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栾布是什么人?他被判烹刑后又被升官是怎么会回事?

栾布是什么人?他被判烹刑后又被升官是怎么会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685 更新时间:2023/12/27 14:17:24

刘邦,这位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生的皇帝,不仅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汉王朝,也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细数古代400多位帝王,如果论文治武功和贤能治国的话,汉高祖刘邦一定能榜上有名。刘邦的传奇不仅仅体现在他“草头王”的出身,更体现在他结束了秦朝的暴政,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措施,让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有道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刘邦做事在乎民心、向着民意,所以他开了新的“汉家气象”。

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刘邦打天下自然离不开他手下一帮文臣武将,没有他们的话,刘邦不可能“暗度陈仓”,最终击败西楚霸王项羽。

故而,在他称帝之后,为了笼络人心、稳固统治,刘邦兑现了自己曾经向跟随他的难兄难弟许下的诺言,将韩信张敖英布、彭越等9人封为异姓王。

将开国大臣进行圈地分封,这在历史上都曾引起不小的麻烦。刘邦的这一做法,无疑也给自己平添了几分忧愁。这些藩王不仅有领土,更是手握兵权,将来造反怎么办?西周不就是被自己手下的诸侯国给灭掉的吗?于是刘邦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殿上君王堂下臣,君要臣死臣必亡

《淮阴侯列传》: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所谓“伴君如伴虎”,昔日功高震主的这些老臣,怎么也不会想到,汉家天下刚刚建立,皇帝刘邦就这么着急欲除之而后快,竟会把“兔死狗烹”演绎得如此“经典”。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刘邦想要除去这些异姓王,必须得有一个“由头”,否则难以服众。例如他在诛杀大将彭越的时候,就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除去。

彭越是谁?他是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被刘邦封为了梁王。

公元前197年,陈豨(xī)在封地反叛,刘邦亲自领兵讨伐,要求彭越派兵助战。彭越称有病在身,不能亲自前去,只是派了一名部将带兵援助。这让刘邦勃然大怒,我堂堂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你一个小小的诸侯王竟敢不来帮忙,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帝吗?

正想找彭越的茬儿,正好彭越的一个下属因为得罪了彭越,彭越打算将其杀掉,下属逃到刘邦那里,控告说彭越将要谋反。刘邦当机立断,派了一支军队突袭梁国,将毫无防备的彭越逮捕,定为谋反罪。但是刘邦并没有杀掉彭越,而是把他贬为庶民,流放蜀地。

在前往流放地的路上,彭越恰巧遇到了前去洛阳的吕后。彭越看到了希望,向吕后哭诉自己受屈的经过,希望吕后能出手相救。

吕后表面答应彭越会帮他这个忙,但事后他却建议刘邦说,彭越是一员难得的猛将,太过优秀,决不能留下祸患,不如趁此机会将其杀掉,以绝后患。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最终被刘邦以“反行已具”的罪名杀死,在诛灭了彭越的三族之后,梁国的封地被刘邦废除。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彭越很明显是被冤枉的,说他谋反,其实刘邦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这就好比千年以后的秦桧对岳飞定罪“莫须有”一样荒诞。

但在平定陈豨这件事上,彭越确实脑袋里搭错了弦,让刘邦抓住了小辫子。彭越死后,刘邦似乎还是不足以泄愤,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也为了杀鸡儆猴,他把彭越的头颅挂到挂在洛阳的城门下示众,并且下令说:“有敢来探视或收殓的,杀无赦。”刘邦此举让天下的其他诸侯王噤若寒蝉,任由彭越及其三族的尸首曝尸荒野,也无人敢替他们收尸,更不要说祭拜他们了。

栾布无视“逆鳞”,拜祭昔日恩人

自古皇命不可违,否则就是有十颗脑袋都不够砍的。彭越被诛杀,无人敢去收尸,放眼望去,整个梁国只有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此人就是栾布。

栾布是西汉时期梁国人,他出生贫寒,曾做过卖酒的佣工。在此期间,他与西汉的开国功臣彭越有过交情。虽然彭越后来被封梁王,但是他与栾布相识时,只是一介平民,故而彭越与栾布二人可算是“布衣之交”。

彭越生前风光,死后却如此凄惨,即便是铁哥们,栾布又怎敢触犯“逆鳞”?原来,彭越曾救过栾布的性命,而且这次栾布也是做足了工作才来替恩人收尸的。

原来,栾布也没有一直做佣工,他因能力突出而被燕国的将领臧荼看中,成为都尉,后来臧荼成为了燕王,栾布便担任了将领。此后臧荼做了燕王掌握了大权后突然谋反,刘邦自然不允许谋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派兵攻打燕国,臧荼兵败被杀,栾布也做了俘虏。彭越得知他的朋友栾布被抓后,便向刘邦求情救回了栾布,并让他担任了梁国的大夫。

本来哥俩的事业如日中天,可谁知梁王彭越在栾布出使齐国的档口,被刘邦诬陷至死并被曝尸街头。栾布回到梁国时,才知道彭越被杀,既震惊又痛心。彭越对于栾布而言,既有友情,又有救命之恩。所以别人惧怕刘邦的禁令,栾布却不怕。而且,当时的人还多少保留着一些先秦时那种轻生重义的风骨。栾布决定替好朋友收尸。

只是让栾布不曾想到的是,自己即将面临一场生死的考验。

高祖欲施“烹刑”,看栾布如何绝处逢生

栾布一哭,震动四野;而,君王一怒,则伏尸百万。

此人胆敢公然违背刘邦的命令,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围观的人心里都对这个家伙的下场暗暗咂舌:明知必死也要为救命恩人收尸,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称道,可又能改变什么呢?

人们的顾虑不无道理,刘邦诛杀异姓王,其心狠手辣世人皆知,此时替彭越强出头,栾布无异于以卵击石。

栾布收尸的消息很快传到刘邦耳朵里,刘邦愤怒至极,命人将栾布给绑了。刘邦大骂:“你要和彭越一起造反吗?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探视或收殓,你偏偏要哭他祭他,那你和彭越一起造反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大骂一番后,刘邦命令侍卫将栾布“趣亨之”。

这里的“趣”通“趋”,“亨”读作pēng,古同“烹”。意思就是要将栾布处以烹刑,丢到锅里煮死。什么是“烹刑”?

通读《史记》你会发现“烹刑”一词经常出现。顾名思义,“烹刑”就是指把人放在大锅中煮熟,这是一种相当惨烈的酷刑。古代文言里的“斧钺汤镬”就是指的烹刑,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伯邑考,就曾被商纣王处以烹刑。不难想象,烹刑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刑罚,通常都是君王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才会施行。

如刘邦的谋士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降时,而韩信却趁齐国对汉军不设防而领兵攻打,兵临城下时,齐王觉得自己受到了郦食其的诓骗,暴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杀;再如项羽当年俘获了刘邦的父亲,也曾经以“烹食其父”作为要挟,但被刘邦以“分一杯羹”怼得哑口无言。

此时,侍卫们正抬起栾布走向汤镬,准备将他扔进锅里的时候,栾布突然回头说:“愿一言而死。”即,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刘邦不耐烦地问:“你想说什么?”

栾布这一句话倒是说了很多,他先是列举了彭越的功绩,然后说:

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

大意是说,现在天下平定了,彭越等人也被陛下您裂土封王,难道您仅仅因为他生病不能增援平判战乱,就能够断定他谋反吗?如此这般求全责备,恐怕诸天之下的将领都要感到胆寒,到时候大家能不人人自危吗?而彭越死了,我生不如死,你还是快点烹杀我吧。

刘邦心里清楚,这是栾布的激将法,这是指着鼻子骂自己忘恩负义。本想欲杀之而后快,但转念一想,万万不可。

刘邦听完栾布的话后,愣了好久,随后开始陷入了沉思,他似乎明白了栾布这是有备而来。按理说,栾布此番言论必将遭到烹刑并会被夷灭三族,但刘邦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智慧、胆识、心胸远超常人。他心里清楚,栾布这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此时非但不能杀他,还要对其进行褒奖,以彰显一位帝王正确的是非观。

刘邦不怒反喜,他当下就做了决定:马上赦免栾布的罪过,并且将他封为都尉。人说栾布这一机缘巧合的反转,救了自己,实则不然。栾布被特赦,正是他抓住了刘邦的心理,让他无从下手。而刘邦这个义举,也让自己得了一个大度的美名,这正是刘邦想要的。

联系这段历史的前前后后不难看出,刘邦不杀栾布可不是偶尔事件。彭越被杀的同一年,韩信也被吕后杀害,而他的谋士蒯通与栾布的遭遇几乎相同。那么刘邦真的是那种耳根子极软,随便被人说几句话就可以不加追究之人吗?当然不是。

刘邦并非耳根软,更不是软弱之辈。他生前大肆屠杀异姓王就足以看出他的手段残暴,而栾布、蒯通之人的遭遇不过是他帝王权术的体现。韩信、彭越、英布这样的异姓王对于刘邦是大威胁,而栾布、蒯通、季布这样的谋士对刘邦而言不过是小角色,刘邦犯不上和这些人斤斤计较。而且刘邦放他们,远比杀了他们更有利。因为这些文人谋士的言论占据了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刘邦放了他们更能获得天下百姓的好感。

这么看来,刘邦和栾布好比演双簧的两人,一个是有恃无恐,一个是见风使舵罢了。这也正应了那句话: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标签: 栾布秦朝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原配 长孙皇后为什么不阻止李世民霸占弟媳杨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

    还不了解: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在霸占自己的弟媳杨氏的时候,长孙皇后是怎么想的?长孙皇后为什么不阻止李世民?在大家的心目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完美的男人,因为他的文治武功达到了中华帝王的顶峰,而且他对于感情的坚持,也是让很多人都羡慕长

  • 从俘虏成一国皇后,李唐妹有多幸运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穆纪皇后,明朝

    今天说的这位女子,她虽不幸被敌人掳走,却意外获得了皇帝一次的垂青,还生下了一位千古仁君。这位传奇女子就是李唐妹。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宪宗成化年间,明军曾出兵大举进攻广西一带的土著,而收养李唐妹的亲戚被朝廷打败,李唐妹作为其养女也被朝廷俘虏,李唐妹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土官子女,

  • 汉献帝刘协为何能得以善终?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献帝,汉朝

    历史从来就不缺亡国之君,但在这其中,汉献帝可能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一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

  • 武则天成为皇后,为何没有提拔自己的兄长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在成为皇后之后,非但没有提拔自己的兄长,反而痛下杀手,将四个哥哥害死,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刚开始的时候,她的几位兄长也得到了提拔,并且在朝中担任职务,武元庆为宗正少卿,武元爽为少府少监,武惟良为

  • 梁落瑶是什么人?她是如何掌握皇家大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梁落瑶,宋朝

    在古代那个男权社会中,出现过很多杰出女性这,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西夏梁皇后(梁落瑶),汉族,夏毅宗李谅祚第二任皇后。此女初为西夏权臣没藏讹庞儿媳,后与夏毅宗李谅祚私通,生李秉常。奲(duo)都五年(1061年),梁氏以讹庞谋逆事密告毅宗,毅宗杀讹庞及没

  • 魏征原本是李建成的手下 魏征是怎么和李世民和睦相处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征,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征原来是李建成手下,李世民为什么不杀魏征,魏征后来为什么会得到李世民重用?魏征是唐代一代直臣,和魏征可谓是君臣的典范,自古以来都为人人所赞颂,就是这么一对和谐的君臣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就

  • 福惠:雍正最疼爱的皇子,可惜8岁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敦肃皇贵妃,清朝

    敦肃皇贵妃年氏在历史上十分受宠的,她一生有过四个孩子,其中第二子福惠是雍正最疼爱的皇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福惠能够深得雍正的喜爱并不单纯是因为他聪明可爱,大部分原因还是受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影响。雍正曾夸赞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由此可见真正的年氏是个温柔可人,十分讨

  • 历史上真实的魏惠王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惠王,战国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魏惠王魏罃即位时,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有着魏文侯开创的百年基业,和魏武侯南征北战打下的声望,可以说正是魏惠王大展身手,一图天下的宏伟壮志。然而可惜的是,魏国没有进一步统领三晋

  • 皇太极的真实死因是什么?他死后对朝廷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皇太极,清朝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生于1592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我们看《清史稿》中清朝历代帝王之死,都死得比较蹊跷: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是不是袁崇焕用大炮轰毙?清世宗宪皇帝胤禛是不是死后无头?这些谜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就连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 袁绍当初实力比曹操还要强 袁绍是怎么输给曹操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曹操

    还不了解:袁绍和曹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绍手里握着一手好牌,袁绍最后却输给了曹操,袁绍是怎么败的?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是东汉末年的顶级门阀世家,和杨修家族是一样的。四世三公意味着什么呢?就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社会关系网非常庞大。那时候的门生故吏和现在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