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每顿只吃三四升米 司马懿是怎么知道诸葛亮要死的

诸葛亮每顿只吃三四升米 司马懿是怎么知道诸葛亮要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36 更新时间:2023/12/24 15:42:51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怎么知道诸葛亮要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副千古绝对,道尽诸葛亮的传奇一生。在三国历史中,像诸葛亮这样忠贞不二,神乎其神的人物实在是很难找到第二个。

公元223年,刘备兵败夷陵,病重至危,死前托孤于诸葛亮等人,而诸葛亮也是发誓要完成先主刘备死前的夙愿,重整汉室,统一中原。为此诸葛亮夙兴夜寐,一时一刻都不敢懈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平了南中地区的叛乱后,诸葛亮挥师北上,五次北伐,只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完成统一的霸业,于234年死在了五丈原。

随着北伐一次次失利,诸葛亮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由于诸葛亮特殊的身份,军队高层都十分担心诸葛亮越来越糟的身体情况传到军中,动摇军心,亦或是传到敌人的耳朵里,对战事不利,所以诸葛亮对于自己身体情况的保密工作格外重视。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任凭诸葛亮的保密工作做得如何完善,最终还是被与他对峙的司马懿探得了些许蛛丝马迹,并最终靠寿命拖垮了诸葛亮。那么司马懿到底是如何察觉到诸葛亮身体快要不行了呢,另外诸葛亮具体又是得了什么病,使得身体变得如此之差,连七星续命灯都救不回来了。

这一切要从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开始说起,此次北伐由诸葛亮亲自统帅,同行的还有征西大将军魏延,护军杨仪,讨寇将军王平,前军都督张翼,还有第一次出现在北伐战争中的姜维。诸葛亮可以说几乎是把所有能打仗的将领几乎全数带来了,总兵力约七八万,出于稳妥考虑,诸葛亮把大军屯在五丈原。此时的魏国麻烦不断,三月,汉献帝死,曹叡素服发丧,四月,大范围瘟疫爆发,此时诸葛亮又再次来犯,东面的孙权也似乎蠢蠢欲动。面对内忧外患,曹曹叡决定大赦天下,然后命驻守长安的司马懿督雍凉兵马抵御,同时派秦朗率两万兵马增援,司马懿的兵力约十万左右,在渭水两岸扎营。

此后诸葛亮接连主动出击,但均遭失利,东面相约一同起兵伐魏的东吴军队也受挫严重,不得不撤退,于是诸葛亮就和司马懿围绕着五丈原相互耗了起来,诸葛亮此时心里很明白,以两军的实力,硬生生攻坚肯定会损兵折将,前番两次攻城,都无功而返,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如果转为野战,就有信心打败敌人,当年卤城不就杀敌上万。于是诸葛亮绞尽脑汁多次用计试图诱敌出战,可是任凭诸葛亮怎么叫唤,司马懿就是不为所动,避战不出,甚至还使出了"千里请战"的伎俩,暗示曹叡命司马睿只许守,不许出战。此时的诸葛亮被敌人三面包围在狭小的五丈原,一心想要克复中原,兴复汉室的诸葛丞相心力交瘁,再也撑不住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健康状况的保密工作出现了纰漏。

当时诸葛亮已经年迈,主上刘备也已过世,已经没有时间去谋略,心中尽是快速一统三国的大计,急功近利,所以多次带兵去讨伐司马懿,他深知自己寿命也快尽了,所以多次使计想要逼迫司马懿恼羞成怒开门大战,由于司马懿死活就是不肯出战,最后没办法,诸葛亮只得不断派人下战书。司马懿倒是很客气的接待来使,在一次闲聊中,司马懿询问起了诸葛亮的近况,关于这段泄露诸葛亮身体状况的部分,《晋书▪宣帝纪》中记载: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司马懿问使者:"诸葛亮现在生活吃饭怎么样?"使者回答说:""丞相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责罚二十个以上板子都要亲自过问,最近胃口也不太好,每天就吃三四升的饭。"

寥寥数语,天机尽泄,司马懿心中暗喜,等使者回去后,他告诉部下:""诸葛亮食少而事繁,岂能长久。"根据汉代和现代度量衡的换算,在那个年代重体力劳动者每天至少应该吃六到七升多的米,诸葛亮每天就吃三四升的米,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二两,另外还要事必躬亲,早起贪黑,怪不得司马懿说他"食少事繁,岂能久乎"。其实除了使者泄漏诸葛亮每日起居饮食状况外,诸葛亮近乎疯狂的求战,包括主动上门挑战辱骂,甚至在《魏氏春秋》中还有过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试图以此激怒司马懿的记载,凡此种种急功近利的举措,无不暗示着诸葛亮时日不多了,而这些细枝末节的细节,都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抓住了。

果然,在与司马懿对峙了一百余天后,诸葛亮的健康情况急转而下,蜀汉政权的擎天之柱丞相诸葛亮,终于病倒了,而且健康急转而下,很快病入膏肓。此时诸葛亮已经54岁,距出山27年,距托孤也已经12年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一段独白应该最能表达此刻丞相的心愿:臣已六出祁山,寸功未立,先帝庙上,嗣君殿上,都在候臣北伐佳音。二将军,三将军,愿二位将军在天之灵,暗助亮一臂之力,助亮能力克司马懿,早定中原,匡扶汉室,也好告慰二位将军在天之灵。

那么诸葛亮具体的死因到底又是什么呢?关于诸葛亮晚年的病情在各种史料中除了咳血外,并没有明确提及。根据诸葛亮极少的饭量和咳血的症状,胃病是目前最广为历史学者所接受的说法。因为诸葛亮常年行军,吃饭的时候一般在马或者战车上,进食的时候过度颠簸会损害胃功能,几十年的行军颠簸让诸葛亮的胃不堪重负,最后患上胃癌,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诸葛亮最后日渐消瘦,连司马懿也大吃一惊。诸葛亮以前一般在中原和川蜀活动,北伐去到西凉很有可能水土不服,直接把胃病转变成胃癌了,与此同时和胃部疾病有着同样咳血症状的是肺病,比如肺结核等等,在古代社会这种肺部疾病也是经常能够看到的,而这往往是由于过度的操劳所致。

而一些像肺炎之类的病也会出现像咳血这样的病症,尤其是在年老的时候,这种病经常就能够看到,最终肺部出现问题也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另外,肝部疾病也是很有可能的,最容易导致肝癌的不良爱好是熬夜,而诸葛亮作为有名的工作狂,熬夜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刘备白帝托孤之后,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蜀汉大部分新生代人才被一把火烧没了,刘禅又是一个平庸的皇帝,以前的老臣老将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诸葛亮肩上是整个蜀汉的重建大任,而且他还立下北伐这个大目标,或许忙起来一天都睡不到两个小时,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对肝脏的损害很大,逐渐演变成肝癌也不奇怪了。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听上去比较正常的疾病外,诸葛亮在晚年还很有可能是得了血吸虫病,患上这种病的人会被体内的血吸虫不断吸收大肠的营养,人体会日渐消瘦,同时病人体内的寄生虫还会导致肠部出血,影响肠道的正常运转,病人不仅会没胃口,严重的还会吐血。如果诸葛亮患上这种病,可能是在前年讨伐孟获的时候不小心染上的,古代没有内科手术,也没有治虫药,这种疾病很难根治,也许就是血吸虫病一点点把诸葛亮的寿命蚕食了。当然,这些病也都是根据史料记载的推测。最后,除了年老体弱和疾病困扰,在没有做足充分准备的状况下,就发动第五次北伐,似乎也在暗示着这次北伐注定是要失败的。

三年前的231年,原本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上连续取得上邽和卤城之战的胜利占了很大便宜,后来虽然由于李严延误粮草而被迫撤退,但是在撤军途中,反杀了前来追击的张郃。在这接下来的三年中,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国治兵强,诸葛亮本可效仿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待准备充分以后,再图谋恢复中原。"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间不等人,岁月蹉跎催人老,由于三年的操劳过度,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诸葛亮认为,他死了以后就真的没有能够去收复中原和强大的魏国抗衡的人了,所以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

最后,关于诸葛亮的一生,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卧龙叹》,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总结。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标签: 司马懿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揭秘薛仁贵死亡之谜 薛仁贵真的是被儿子所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薛仁贵

    还不知道:薛仁贵死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所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历史上有许多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却难以善终。我们就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他们的故事。今天我们的话题,从大汉转移到大唐,看下名将薛仁贵的死亡之谜。我们都知道,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大

  • 清朝一个能与和珅媲美的贪官!铁帽子王奕劻的生平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奕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铁帽子王奕劻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提到历史上的巨贪,人们总认为非和珅莫属,常用“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倒了和珅,富了嘉庆”等谚语,来形容和珅拥有的巨额财富,足可见和珅的贪婪到了何种程度。《清稗类钞》记载了和珅“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即8 亿两白银以上。

  • 汉元帝把绝世美女王昭君送去和亲,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昭君,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王昭君,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人。他的父亲王穰因为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建昭元年(公元前34年),汉元帝在全国举行“选美大会”,结果正值二八年华的王昭君被选入宫。然而,入宫后,王昭君并没有

  • 西楚霸王项羽一人追杀几千人,他真能以一敌百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说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起义后,会稽郡守殷通本来想拉着项羽的叔叔项梁和名士桓楚一起反秦。项梁谎称项羽知道桓楚的下落。于是,殷通将项羽召来,没想到项羽叔侄二人早已私下商量好要除掉殷通,然后取代殷通。等项羽一见到殷通,立刻挥剑斩下他的人头。郡守被杀,府中士

  • 北宋第五位皇帝,揭秘宋英宗赵曙悲催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英宗赵曙,北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英宗赵曙。宋英宗赵曙,是宋朝的第五任皇帝,在位近四年,36岁就去世了。为何宋英宗如此短寿呢?应该说跟他继位前后的政治风云有关。宋英宗原名赵宗实,他不是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亲子,而是养子。宋仁宗直到27岁才有了皇长子赵昉,可很快赵昉就夭折了,这之后尽管宋仁

  • 汉文帝有几个儿子?最后结局分别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文帝,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汉文帝刘恒的8个儿子中,汉景帝刘启排行第五,但他前面四个哥哥全部早夭,他们的生母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刘恒的原配代王王后,她在刘恒当上皇帝之前就去世了,可以说,刘恒继位后不仅,就面临着皇后、太子全部空缺的情况。皇后没有也就算了,储君怎么能长时间空缺呢?所

  • “四铁御史”冯恩,在历史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冯恩,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冯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冯恩,字子仁,号南江,明朝嘉靖年间的官员,他还有个绰号,叫“四铁御史”,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是因为他的直言敢谏。嘉靖十一年(1532)年冬,天现彗星,当时人们都比较迷信这个,认为出现彗星就是天象示警,于是嘉靖皇帝就“诏求直

  • 李秉:明朝中期名臣,因太刚正被撤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秉,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大臣李秉少年丧父,孤苦自立。为了出人头地,他立志向学,在劳作之余刻苦攻读。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李秉终于考中进士,随后被任命为福建延平推官,掌管刑狱。李秉人如其名,一向秉公执法,在延平,有一个恶霸诬告良民,继

  • 他是明朝第一任专权太监,王振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振,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命其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自己效法成祖朱棣亲率50万大军(实际只有二十多万)北征瓦剌,随行的官员有各部尚书、驸马、世袭功臣等一百多人。而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始作俑者就是大太监王振,英宗称之为“王先

  • 和硕和惠公主:雍正帝的养女,可惜下嫁两年就病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和硕和惠公主,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和硕和惠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封赏曾经帮助自己继承皇位的有功之臣,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与雍正帝最为亲密,功劳最大,以此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铁