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仅3位善终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仅3位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28 更新时间:2024/2/9 2:11:14

事件回放:雍正皇帝继位后,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皇帝的大哥允褆、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祐、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䄉、十二弟允祹、十三弟胤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

大阿哥允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皇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褆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允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礽死去。

网络配图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皇帝继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允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皇帝继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七弟允祐,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弟允禩,是雍正皇帝的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允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皇帝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皇帝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皇帝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皇帝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皇帝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允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绂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网络配图

十弟允䄉,因党附允禩,为雍正皇帝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䄉赍印册赐奠。允䄉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皇帝刚继位,封允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允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四弟允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允禩,又传闻康熙皇帝临终前命传位“胤禎”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皇帝继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允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皇帝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皇帝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允禑,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命其守景陵。

网络配图

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胤祥、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胤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详。雍正皇帝继位,即封胤祥为怡亲王,格外信用。允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允礼,雍正皇帝继位封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胤祥和允礼显然早加入“胤禛党”,只是康熙皇帝在世时,十分隐秘,没有暴露。

因此,雍正皇帝对诸多兄弟或杀害、或监禁,似有“杀人灭口”或有口不能说之嫌。

雍正皇帝对诸多兄弟或杀害、或监禁,绝对不是“杀人灭口”,而是根绝后患!任何新任皇帝都要为自己的政权巩固做出种种努力。这是正常的行为,只是雍正皇帝的做法有点残忍而已。残忍本身并不能证明政权来路不正!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程咬金有勇有谋不只会三板斧可惜被黑惨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程咬金

    在演义中,程咬金似乎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汉,记性不好、只会三板斧的混世魔王。后来林子聪、张卫健饰演的程咬金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他这一认识的印象。但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可不是真靠着所谓的“三板斧”混饭吃的。原因很简单,倘若真是如此,程咬金怕是永远也没有机会被评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么,真实的程咬金又是怎样

  • 王羲之气量如此窄:遭人耻笑厚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之死: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

  • 刘备托孤为何单独召见赵云是为了交代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

  • 项羽横扫千军灭掉秦朝为什么最后却打不过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

    楚霸王项羽和“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都是秦末和楚汉战场上让人闻风丧胆的战神,他们二人最终之所以没有能够并肩作战,是那个时代的遗憾,也是项羽有眼无珠。网络配图 项羽和叔叔项梁拉起他们的江东军西征,韩信也投入了这支队伍。项梁去世后,韩信跟随项羽,南征北战,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他以区区郎中小官,多次向项羽献

  • 汉武帝去世前杀死钩弋夫人 众人纷纷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史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文景之治,为大汉王朝国力达到空前的强盛,国库也相当充盈。汉武帝决定摆脱之前的被动局面,重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北征匈奴,另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扬我大汉国威,四方无不臣服。网络配图正所谓“人无完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

  • 朱元璋临死前写下诏书 四个字尽显其残酷本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一路摸爬滚打登上皇位,并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在政绩上真的是建树颇多,连毛主席都评价“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可见对其是大大的肯定,不过朱元璋身上背负的骂名也不少,曾经助其打天下的兄弟没有几个能善终的,忘恩负义成为了朱元璋身上的另一个标签,不过还有一件事

  •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亡是气数尽了不是崇祯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崇祯

    万历皇帝亲政后骄奢淫逸,长期怠政,却勤于搜刮。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政治环境日趋恶劣:农民起义、市民暴动、军兵哗变、民族矛盾尖锐,这个时候已经埋下了伏笔。网络配图 首先崇祯亲政的时候在东林党的教唆下安置魏忠贤于凤阳,之后魏忠贤缢死。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但是

  • 司马懿晚年成为屠夫?出嫁在外的女子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

    对于司马懿的评价,争议很大,大抵从永嘉之祸开始,司马懿的骂名急剧上升,到现在,不管是史学界还是民间,依然喋喋不休。争议的焦点很多,主要有忠奸说和阴谋论。前者,是说司马懿背信弃义,曹家的江山被司马一族取而代之;后者是说司马懿彻头彻尾一个处心积虑的野心家,尽管他没有拿下曹氏的江山,但为他的孙子篡位奠定了

  • 司马懿绝地反击为何很多曹魏老臣支持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基本属于兵不血刃,干掉大将军曹爽一干人,司马懿重掌军政大权,从此,曹芳成为曹魏第一个傀儡皇帝。是时,司马懿已经被曹爽削得赤条条的,空有一个太傅头衔,被排挤在曹魏政权之外,赋闲在家养老等死而已。我们先来看看魏明帝临终时的如意算盘。魏明帝曹睿病危之时,急诏回刚刚平定辽东大败公孙渊、便道镇关中

  • 赵匡胤如何巧妙应对南唐 绵里藏针又不伤和气?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

    宋代后期,宋和南唐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宋朝想要灭掉南唐,统一天下,但碍着北方还有北汉、契丹,有强大的牵制作用,因此不能贸然用兵,暂时用安抚的政策,两国往来不绝,在外交上暗中较量;另一方面,南唐不得不加强战备,尤其是水师的操练,同时又讨好宋朝,年年供奉。网络配图 两方的关系十分复杂和微妙,很考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