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建立海外殖民地?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建立海外殖民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57 更新时间:2024/3/2 4:50:52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西方世界掀起了大航海的浪潮,欧洲殖民者纷纷跑到海外建立殖民地。但早在大航海兴起的半个世纪以前,在古老的东方,大明朝也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航海活动,这就是著名的下西洋。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和非洲东部。

网络配图

郑和的船队无论规模还是人数都远远超过了半个世纪后的哥伦布、达伽马等欧洲航海者,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不过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但却没有建立一块海外殖民地,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么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建立海外殖民地呢?

第一,郑和下西洋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破交,为了打破亲蒙古势力敌视中国的外交困境;二是贸易,通过和沿途各国和平贸易将海外货物运到国内获取巨额的垄断利润;三是宣扬国威,海外各国展示强大的肌肉;四是寻找建帝。

网络配图

四个目的不管是哪一个都是以和平交流为主,所以郑和船队不会随意侵略和刺激沿途各国。此外,中国人讲究以德服人,所以除了个别不服的,大明水师很少动武。第二,中国是古代的世界经济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根本看不上海外野蛮落后的蛮夷。

连半中国化的越南和朝鲜都只能作为藩属,再远一些的连做藩属的权利都没有了。大明政府认为那些海外地区偏远荒僻,没有经济效益,不仅占领成本高而且不容易管理,征服没有实际意义。此外,高度的集权制的大明朝也不会允许在海外出现无法掌控的总督、诸侯国。

网络配图

第三,明朝是典型的封建式农业朝,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经济占主导地位,加上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限制了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都是小作坊式的手工业,没有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和意愿,对拓展殖民地并不感兴趣。加上中国人安土重迁,因此没人愿意千里迢迢跑到海外去开拓殖民地,当时中国人连近在咫尺的台湾岛都不愿意去,别说万里之遥的海外了。

标签: 郑和

更多文章

  • 明朝声望显赫的王爷 陵墓中竟有一独特设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爷

    在南京雨花台区与江宁区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叫将军山。但此山原名并不叫将军山,而是叫做观音山,之所以改名,是因为这里面埋葬着一位明代的王爷,加上抗金名将岳飞也曾在这里伏兵大败金兀术,所以后人称之为将军山。明朝初年,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汉人政权,定都南京。后来,他对洪武初期的功臣名将进行了一番血

  • 抠门皇帝为节俭连吃10天豆腐 竟花白银2000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道光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六位帝王,也是清朝最节俭的、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帝王中最节俭的皇帝。道光从做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抠门的不得了了,每天和自己的福晋吃烧饼喝茶水就当一顿饭,下午早早睡觉就是为了能省下一根蜡烛。网络配图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从道光皇帝登基开始就大力推广节俭政策,不许外地官员送

  • 最残忍的皇帝 不但杀两儿子还亲手摔死孙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石虎

    石虎,羯族人,后赵明帝石勒的堂侄。石虎在年仅七岁的时候就被一算命先生断言:“此人貌奇有壮骨,贵不可言” ,于是他就被石勒的父亲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抚养,性情从小残暴至极,爱骑马射猎,杀人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后来由于战乱,石虎母子在永兴年间与石勒一家人走散。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已经十七岁的石

  •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仅3位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

    事件回放:雍正皇帝继位后,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皇帝的大哥允褆、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祐、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䄉、十二弟允祹、十三弟胤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大阿哥允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

  • 程咬金有勇有谋不只会三板斧可惜被黑惨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程咬金

    在演义中,程咬金似乎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汉,记性不好、只会三板斧的混世魔王。后来林子聪、张卫健饰演的程咬金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他这一认识的印象。但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可不是真靠着所谓的“三板斧”混饭吃的。原因很简单,倘若真是如此,程咬金怕是永远也没有机会被评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么,真实的程咬金又是怎样

  • 王羲之气量如此窄:遭人耻笑厚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之死: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

  • 刘备托孤为何单独召见赵云是为了交代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

  • 项羽横扫千军灭掉秦朝为什么最后却打不过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

    楚霸王项羽和“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都是秦末和楚汉战场上让人闻风丧胆的战神,他们二人最终之所以没有能够并肩作战,是那个时代的遗憾,也是项羽有眼无珠。网络配图 项羽和叔叔项梁拉起他们的江东军西征,韩信也投入了这支队伍。项梁去世后,韩信跟随项羽,南征北战,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他以区区郎中小官,多次向项羽献

  • 汉武帝去世前杀死钩弋夫人 众人纷纷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史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文景之治,为大汉王朝国力达到空前的强盛,国库也相当充盈。汉武帝决定摆脱之前的被动局面,重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北征匈奴,另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扬我大汉国威,四方无不臣服。网络配图正所谓“人无完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

  • 朱元璋临死前写下诏书 四个字尽显其残酷本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一路摸爬滚打登上皇位,并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在政绩上真的是建树颇多,连毛主席都评价“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可见对其是大大的肯定,不过朱元璋身上背负的骂名也不少,曾经助其打天下的兄弟没有几个能善终的,忘恩负义成为了朱元璋身上的另一个标签,不过还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