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镜因何失宠?

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镜因何失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31 更新时间:2024/1/10 9:50:22

镜是康熙雍正时期的大臣,后期尤其受雍正宠待。田文镜在康熙死时,他的官职只是县令。到了雍正时才平步青云,成了雍正的心腹之臣。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他本来是汉人,当时的八旗子弟入仕很容易,在清朝,汉人是『三等』公民。加之他又没有强硬的后台来支撑,注定了他的仕途不可能一帆风顺。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田文镜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年。大约在42岁左右,就功成名就。说实话他的荣升是雍正提拔的结果,就是搁在现在也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田文镜从地方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中央』。

田文镜受雍正赏识还是他做山西巡抚时,由于把山西搞得挺好,从那时起,田文镜成了雍正的心腹之臣了。

田文镜是从地方打拼上来的,他有丰富的地方经验。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冷酷无情的帝,尤其他对贪腐特别痛恨。

他全力支持田文镜整饬(chi)弊政。清查积欠,惩治贪官,限制绅士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措施。

田文镜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触犯朝中一些大臣的利益,于是就有人弹劾田文镜,比如直隶总督绂、监察御史谢济世等人。纷纷上书说田文镜“假公济私,”等诬陷之词,雍正不是昏君,根本不听这一套,说:『朕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能臣,朕不需要没有牙齿的老虎』!称赞田文镜是自己最相信的封疆大吏。讲真,雍正就是田文镜的伯乐。

雍正驳回了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等人的奏折。无形之中鼓舞了田文镜的斗志。田文镜有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的想法,想把政绩再一步的提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到了晚年,不知道是田文镜老而昏庸,还是被属下蒙蔽了,总之这时他有点跑偏了。不顾百姓实际情况,有点邀功请赏的意味。田文镜失宠也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事情是这样的,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命田文镜兼任北河总督。就在这一年,他的管辖范围内的山东发生了水灾,河南也发生了水患。

中央得到消息后,雍正帝下令赦免了两地税钱粮。这本来是照顾灾区老百姓的好事。田文镜却上奏说:

『河南被水淹没的州县,粮食收成虽然不如去年好,但是还没有形成灾害,百姓踊跃缴纳赋税热情高涨,百姓表示,皇帝这样做是对我们关心,我们不能让皇帝免去钱粮,请求仍然按照原来的数额收税』。

说实话,历史没有记载这是不是田文镜自己编的谎话,也可能是一些官员的措辞。但田文镜没有下去实际考察。朝廷商议之后同意了田文镜的请求。

过了两年后,也就是雍正九年(1731年),灾区实际情况被暗访的官员知道了,百姓中出现了卖儿卖女现象。灾情触目惊心。

官员上奏雍正帝,说,灾情如此严重,皇帝要赈灾,可田文镜当初却不允许,百姓不明就里,还以为是皇帝不管他们呢!

雍正马上诏告百姓说:“去年山东发生水患,河南也有数县被水患所害,朕料定田文镜自己能够处理这件事,所以没有另派官员进行赈济。谁知道事情会是这样呢?

最近听说祥符、封丘等州县民竟然出现卖儿女的现象。这都是田文镜年老多病,被下属的官员蒙蔽的缘故,他不能有效的管理这些地方,他应该引咎辞职。雍正令侍郎王国栋前去河南进行赈济。田文镜以病乞休,雍正帝命他回京师。

从这件事之后,田文镜从此失宠了。

标签: 清朝,雍正

更多文章

  • 刘伯温高老还乡前给朱元璋留了2句话,如果朱元璋听了,明朝或再延续百年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

    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人眼中他仿佛是个具有超能力的“神人”,堪与三国时的诸葛亮齐名。其实客观地说,刘伯温才干固然卓尔不群,与诸葛亮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诸葛亮是蜀国的二把手,担任军师将军、丞相等要职,曾经长期独立主持国家的选将用人、用兵打仗、治国理政等关键大事,刘伯温在朱元璋手下,战争年代担

  • 他是刘备手下猛将,能力不输五虎上将,三国演义里没有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演义

    在大家的心目中,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应该是最具有名气的人物。同时在刘备的领导下,武将中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些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助刘备打下了江山,三国鼎立中独霸一方蜀国。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有一个这样的人物,他应该也是忠勇无比,能力可与赵子龙想媲美,他就是陈到。陈到,在历史中

  • 谈谈溥仪退位以后在紫禁城的奢侈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

    1908年年末,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去逝,继承皇位的是年仅3岁的溥仪。慈禧太后在重回北京后,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这些并没有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朝。在溥仪即位第三年,武昌起义成功,华南各行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中央,但清廷仍控有北京附近省份,并派遣袁世凯以其北洋军镇压。在孙中山与袁世凯南北议和,达成袁

  •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死后,妻子竟被清军这样对待,沦为敛财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玉成

    晚清时期,曾一度在南方大地上掀起滔天巨浪,将大清王朝逼入绝境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在天京事变中,诸王之间互相攻讦,数万人无辜罹难,翼王石达开出走,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内部的有生力量,太平天国也从此走上了盛极而衰的下坡路。在太平天国中后

  • 本来想找人联合攻打匈奴,误打误撞的打通了丝绸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汉武帝

    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落后的古代,要想完成一次长途旅行,而且还是带有政治任务的旅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有的人不怕,愿意做这样的尝试。西汉的张骞就是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汉武帝时期,汉朝和匈奴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据匈奴降兵说,匈奴不仅跟汉朝有战争,跟另一侧的大月氏也打得厉害。月氏王还被匈奴砍了头,头盖

  • 大汉帝国最闪耀的霍去病,一路开挂到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青,霍去病

    如果说有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天才的话,我说的霍去病是一个,他的一生就像开挂,无人能敌。就像历史上的bug,为什么会这么说?下而我们就去看看他的开挂帐号吧。霍去病其实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叫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私生子,我相信都知道作为一个私生子的生活是有多悲伤吧。他母亲又只是个女奴,

  • 明朝这两位妃子,一个因为早产被赐死,另一个超过产期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也是史上最硬气的王朝,享国276年,一共出了16岁皇帝,但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这一基本国策都被坚定执行,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宁愿吊死煤山,也不愿做亡国君,这一点,一直被津津乐道!然而,可能是朱元璋基因不太好,明朝也出了许多奇葩皇帝,比如修真皇帝朱厚

  • 朱允文手里有一支精锐部队,可是为什么至死都没用过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靖难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为了抵御元朝的残存势力,于是多次分封自己的儿子做藩王,虽然藩王从一定地步上抵御了元朝残部的入侵,但是这样也就形成了藩王拥兵自重的情况。朱元璋后期的时候就是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而且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这就给朱允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当时太子朱标早死,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又不向朱标

  • 皇太极儿媳妇被多尔衮垂涎,无奈给多尔衮生了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

    古代的女人如同物品,可以被男人争来夺去,也可以被男人赏来赏去,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由与爱情可言。就如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位女子,面对皇权,身不由己,只能任由男人摆布,屈从认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让我们从争储说起。说起清宫争储,很多人会想起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其实,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兄弟反目,骨肉相残的局

  • 明朝一太监墓,上面刻一行字,却揭开了郑和下西洋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郑和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大家很困惑,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许多人都认为两者都是挖坟掘墓,影响长眠地下的古人。可这回专家挖了一个太监的墓,让专家无话可说。在明朝有许多谜团让人费解,就比如说建文帝下落不明,天启年间王恭厂大爆炸等等,说到最大的争议,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中宝船大者长44丈4尺、阔18丈,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