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和李世民和睦了十七年之久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毁其墓碑

魏征和李世民和睦了十七年之久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毁其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1/28 5:08:5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征和李世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魏征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以进谏留名青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四,随唐太宗李世民一起打江山的尉迟恭,秦琼皆位列其后,由此可见其在太宗心里的地位。然而,魏征与李世民君臣和睦了十七年,这段君臣的佳话却在魏征死后被太宗亲手打破。太宗令人磨去了魏征的墓碑,毁了魏征长子与公主的婚约,这一切的发生实在是让人感叹不已。

魏征

李世民不计前嫌招纳魏征

魏征一开始并不是李世民手下的谋士,两人也没有英雄见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感。“隐太子(李建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由此可以看出魏征当时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极其的信赖他。而魏征也不负太子的期望,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李世民有大才,而李建成才能平庸,为了避免出现隋朝废太子杨勇为弟弟杨广(后来的隋炀帝)所取代的情况,魏征甚至怂恿李建成直接除掉弟弟李世民以绝后患。奈何太子李建成还没来得及除掉弟弟,就在“宣武门之变”被弟弟亲手射杀,昔日的显赫一时的“太子洗马”魏征也沦为了阶下囚。

魏征等大臣

李世民赢了,而前太子旧部的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对于那个一直致力于为李世民的“争储之路”不断的添堵的魏征,李世民也许曾动了一百个杀他的念头,但是魏征的那句“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了)”。最终还是歇了杀他的念头,也许是真的求贤若渴,也许是为了让手下败将看看他的厉害,也许是因为魏征的直爽,也许是为了让魏征这个前太子身边的“红人”替他劝降太子旧部,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最后我们只能看到史书上记载的“王器其直,无恨意”。并且任命魏征为詹事主簿。

从此,史书上这两人的名字成了君臣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说出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逝,遂亡一镜矣。"这样的话。

李世民畏魏征

前太子李建成已死,但是山河还在,魏征那颗想要“一展鸿鹄志"的心还在。于是朝堂上魏征成为了谏臣的代表。魏征一开始志在成为安邦定国的谋士,就像在废太子李建成身边那样。但那时李世民已经有长孙无忌了,那对君臣的关系实在是太牢固了,李世民甚至把朝臣说长孙无忌坏话的奏章念给长孙无忌听。魏征知道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成为谏臣了。于是史书上留下了无数的谏言。

李世民

长乐公主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李世民“宠女儿”要为长乐公主添嫁妆,文武百官纷纷赞同,魏征却偏要站出来说“不”。李世民没有立太子,魏征要说;李世民纳妃,魏征要说。但凡李世民做点什么,总有魏征的"那张嘴"在等他,李世民怕魏征了。《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李世民玩鹞鹰,却因为魏征来了,吓得把鹰藏袖子里,最后鹰被活活捂死。这一对君臣真的像极了耗子和猫,一个拼了命想躲,一个却拼命想把他揪出来。

魏征和唐太宗真的算是模范君臣,李世民甚至解下佩刀给魏征,并且当朝称赞他的正直。而另一个获得此殊荣的是一代名相房玄龄。魏征病重的时候,李世民甚至带着即将下嫁给魏征长子的新城公主,去看望魏征。魏征死后,唐玄宗甚至为他罢朝五日。史书上记载“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

魏征死,李世民毁其墓碑

可是魏征去世后不久,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因魏徵病中曾经极力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李世民突然怀疑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毁了女儿与魏征之子的婚约,并且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

君臣十七年的“情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推翻”,仅仅是因为候,杜两人犯的是谋反大罪,而那两人又是魏征举荐的那样简单吗。真相永远比想象中残酷的多。

李世民

唐太宗真的不恼怒魏征多次直言不讳的“顶撞”嘛?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被臣子当朝顶撞,天子威严被冒犯要如何不怒。要知道魏征进谏可没有邹忌讽齐王纳谏那般温和,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劝谏君王都是通过讲故事来劝,而魏征却常常让李世民下不来台。不然为什么史书上记载着唐太宗曾因为魏征的直言不讳,对着长孙皇后说,迟早有一天要杀了这个“田舍汉”。魏征曾做过李密的谋士,后又随着李密部下归降李唐,做了李建成的谋士,这样的“贰臣”,李世民真的没有怀疑过他的忠心嘛,那为什么两人之前还是“你侬我侬”的,魏征举荐的人一谋反,唐太宗就翻脸了呢?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了,没有人劝谏唐太宗了。说起长孙皇后,那可是皇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赢得皇帝尊重的女子。魏征曾经干涉帝后家事,不让长乐公主有过多的嫁妆,长孙皇后都能以家国为重,赞叹其“引礼义抑人主之情”。长孙皇后走后,又有谁能在太宗骂魏征“田舍汉”时及时劝慰。,并‘着朝服’向太宗道贺呢?魏征过于强势,君臣关系不对等。唐太宗玩鹰听到魏征来,都吓得把鹰放袖子里活活捂死了。一朝皇帝如此惧怕臣子,可知臣子早已越过君臣礼仪了,可偏偏魏征不知收敛。这叫君王如何不忌惮。魏征偷偷将自己的谏言给史官褚遂良看,史官负责记录君王的言行,以供后代流传。而魏征的行为无异于将皇帝的“不当言行”流于后世,诸葛亮写出师表都要“暗暗表忠心”,相比之下魏征此举无异于将李世民的面子里子一起踩了。

魏征和李世民

魏征与唐太宗这一对君臣“佳话”为后世所熟知,然而,魏征死后,太宗“翻脸不认人”,亲手将这段佳话打破,实在是让人感叹“君臣情谊”的薄弱。

标签: 李世民魏征

更多文章

  • 刘备和曹操都有杀吕布之心 曹操为什么把杀吕布的决定权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吕布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杀吕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备和曹操都有杀吕布之心,曹操因其他一些原因不能做这个坏人,只能刘备来做。谁让刘备处于弱势一方呢?一、对刘备来说吕布必杀吕布被活捉,押解到曹操跟前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

  •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炸死的话 司马懿会不会引诱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司马懿,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的北伐战役非常壮烈,第一次领兵北伐占据曹魏陇西让曹魏看见蜀汉的实力和诸葛亮的恐怖,魏明帝曹叡果断派遣司马懿接替曹真掌控雍凉军团,由此开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峙局面。两人交战几年时间互有胜负,司马懿差点在西城活捉诸葛亮,诸葛亮差点

  • 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来瑱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来瑱,唐朝

    在安禄山叛乱的时候,南线战场上有三个非常著名的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个是在雍丘、睢阳苦战的张巡;一个是在南阳、襄阳苦战的鲁炅;一个是在颖川、南阳苦战的来瑱。这三个人在当时取得的功绩大致相当;史书说张巡的功绩时,大约是说,如果没有张巡,叛军就会深入江南;说鲁炅、来瑱的功

  • 诸葛亮和吕不韦都是权相和“尚父”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不韦,诸葛亮

    对吕不韦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秦国的相国,他扶植异人登上秦王之位,就此权倾朝野,封为文信侯,食邑于西周都城柯南洛阳十万户。异人死后,迎立秦王政,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他门下有食客三千。后来,嫪毐之乱爆发,吕不韦被牵连,秦王

  • 仇琼英加入梁山之后为何没有排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仇琼英,宋朝

    每当一提起仇琼英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提起《水浒传》中的猛人,你会想到哪些人物?对于那些不曾读过《水浒传》的人也会下意识的回答“梁山好汉”,毕竟这一团体的知名度几乎是凌驾于《水浒传》原著本身的,而对于那些对《水浒传》一知半解的人也许会回答“武松”或者“鲁智深”

  •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迎回汉献帝 正所谓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汉献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汉献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州先后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刘备从陶谦的手里结果了徐州牧的身份,从此刘备也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州牧,这件事也意味着刘备的身份转变,不再只是一个流民将军,反而是一个合格的州牧。但是徐州内部环境非常复杂,尤其是陶谦的遗留势力并不是完全

  • 刘禅有兵有将完全能抵挡邓艾军队 刘禅为什么要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禅,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备建立的基业传到刘禅这一代就算完了,估计刘备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自己所建立的蜀汉会灭亡的这么快。而在蜀汉最后灭亡的时候,成都还有10万的守军。在外面还有姜维的部队。可以说在刘禅投降的时候是有兵有将,并且进攻蜀汉的邓艾军队已经是

  • 朱棣将大才子解缙活活冻死 解缙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解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冻死解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才子解缙死的很可惜,他是无意间卷入储位之争,而被汉王朱高煦进谗言陷害至死的,而且死法很惨,是用酒灌醉后,在大冬天被埋在积雪中活活冻死的。两帝垂恩,身居宰辅解缙从小就有“神通”之称,洪武二十年(1387年),年仅十八岁的解

  • 从莫逆之交到抄家 雍正和年羹尧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年羹尧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雍正和年羹尧。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之间,皇帝数不胜数,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行事风格,各不相同,不管是大到治国之道,还是小到宫中之事,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方式。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由顶峰走向衰败的见证者,这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

  • 朱棣离世前为什么要大声呼叫夏元吉?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成功地坐上了明朝第三位皇帝的位置,他虽然没有朱元璋般深谋远虑,但是却创下了“永乐盛世”,不过在朱棣离世前,却大声呼叫夏元吉的名字,难道明朝的两大盛世与其有关联吗?朱棣在攻下南京之后,在众人的多次劝说下于14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