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打不成交,在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竟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不打不成交,在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竟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23 更新时间:2024/1/27 5:54:40

怛罗斯战役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的扩张并无直接关系。怛罗斯之战的发生,是由居住在阿拉伯和唐帝国边境的小国(或部落)间的冲突引起的。阿中两国都派兵支援自己的属国,因而发生了直接冲突。交战双方其实并没有将这件事当回事,后期来华的使节应该看做是和平交流的外交行为,不应该看做是唐求和的行为。怛罗斯战役始末

公元750年(唐玄宗天宝九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发兵讨伐西域的石国,石国国王愿降,高仙芝假装同意,但突然攻破石国,屠杀老弱,虏掠壮丁,搜刮财物。751年(天宝十年),高仙芝将石国国王送往长安处死。石国王子逃脱唐军搜捕,求告于西域诸国,激于义愤,诸国转而与唐为敌,联合大食军来攻唐军。751年6月,高仙芝率军数万,进兵至怛罗斯(今江布尔),与阿布·穆斯林的大将齐亚德率领的大食军队相遇,对峙数日。在战斗中,唐军侧翼的葛逻禄部叛变,助大食军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只剩几千人撤回驻地,二万人被大食俘虏。

这些情况有较详的史料记载。《旧唐书》卷104《高仙芝传》记载:“天宝九载,将兵讨石国,平之,获其国王以归。仙芝性贪,获石国大瑟瑟十余石,真金五六,骆驼、名马、宝玉称是。”《新唐书》卷135《高仙芝传》记载:“天宝九载,讨石国。其王车鼻施约降。仙芝为俘献阙下,斩之。由是西域不服。其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于怛罗斯城,以直其冤。”《旧唐书》卷109《嗣业传》、《旧唐书》卷128《段秀实传》均有关于高仙芝败逃的较详记载。此外,《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史书也记有相关内容,大体可以反映战役的始末。

很显然,是高仙芝的暴行导致石国王子向大食搬兵。

怛罗斯战役后,大食势力进入中亚,昭武九姓国隶属大食。以葱岭为界,大食与中国各执丝绸之路一端,使欧亚大陆贸易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此,唐朝近百年来在葱岭以西的经营彻底结束,其后吐蕃控制河西走廊,加之唐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衰退,没能力经营西北边疆地区,中亚各国逐渐脱离了与唐政府的政治关系。

怛罗斯战役并非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的战争

在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上,749年至754年是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并设法巩固政权的最为动荡的阶段。自747年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起义到749年历时两年,倭马亚王朝军队迅速溃败,“阿拔斯人和呼罗珊的起义者占领库法城后,于749年年底在库法清真寺宣誓拥戴阿布·阿拔斯,是为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750年1月,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支流扎布河畔覆没,倭马亚王朝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西逃,8月在埃及的布希尔遭阿拔斯人追杀而死,倭马亚王朝灭亡”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局势不稳,哈里发致力于扑灭和铲除倭马亚家族,他不惜采取最残酷的手段。750年6月25日,在艾卜·弗特鲁斯城设计伏杀倭马亚家族80余人,只有阿布杜勒·赖哈曼(拉赫曼)奇迹般地逃离。倭马亚王朝历代哈里发的陵墓遭到破坏,尸体或被鞭打或被焚毁。而且,阿布·阿拔斯不断追捕和迫害什叶派的成员,曼苏尔执政后继续这一政策。其后,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着手对付政敌,先后杀害阿布杜拉和阿布·穆斯林。待国内局势安定之后,又跟永久的敌人拜占廷展开边界战争。

应该看到,“阿拔斯王朝初期,对内镇压异己,平息内乱;对外争取和平,避免战争。在它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下,国际贸易取得了迅速发展,伊斯兰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另一个方面说,“阿拔斯人遇到了波斯萨珊王朝遗留下来的、纠结万端的国际问题,特别是同拜占廷在西亚、小亚细亚和埃及的问题;又承受了倭马亚王朝遗留下来的千头万绪的国际纠纷”。总之,阿拔斯王朝建国初期的两任哈里发没有精力进行对东方的征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扎格罗斯山以东的中亚广大地区在呼罗珊总督的统辖之下,这位总督是阿拔斯王朝的开国元勋阿布·穆斯林。他位高权重,驻节木鹿,号令一方,颇具势力,并且染指宫廷事务,干涉朝政。“751年,阿布.穆斯林派遣部将齐亚德进兵阿姆河右岸,在怛罗斯击败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部,俘唐军2万人。”这一点很重要。它足以告诉我们,与唐军发生冲突的不是哈里发派遣的政府军,而是边疆守军。我们对怛罗斯战役最大的误解是把怛罗斯战役看作阿拉伯政府对外战争的组成部分,把阿拉伯呼罗珊总督的军事行动看作最高统治者决策下的行动,把阿拔斯王朝看作完全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怛罗斯战役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

怛罗斯战役对唐和大食之间经济化交流的影响并不大。自公元七世纪中叶

以后直至八世纪末,阿拉伯与中国唐朝的友好往来基本上是连续的,并不因怛罗斯之战而间断。据《册府元龟》记载,从651年(唐永徽二年)到747年(天宝六年),阿拉伯遣使来华共计二十四次。752年(唐玄宗天宝11年),黑衣大食谢多可密遣使来华,这是阿拔斯王朝正式与中国通好。753年3月、4月、7月和12月阿拔斯王朝使节四次进入长安。754年4月,黑衣大食遣使来朝。755年7月,黑衣大食遣使贡献。756年7月,黑衣大食遣大酋望二十五人来朝。此后,公元758年(5月11月两次)、760年、762年、769年、772年、774年、791年、798年每年都有黑衣大食使者来华。这至少说明,阿拉伯与中国唐朝之间,自倭马亚王朝就有使者或商团往来,互赠礼品,不曾间断。当然,这些使者或商团并不一定都是官方的。有些商人和旅行家,冒充哈里发的使者,向中国皇帝贡献贵重礼品企图受到尊重或帮助。怛罗斯战役之后两国能够保持友好关系的原因

怛罗斯之战前后,阿拉伯帝国处于政权更替之时,是多事之秋,无暇东顾;中国唐朝西境先有突厥的威胁,后有吐蕃的威胁,四年之后的安史之乱几乎使唐王朝覆灭,根本无暇西顾。仅军事方面而言,两国为帮助属国而用兵,小规模的摩擦和冲突不断,怛罗斯之战只是较大规模的一次。然而其后唐朝还向阿拉伯借兵,阿拉伯人、突厥人、畏兀儿人组成的军队到中国,帮助唐政府平叛。唐与阿拉伯的友好关系没有间断。阿拉伯与唐帝国的关系不因怛罗斯之战而中止,经济文化交流不因怛罗斯之战而减弱。

标签: 唐朝,高仙芝

更多文章

  • 末代皇帝溥仪命运坎坷,再无风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皇帝

    皇帝的生活一般都是我们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什么花天酒地呀,各种奢侈的生活,他们都能够体验到,而且待遇非常尊贵,出则宝马香车,入则美女相伴。但历史上有一位皇帝非常悲催,他一生的经历并不那么风光,这个人就是溥仪。3岁登基溥仪3岁登基,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赶下台。他当时才3岁,属于小孩子,所以宫女们都逗着他

  • 明末大海盗王直的人物生平,王直的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海盗

    人物简介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12月25日),本名铨,绰号“直”。日本侧和民间史料称之为“王直”,认为他在海上违法贸易时冒用母姓而在自称为“汪直”。明朝人士,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徽州歙县雄村拓林人,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早年经

  • 凌烟阁功臣柴绍的人物简介,柴绍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凌烟阁

    早年经历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矫捷有勇力,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昭公主)嫁给了柴绍。 此时,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参见隋末农民起义),并逐渐形成以李密(参见瓦岗农民起义)、窦建德(参见窦建德起义)、杜伏

  • 史上死得最惨的妃子:深受皇帝宠爱却被赐死,死后还被做成乐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

    他曾为北齐一代英王,开创北齐,励精图治,四处征战,只希望能够统一地区,求得国家稳定;他曾劳心劳力,厉行改革,劝农兴学,只望百姓能求得安居乐业;他曾编制齐律,删削律令,严禁贪污,赏罚分明,只求朝廷臣子忠心不二,为国为民。他被世人称为“英雄天子”,他是圣主。后来,一切都变了。国家太平稳定后,他的意志开始

  • 一代贤臣,明代名臣李贤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贤

    李贤(1408年—1467年1月22日),字原德,谥文达,邓(今河南邓州市)人。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为一代治世良臣。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大学士,廉洁奉公,政绩卓著。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并著有著《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书。初入仕途李贤,

  • 史上最幸运的女子,被一介马奴抢走为妻,结果成为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代十国

    自古许多皇后皆出自于名门,然有这样一位皇后,本是农家女,后被马奴抢走,至此,众人皆以为她的命运只会更加悲惨了,然谁曾想,最后这位女子成了一代皇后。这位身世如此传奇的女子姓李,本是农家之女,名为李三娘。在一次无意之时,被在晋阳牧马的刘知远相中,刘知远便上门向李氏的父亲求亲,李父肯定不愿自己的女儿嫁给马

  •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项羽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开创了汉家四百年基业,历来被史学家津津乐道,“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剑”起家,三年亡秦,五年灭楚,为空前强大的大汉王朝奠定了基础,令后世赞叹不休。刘邦,论地位,不过是一小小亭长,而项羽却是贵族后裔;论才能,与项羽打仗是“屡败屡战”;论人品,贪财、好色、不务正业,几乎可与流氓划等号,而项

  • 此人是乾隆麾下的名将,战功赫赫,成为军机大臣,死后还被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福康安

    《还珠格格》作为童年的记忆已经深入脑海,文武双全的福尔康也为人们熟知,其实他却有历史原型可寻,那就是乾隆驸马、富察皇后的亲侄子福康安。福康安能文能武,以武将为本职,他贵为皇亲,年轻有为而又战功无数,高官厚禄本是应得,可却死后封王,不得不引人多加猜测他是否与乾隆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系。据《清史稿》记载

  • 当初他杀了哥哥的儿子稳固自己的皇位,最终自己也得了同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北朝,齐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而某些朝代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皇位更替极其频繁。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就算是其中之一了。在短短27年的时间里,经历了6位皇帝。如果算上没来得及篡位的高澄和至死都不知道自己被前任皇帝禅位的高湝,那就是不到30年的时间有8位统治者。甚至高澄的二儿子高孝珩都曾经感叹道

  • 李渊3万兵力是怎么势如破竹,直取长安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

    不要小看太原,在赵光义对晋阳毁灭性破坏之前,从战国时期的赵国时期到北齐、周、隋,太原或者说晋阳一直都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之一。而且并州晋阳是高齐的军事中心,宇文邕在这被突击,身边近臣死了一大批,李渊的姐夫张暠、韦孝宽的儿子韦总(李世民贵妃韦珪的爷爷)和一个侄子、杨忠的一个和杨坚关系不好的儿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