战斗目标对准了一直和自己针锋相对的王杰等人。

刘墉办事模棱两可,错误频出,但是官职却一直只升不降,秘诀大约就是这模棱两字了。模棱在官场上算是一种为官技巧,对很多事既不反对也不赞成,模棱两可含混应对。

等到高宗驾崩,第二天刘墉的学生王念孙就弹劾和珅,不过这时候的王念孙只是一个七品的吏科给事中,如果没有刘墉在背后授意,他敢吗?

很快调查和珅的差事就落到刘墉身上,刘墉被提拔加封太子太保,专门负责此案。此时年近八十的刘墉不再模棱两可,懒于应事,表现出的精明果敢一如当年他查办国泰案子时一样。很快就刘墉就查出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罪证确凿,和珅被正法。

刘墉大事不糊涂,他劝仁宗不要扩大打击面,要尽快把和珅一案结束,以稳定人心,稳定压倒一切,毕竟新朝执政需要人才,仁宗采纳了刘墉的建议。这件事表现了刘墉官场老辣的一面。

嘉庆九年(1805年),85岁的刘墉寿终正寝,据说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刘墉一生也算善始善终吧!

标签: 和珅刘墉

更多文章

  • 被史书低调处理的鲍永是个怎么样的人?所作所为远超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鲍永,刘秀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被史书低调处理的鲍永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秀征伐四方之战中,唯独夺取并州的战争被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这是因为镇守并州的鲍永跟他同处于更始政权,地位和经历相似,但所作所为完全把他比了下去,史官为尊者讳,只好淡化对鲍永的描写了。并州是天下雄

  • 成也政治,败也政治!邓禹为何能排在“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云台二十八将,邓禹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邓禹为何能排在“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云台二十八将”,大家可能跟对东汉史一样不太熟悉,不过排名靠前的几位,尤其是排名第一的邓禹可能还是听说过的。邓禹凭什么排名第一?靠的是政治敏感和政治谋略而不是战功,他在战场上的表现简直惨不忍睹。邓禹西征是为

  • 刘备入川把最强班底留在了荆州!谁是主事的一把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关羽,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入川谁来主事荆州?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刘璋面临曹操和张鲁的压力,在张松等人的建议下邀请刘备入川,虽然说刘备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一方面此时的荆州才是刘备的根本,另外一方面为了消除刘璋的戒心,所以刘备只是带上了庞统、黄忠和魏延等人入川

  • 陈廷敬:出身清贫,却成为康熙朝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廷敬,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廷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通州县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顺治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顺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十四年,擢升内

  • 诸葛亮五次北伐死了多少大将?第一次北伐就死了三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马谡,张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中发动了五次浩浩荡荡的北伐,在五次北伐中他损失了许多优秀将领。据《三国演义》记载五次北伐共损失:马谡,魏延,赵云,关兴,张苞,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除去以上五位,我还从《三国志》中找到:张休、李盛、吴懿、王平、邓芝,这五

  • 惇妃17岁嫁53岁乾隆,为乾隆生下最小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惇妃,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惇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惇妃的父亲汪氏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只不过他们家的出身还是包衣出身的,地位并不高,当时惇妃参加选秀入宫,那时候她也不过是一个小宫女,后来她被乾隆发现,成为了永常在,那一年她17岁,而乾隆是53岁。不过乾隆在后来就突然很少宠幸她了,不

  • 历史上的陈友谅到底是什么样的 陈友谅真的是一个小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友谅,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陈友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真实的陈友谅可不是金庸大师笔下那个阴险小人,他是元朝末年反元的最大势力,地盘最广,手下最多。估计当时世人都以为他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说这人啊,千万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陈友谅性格怎么样?

  • 展昭作为包拯的贴身侍卫 包拯死后展昭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包拯,展昭

    还不知道:展昭下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如果真正想要做一番事业,那么不管他的才华有多么杰出,梦想有多么远大,身边都是需要有一个具备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的,就像是刘备想要兴复汉室,身边就得有诸葛亮与关羽,而曹操想

  • 揭秘武则天长寿之谜 武则天是怎么活到82岁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武则天

    还不知道:武则天长寿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她虽然不是皇家出身,但最终还是登上了皇位。当然关于她的身世,她的经历我们都不再复述,今天我们就聊聊她的寿命。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活了82岁,这在现代都算是高寿了,更何况是

  • 易中天为什么贬低诸葛亮?诸葛亮有多少被黑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易中天为什么贬低诸葛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易中天也有很多人都比较了解,或许也有很多人听过易中天讲解三国故事吧。不过,易中天的很多观点其实让很多人还是并不太能赞同的。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贬低诸葛亮,与之前将诸葛亮视为神明的态度是大大不同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